2011年湘潭市农业农村经济稳步运行

来源: 时间: 2012-03-2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1年,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刺激下,湘潭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稳步运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一、基本情况

  1、农村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为102.5亿元,较上年增长3.6%(下同)。粮食总产量146.5万吨,增长2.9%;粮食亩产达到463公斤,水稻复种指数为192%,粮食生产连续八年获得丰收。生猪出栏548.9万头,下降4.5%,人均出栏生猪2.6头(按农业人口计算)。

  2011年,全市粮食、生猪生产实现总产值分别为34.01亿元和81.19亿元,粮猪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4%。全年生猪出栏虽有所下降,但对总产值的结构影响并不太明显,粮猪型二元产业结构特点明显。

  2、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几年,湘潭市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夯实了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得到稳固。截止201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61.9万台(套)、263.3万千瓦,每千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数达2.2万千瓦,机耕化程度达85.5%,机收率达85.8%, 均居全省前列。全市382座水库充分发挥自身的灌溉作用,总灌溉面积、有效灌溉农用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98.5%、97.9%和88.3%。全市通村公路硬化率由2005年的37%提高到2011年的95.5%。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2.4万口,普及率为20.3%。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后劲的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全市粮食、生猪、竹木、劳务四大支柱产业、湘莲、皮革、都市农业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55家,较上年增加1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7家,增加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97.7亿元,增长22.6%。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消化了全市的农产品资源,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就业和收入的稳步增长。

  4、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2元,增长21.6%。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加。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4803元,增长33.4%;占纯收入的比重达到50.5%,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而以往占有较大比重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正在逐步下降。

  二、主要问题

  1、农业资金投入仍然不足。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农业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足。2011年,市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只有8500万元(新增菜篮子工程500万元、水利防讯抗旱3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2800万元、其它2200万元),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全市粮食、生猪生产已达到较大规模,急需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有限的农业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由于历史原因,当前农村耕地小条块分割,加之其它因素制约,农村土地流转受到限制。2011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69.8万亩。其中,耕地2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5.6%;林地42.0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3.9%。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部分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素质较低等因素,都不利于农业实现合作化、集约化、规模化。

  3、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目前,全市农村部分地区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且规模不大,吸纳、消化剩余农村劳动力有限;加之部分农民素质较低,就业及收入渠道单一,持续增收的基础仍不牢固。据有关部门统计,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73.4万人,其中本乡地域内就业人数只有10.3万人。

  三、建议

  1、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好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制定有关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二是加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三是加大投入,着重加强农产品购销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2、充分发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30家, 己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带动作用。因此, 应加强引导,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土地流转、集约化生产经营中的带动作用, 形成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 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冲击。

  3、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每年都达70万人以上。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合理引导就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具备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就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唐鹤庭]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