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湘潭坚持实施“两个率先”战略,奋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保障民生发展,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同比增长10.6%。
一、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生产平稳增长。一是农业稳定发展。全市春夏熟作物长势正常,预计油菜收获面积达29万亩,蚕豌豆2万亩。全市春耕备耕较为充足,春耕生产有序进行。一方面,早稻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据对湘潭县、湘乡、韶山三地农户2012年的种植意向调查,今年“双改单”和耕地抛荒情况比去年减少,预计全市早稻播种面积152万亩。另一方面,春耕生产农资货源充足。据调查,目前全市已准备杂交早稻种子36万公斤,常规早稻种子27.5万公斤,化肥、农机具供给正常,各种农资基本能够满足春耕生产需要。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猪140.52万头,同比增长1.3%。二是工业仍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2.64亿元,增长22.4%;完成增加值132.62亿元,增长14.5%。总体来看,一方面,重点产业发展趋好。六大重点产业除精品钢材冶炼及深加工业外,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4.3%,机械装备制造业总增长39.0%,食品加工制造业增长53.7%,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16.2%,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增长12.9%。另一方面,全市非公企业发展较快。一季度,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1.73亿元,增长30.5%,高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6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三是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中,邮电业实现业务总量5.55亿元,同比增长12.9%;交通运输业完成客运量1277.3万人,同比增长16.5%;货物运输总量2151万吨,同比增长16.59%;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2.3亿元,同比增长25.4%。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5.6亿元,比年初净增97.44亿元。
(二)需求保持旺盛。一是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由于今年加大推进大项目,且在建项目多,投资运行态势良好。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0亿元,增长39.3%,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园区投资形势来势看好。高新、九华、昭山三大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6亿元,同比增长56.7%,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8.6%。新开工项目规模加大。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1.06亿元,项目平均规模达3753万元/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113万元/个,提高42.2%。重大项目支撑明显。全市完成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9个。其中,中建仰天湖绿色养生示范城、盘龙国际金融中心、兴业太阳能、昭祥新城安置区项目等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消费市场运行平稳。今年,全市深入开展 “12312”大行动和“诚信兴商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消费环境,提振了消费信心,繁荣了消费市场。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1亿元,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6.1%;接待国内外旅客510万人,增长21.4%。 三是对外贸易降幅收窄。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5.0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降幅继续收窄。其中,出口总额1.79亿美元,下降14.3%;进口总额3.26亿美元,下降23.7%。
(三)经济效益继续提升。一是财政增收。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28.3亿元,增长2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35亿元,增长37.3%。二是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4元,增长13.0%,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现金收入3557元,增长18.4%。
(四)运行环境稳定。资金方面,一是金融支撑有力,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93.68亿元,较年初增加36.22亿元,较上月增加8.04亿元。二是招商引资形势较好。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1亿元。物价方面,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7%,逐步回落到正常区间。
二、经济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稳健开局下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价格倒挂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一方面,部分工业企业主导产品价格下滑。湘钢板材、线棒材,湘电风力发电机组价格同比降幅较大。另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较快增长。原材料、燃料价格普遍上涨,其中燃料价格同比上涨10%以上。企业财务费用增加。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息支出达3.53亿元,超出企业利润总额0.79亿元,利息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83%;财务费用达3.38亿元,增长64%。人工薪酬上升较快,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较上年同期仅增长7%,而应付职工薪酬则增长了48%,薪酬平均水平上涨了38%。此外,受人力成本提升、房租上涨影响,商业企业营运压力加大。
(二)商品房交易量下滑明显。受去年以来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湘潭商品房市场观望气氛较为浓厚,交易量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销售商品房15.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8%,已连续4个月呈下降趋势。
(三)消费增长幅度放缓。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的速度为近年来较低水平,且低于全省一季度15.5%的增速。市内主要大型商品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增幅下滑明显。
三、对后期经济发展态势的初步判断
(一)从国际环境来看,在世界各国联手救市政策的支持下,经济回暖信心增强。摩根大通3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1.1 %,延续2月份稳步扩张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5%。全球经济全面衰退的风险有所缓解,但总体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一是美国经济温和复苏。美国2月失业率维持在3年来的低点8.3%,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008年4月以来最低。房地产业也有好转迹象,2月份美国新房销量同比增长11.4%。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0.2,恢复至金融危机后较高水平。二是欧洲经济信心增强,衰退幅度有望收窄。欧洲央行和欧洲各国在推进财政一体化、救援希腊、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缓解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金融市场逐步回稳,信心有所恢复。2月,欧元区和欧盟经济指数分别环比增长1.0%和1.1%;工业信心指数分别环比增长1.2%和1.8%,零售业信心指数分别环比增长1.2%和2.0%;建筑业信心指数分别环比增长3.6%和2.1%。虽然经济衰退态势不会有根本性转变,但衰退幅度有望收窄。三是新兴市场深受通货膨胀困扰,普遍调低经济增速。受欧债危机和美欧经济疲弱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延续了2011年的放缓趋势而继续减慢。“金砖五国”经济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各国2012年经济增长目标均有所下调。
(二)从政策取向看,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适度调整,将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是货币政策微调空间加大。央行将2012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定为14%左右,低于2011年16%的预期值,但比去年12月的实际增速13.6%略高。央行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初步统计,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7.2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这表明,货币政策不会比去年紧,但顾及物价的风险,不会有较大程度的放松。未来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可能性更大,市场流动性可得到进一步缓解。二是积极财政政策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为4026亿人民币,比去年增加200亿元,投资安排的重点向民生倾斜,约690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1400亿元用于农业农村民生工程和设施建设等等。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0.9%。三是全国制造业市场需求回升,企业采购活动趋于活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3.1%,比上月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5.1%,比上月大幅回升4.1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5.2%,为去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四是支持消费需求增长的有利条件较多。去年全国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社会保障投入大幅增加,这些情况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因而今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三)从湘潭自身看,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日趋增强,后期增长可望加速。一是工业基础较好,结构调整时期进一步成熟,后期上升空间较大。一方面,工业企业订货情况较好。另一方面,企业促产品优化升级力度加大。1-2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3.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二是近年来投资高位高速增长带来的乘数效应释放。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将对全市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拉动。2009年以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共实现投资额890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450亿元。年内一批重大项目即将投产达效,将有力推动我市经济上行。三是园区经济活跃。一季度,全市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62.6亿元,增长7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61亿元,增长59.6%;实现利润总额7.59亿元,增长29.4%;实现财税收入12.04亿元,增长70.6%。各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展势头强劲。四是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较大。2011年,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总收入三项指标在全市总额的占比分别为29.5%、27.6%和26.6%,而同期长沙、株洲三项指标县域占比均接近40%。一季度,全市县域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在全市的占比提高,县域经济发展开始提速。
综合判断,湘潭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了平稳增长,高位略有回落,虽问题不容忽视,但考虑全市工业、投资主导力量的稳定,内生变量有趋好的表现,以及国家宏观政策适度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有望后期企稳回升,下半年实现较快增长。
四、确保后期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把握新一轮宏观政策调整的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下阶段工作重点中,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国家将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确保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加强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城市市政工程、铁路、节能环保等建设,加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这对湘潭的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全市要加快项目建设,加快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争取在新一轮的宏观政策中捕获更多的机会。同时,要积极推进区域深度合作和配套互补,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集群,壮大培育核心企业和新兴产业,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二)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上升期前的调整阶段。各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企业经营状况态势,做好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调整生产规模,挖潜降耗,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产业层次偏低、要素供应紧张、资金瓶颈制约等问题。同时,实施好采购本地产品的优惠政策,政府采购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本地企业产品的倾斜。
(三)引导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虽然目前湘潭房地产销售暂时遇冷,但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出发点是要引导房地产行业理性回归、健康发展。相关部门一是要帮助房地产企业正确看待这次调控,坚定发展的信心;二是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尽量为房地产企业搞好有关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在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的情况下,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因楼盘推迟交房或者降价导致退房等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严防发生群体性事件。
(四)全力推动园区发展提质提速。加快高新区和九华示范区两个“千亿园区”的建设步伐,促进昭山、天易、水府示范区等园区的定位发展。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园区的吸纳和承载能力,以园区为依托,形成现代产业的集聚区。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