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自古以来有着“湘江千帆竞渡、商贾云集”的商贸繁荣景象,曾以商埠码头兴盛闻名全国,从来不乏开放的胸怀和胆识。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推动大开放,建设新湘潭”的主题,紧扣“两个率先”工作目标,通过不懈的努力,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回眸“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一)解放思想,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意识,收效可观。“十一五”以来,湘潭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不断改革创新,适应市场竞争,着力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翻开了开放发展的新篇章。“十一五”期间,到位内外资总额630亿元,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8%。“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到位内外资总额159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3%。湘潭外贸依存度达到13.8%,高于全省平均值近6个百分点。
(二)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湘潭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积极组团参加“世博会、珠洽会、苏浙行”等重大经贸活动,精心组织湘商大会、中非商务论坛、莲乡文化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先后引进韩国三星、美国通用等世界500强企业10家,引进中国建材、中国五矿等大型央企8家,引进吉利汽车、江苏雨润等民营百强企业6家。先后建成了吉利汽车、全创科技、美国铁姆肯轴承等一批好项目,启动了中建仰天湖绿色养生示范城、湘电重装、红星美凯龙商业综合体、美国塔奥等一批项目,有力推动了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积极拓展外经外贸发展空间,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湘潭实现进出口总额21.59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年均增长26.5%。“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4.77亿美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4.8%。目前,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122家,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7家。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除传统的钢材出口大户外,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1.54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18.4%。特色农产品出口总量占全省三分之二,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市32家企业在2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36个。对外贸易伙伴由2005年的92个国家和地区增至2011年的115个。
(四)夯实对外开放平台,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随着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湘潭成为全省第二个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地级城市;昭山示范区、天易示范区成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乡经济开发区、雨湖先锋工业园、韶山永泉科技园、岳塘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开放平台竞相发展。韶山检验检疫局已经获批,九华综合保税区正在积极申报。附着园区建设的不断加强,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对外开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二、展望“大开放”催生“新湘潭”
“十二五”时期,湘潭发展开放型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此,全市上下进一步抢抓机遇,坚持“四化两型”、“开放崛起”总体战略,以建设“幸福湘潭”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园区为平台,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抢抓全省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一)整体谋划,营造全方位大开放新格局。“十二五”时期,湘潭将牢固树立“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富、无外不强”的开放发展理念,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审视开放,强化社会整体开放意识,形成全民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的人文环境,全力在生产、生活、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便利,营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开放新格局。要树立战略眼光,对开放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既做到有产业规划,也要有配套政策,更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在建立科学、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分类分步实施,使湘潭的产业发展、行业竞争、市场建设、经济秩序等符合开放发展的要求,符合国际法则和市场法则,从而保障各项经济活动都能朝着开放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科学招商,突出引大引强引优。作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的衡量标准。“十二五”,湘潭将制定《湘潭市招商引资工作规划》,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积极引进国内外500强、央企、行业100强企业来潭投资或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品牌优势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大财团。二是要把外资工作的重点从单纯吸引境外资金为主,转移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主,着力引进一批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和技术合作的有机结合。三是各企业、园区要充分利用体制创新的活力,引进高端人才,重点引进研发设计、经营管理和高级技能人才,以及精通国际规则、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外经人才,为扩大开放提供智力支持。
(三)突出重点,狠抓城市发展主引擎。对外开放的效果、招商引资的成果,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项目建设上。因此,湘潭将抓准抓实项目这个重点,以项目为支撑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一是要熟悉国家、省投资方向和重点,了解上级项目信息,找准与本地发展的结合点,千方百计挤进国家计划的盘子。要在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方面,谋划一批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二是要认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密切观注和研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战略扩张动向、投资趋向,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筛选和对接。三是对已签约项目,要加强跟踪对接,协调解决项目落地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已签约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
(四)内外联动,着力推行“走出去”战略。“十二五”期间,湘潭将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路子 ,引导和鼓励企业扩大产品(服务)出口和境外投资,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与产业扩张,扩大湘潭知名度与影响力。一是要优化外贸结构,在继续保持钢材、机电、农副产品等传统产品出口优势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金字招牌,积极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加快特种机电、汽车零部件等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技术产品出口。着力培育一批“专、精、新、特”的中小外贸企业,重点扶持伟鸿、港越、三旺和爱铭数码等外贸企业发展,力争三年内全市进出口企业超过1200家。二是要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的交流合作,加快对台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九华与长沙大河西、天易与株洲对接发展;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激活县域开放潜能。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继续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大力拓展东盟、南非、南美等新兴市场;鼓励湘钢、湘电等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开展国际技术、信息和人才交流,延伸和提升企业的价值链。
(五)打造品牌,支撑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大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核心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整合湘潭特色产业、优势资源,集中进行策划、包装、推介,打造独有的特色品牌,以此来提高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要加快城乡公路、铁路、水运等现代交通体系与物流通道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海关、检验检疫、公路口岸、保税物流等平台,争取综合保税区尽快落户湘潭。三是要优化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提升服务效能,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安定的人居环境,让外来客商在湘潭安心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发展。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李立武]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