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是湘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潭市发[2012]7号),《意见》涉及16项具体措施,分别从增强财政资金引导、落实涉及中小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和税费减免政策、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大力帮扶中小企业发展。从上半年数据分析,湘潭中小企业发展总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亮点
(一)增加值增速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全市中小企业共实现增加值239.62亿元,同比增长24.23%,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1.93%,位列全省第三。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0.65亿元,增长7.54%;第二产业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91.52亿元,增长28.29%。其中,工业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68亿元,占全市中小企业增加值的70.11%,增长31.67%;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7.46亿元,增长10.16%。
(二)营业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上半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6.13亿元,同比增长27.11%,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从长株潭对比来看,增长速度分别高出长沙、株洲20.16个百分点和6.44个百分点。
(三)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位于长株潭之首。上半年,全市全部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433项,其中:中小企业达到316项,占全部企业的72.98%,专利授权量达到216项,与专利申请量之比达到68.35%,占全部企业专利授权量的68.35%,而长沙、株洲占比分别为59.20%和45.19%。
(四)实交税金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中小企业实交国税7.12亿元,其中工业中小企业实交国税5.61亿元,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达到78.79%;全市中小企业实交地税18.84亿元,同比增长28.01%,占全部企业地税的93.23%。
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
(一)融资难。近年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逐渐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但其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依然存在三大困境:一是融资少。上半年,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1.78亿元,同比增长13.06%,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的比重为47.52%。除企业本身实力不足、缺少有效抵押担保等原因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融资意识或对融资有畏难情绪,这也是导致中小型企业融资活动少的重要原因。二是融资方式单一。中小型企业融资方式主要集中在市内各大银行和民间借贷两种,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三是融资目的短期化。中小型企业融资目的主要为扩大生产规模和维持正常运营资金需要等短期需求,而用于技术改造、研发活动和投资于新的市场机会等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融资比重则较低。融资问题困扰中小型企业由来已久,上半年,已经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但融资难问题能否有所改善还需进一步观察。
(二)招工难。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作为数量最多,但实力最弱的企业群体,虽然具有业务转移灵活的优点,但其对内缺乏培训机制,人员流动性大;对外提供薪酬偏低,难以吸引高素质和专业技术人才。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劳动力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在双向选择的条件下,一些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用工荒”。
三、推进中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贯彻落实既定的政府优惠政策。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潭市发[2012]7号),《意见》涉及16项具体措施,分别从增强财政资金引导、落实涉及中小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和税费减免政策、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大力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在市本级财政新增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生产性项目贷款贴息、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外,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各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通过非上市中小企业股权质押、加大对担保公司的授信力度、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门槛和贷款成本费用等方式,确保中小企业能够按需审批,顺利融资。
(二)挖潜增效,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信息化进程,因势利导,强优汰劣,淘汰落后产品,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同时,要抓住时机,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优势企业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规模效益;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推动中小企业经济规模做大,结构调优,产业做强。鼓励中小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配套协作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李立武]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