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农村和城镇经济的结合体。近期,随着美国、俄罗斯等世界主要产粮区出现严重气候灾害,世界整体粮价不断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各项预测表明,未来几年农产品价格将会维持在高位。在这种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湘潭县域经济发展有加速之势,但与株洲、长沙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近年湘潭县域经济发展特点
(一)县域经济发展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近年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实力不断增强,湘潭县分别于2007年、2009年、2011年进入全省强县市10强,韶山市2010年进入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10强。2011年湘乡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2012年湘潭县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2012年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8.59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二)园区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增长主要动力。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激发园区各类生产要素活力,园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截止2012年底,天易经开区入园企业192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0.54亿元,增长39.9%;湘乡经开区入园企业104个,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6.58亿元,增长50.7%。目前,天易经开区经济总量占全县比重超过50%,韶山高新区占比近50%,湘乡经开区占比也接近30%,且这一比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地位不断巩固,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政策,农民的积极性高涨,大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湘潭县、湘乡市成为全国有名的生猪调出大县,粮食生产大县。2012年湘潭市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3%, 全市出栏生猪560万头,人均出栏猪2.74头,大大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外调生猪400万头,占出栏猪总数71%,湘潭县和湘乡分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第一位和第五位。同时,目前湘潭县已跨入 “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湘乡市已进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行业。
(四)县域财力进一步雄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县域经济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财政收入看,2012年全市县域完成财政总收入34.36亿元,增长27.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12年,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077元、22297元、24991元,同比分别增长13.5%、13.5%和1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10135元、9264元、14916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3.6%和16.7%。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强。近年来,湘潭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不小进步,但与全省其他市州相比,整体实力仍不强。从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强县前10强来看,长沙占4席,株洲站2席,郴州占2席,湘潭只有湘潭县入围,居第八。前5强被长沙县、浏阳市、望城区、宁乡县、醴陵市占据。在10强的对比中,经济总量上,2012年湘潭县实现227.27亿元,分别为长沙县、浏阳市的25%、29%;财政总收入上,2012年湘潭县财政收入17亿元,分别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的11.3%、32.7%、42%、46.8%。
(二)县域经济后劲不够足。经济增长的后劲主要是靠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新的增长动力,投资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从2012年全省县域10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来看,湘潭县仅完成101亿元,与长沙县的488.29亿元、浏阳市435.99亿元、宁乡县492.34亿元,相差甚远,与株洲的醴陵市相比,也只有其52.9%。
(三)县域经济缺乏重大产业支撑。湘乡市主导行业化工、皮革、冶金业总产值之和虽占比超过30%,但行业成长性不强,没有有力拉动全县经济增长。湘潭县主导行业食品行业、洗煤业支撑作用尚不突出,尤其洗煤行业目前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相比其他强县,浏阳市的烟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醴陵市的陶瓷产业、烟花产业。这些产业不仅规模大,而且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目前,湘潭县域传统工业和传统农业仍占主导,潜在的比较优势没有形成现实的经济优势,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少,制造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相对滞后,仍然缺乏长期稳定的优势产业,现有产业集中度不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比较弱。因此要因地制宜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城镇化为支撑,加快推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湘潭县域经济实力。
(一)因地制宜,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把发展县域经济与湘潭“两个率先”战略对接融合,立足自身优势,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实现县域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差异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之尾,又是农村经济之首,更多地具有农村经济特征,农业及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切入点。在政策、资金、用地及市场信息等方面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高效益农业、精细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当前新型工业化仍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湘潭县域经济要实现加速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县域工业的发展水平。一是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县域产业体系,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和转型升级的引领区。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能带动全县工业发展的大项目。三是依托省内、市内先进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加工、新材料等优势领域,积极引导县域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搞好协作配套,拉伸特色产业链,推动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体化方向发展,同时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较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提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激活县域内的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因此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县域城镇建设水平。湘潭三个县城各有特色优势,要因地制宜加大发展力度,使其成为功能较全、设施配套、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本区域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建设成相当规模城市。要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进城、扩大农民就业;同时加快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蔡和清]
[审核:刘雁]
[供稿: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