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第三产业,对于一个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㈠总量逐年扩张。近年来,湘潭县第三产业不断得到较快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08年-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9.97亿元、45.03亿元、51.61亿元、56.7亿元、65.0亿元,呈逐年扩张趋势,从第三产业中各行业看,也均呈现出逐年扩张之势。
㈡增长速度较快。近年来,湘潭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同期水平。2009年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年均以12%以上增速增长,分别达到12.4%、12.3%、12.5%和13.1%,而同期,全国增速不到10%,分别只8.9%、9.5%、8.9%和8.1%,全省增速分别也只11%、11.5%、11.6%和12.2%;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年均增速均超过15%。
㈢占比稳中缓降。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呈稳中缓降态势,2009年-2012年,这一比重分别是32.9%、32.4%、29.0%和28.6%,与全省40.9%、39.3%、38.6%和39%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与全国42.6%、43.0%、43.1、44.6%发展趋势相反。这一趋势的发生,与湘潭县的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按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从目前开始,这一比重有趋稳并缓慢提高的趋势。
㈣发展水平不高
--从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看,发展水平很低。2012年,湘潭县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占有量仅为0.77万元,而全国、全省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却达到了1.74万元、1.58万元,分别少0.97万元和0.81万元,不到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看,发展水平不高。2012年,湘潭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28.6%,而全国该指标达到44.6%,全省达到39.0%,湘潭县分别低了16个百分点、10.4个百分点。
㈤从业人员不多。据调查,湘潭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约是常住人口的11%左右,不到10万人。其中,占比最多的是商业服务人员,约占68%左右(其中,购销人员32%,运输和仓储人员13%,餐饮服务业11%,社会服务和居民服务业7.5%);其次,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及行政办公人员占比将近15%;再次,教育卫生人员占比11%左右,邮政、电信服务业人员占比1.2%左右。
㈥内部结构不优
--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占比超10%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其中,占比最大的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达19.2%;占比为5%-10%的行业有房地产业,其他均在5%以下;占比最小的行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仅0.7%。
--2009年以来,拉动第三产业增长较大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批发和零售业,他们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1.9%、17.2%、16.2%和13.5%,贡献率最小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仅0.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发展基础薄弱
--县域经济总量小。2012年,全国人均GDP达到3.84万元,全省人均GDP达3.09万元,而我县人均GDP仅只2.29万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全国全省分别低了1.55万元和0.8万元。
--经济结构不优。2012年,湘潭县三次产业结构比20.8∶50.6∶28.6,第一产业占比较高,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10.7个比点和7.2个比点,湘潭县的经济结构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发展机制滞后。在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方面,远不如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商贸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多数行业主要靠自己打拼,缺乏优惠政策的支持,并且引进的外来龙头服务企业较少。
--发展质量欠佳。存在传统商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千店一面特征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连锁专卖、现代百货等新兴业态处于起步阶段,所提供的产品和信息服务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严重缺乏,劳动生产率较低;农村服务业分散、规模较小。
㈡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城市化程度越高,消费水平也就越高,城市化水平提高了,相应会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特别是促进房地产、贸易、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
建国初期,湘潭县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发达的株州,七十年代,湘潭县建设的重点放在韶山,早几年,湘潭县建设的重点放在九华。这些地方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后就相继从湘潭县版图中划出,直接导致了目前城镇化水平不高局面。
2012年,湘潭县城镇化水平仅32.1%,县城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2%,城镇化率刚达到全国2000年水平,与全国目前52%、全省46%的水平相差20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与全省经济十强县比,除比排第十的永兴县低7.8个百分点外,差距都在10个点以上,特别是比长沙县、冷水江市低20个百分点以上,比浏阳、宁乡、醴陵、攸县、汨罗、桂阳分别低15.6、13.5、17.4、14.9、16.4、18.3个百分点。
㈢龙头企业匮乏。在第三产业中,湘潭县传统行业发展较快,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百货店等从小到大,市场销售比较活跃。但是,上规模、有带动性的企业匮乏,再加上离株州、湘潭市区很近,导致上档次的一些消费外流。
从商业来看,步步高、心连心等有品牌、上规模和档次的企业,由于总部不在湘潭县,导致在我们感觉中,湘潭县批发和零售业发达,而实际上他们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不能反应到湘潭县的经济总量中。2012年,湘潭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9亿元,人均消费额仅4984元,不到全国人均15532元的一个零头,净少10548元,大量的批发零售业实现的增加值外流,导致批发零售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贡献不大。
以上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湘潭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不去,直接或间接导致形成了目前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导致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行业贡献的增加值较大,新兴产业贡献不足等。
三、发展的路径探讨
湘潭县第三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一是在多年主攻工业战略主措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大幅度改善和提高,加上县内较多人口资源,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较大的服务市场规模,对湘潭县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驱动力;二是通过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动,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互联网、固网、广电网与移动用户居世界第一,并在湘潭县广为覆盖,为湘潭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现状,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局面,对国内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造成冲击,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向较发达地区的转移;四是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政策,天易示范区经济龙头的快速发展,将为湘潭县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快速发展平台。
湘潭县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虽然很大,由于现实条件决定,路途也将比较坎坷。但是,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只要能坚持把三产招商放在与工业招商同等重要的位置、能出台扶持三产发展的好政策措施、能加快特色商业和特色旅游建设、能培育出具有好的服务质量和有吸引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快示范区配套设施建设等,注重鲜明的区域和文化特色、注重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注重建立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注重优化服务和政策环境,相信不久的未来,湘潭县也将能形成行业门类齐全,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较高,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整体效益较好,有一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第三产业群体,第三产业也将能成为湘潭县经济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