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湘潭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来源: 时间: 2013-07-2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上半年,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呈现“转型稳中有进、环境稳中趋好、产业发展稳定、需求动力较强”的向好态势,稳中求进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部分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企稳向好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82亿元,同比增长10.6%;规模工业增加值347.4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421.6亿元,增长3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8亿元,增长13.3%;财政总收入73.41亿元,增长13.5%

  (一)转型稳中有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完成总产值285亿元,增长21.0%;农村耕地流转面积50.2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4个百分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99家,较去年增加97家。工业结构有所改善。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同比提高 2.6 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同比提高 5.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投资方向有所转变。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9.59亿元,同比增长60.6%,增幅同比提高15.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6.1%提高到42.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2.4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9个,同比增加6个;完成投资53.21亿元,同比增长153.4%

  (二)环境稳中趋好。招商引资看好。上半年,全市合同引资310亿元,签约项目149个。亿元以上的重大签约项目23个,10亿元以上的8个。上半年,内联引资94.5亿元,同比增长32%;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增长25.9%新增贷款增多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948.79亿元,较年初增加121亿元,同比多增28.2亿元,信贷投放量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物价水平稳定。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上半年同比累计上涨1.4%,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

  (三)产业发展趋稳。农业稳步增长今年全市早稻播种面积153万亩,同比增长0.5%早稻育秧、生长期间整体气候条件较好,病虫害少于去年,加上良种覆盖率高,预计早稻将获得较好收成。生猪呈平稳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235万头,同比增长1.1%工业生产缓中趋稳。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波动幅度连续五个月在0.2个百分点以内。一是近九成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3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专业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由于受湘潭钢铁影响,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5.8%二是新增企业拉动明显。去年新建新投产的59家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增加值20.1亿元,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7.1%,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个百分点。三是园区工业发展有所放缓。受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回落的影响,园区发展放缓,上半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193.21亿元,增长11.6%,低于去年同期6.1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全年10.0个百分点。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5.58亿元,增长13.3%,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个百分点。全市496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

  (四)需求动力较强。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1.56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房地产投资47.95亿元,增长38.8%。一是新开工项目拉动有力。全市新开工项目1164个,同比增加311个,完成投资230亿元,较去年同期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40.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3.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1.5个百分点。二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215个重点项目中,已经产生投资的199个。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湘潭段建设、长株潭城际铁路建设湘潭段、湖南桑德环保产业园、韶山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献礼工程、泰富重工、胜利钢管等82个项目完成投资额过亿元。三是园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昭山示范区三大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37亿元,同比增长41.0%,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消费稳中有热。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75亿元,同比增长13.3%,较去年同期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在总体增速放缓的趋势下,消费市场仍不乏亮点。一是耐用品消费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中,耐用品零售额增长28.8 %,比非耐用品快16 个百分点。其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40.2%。二是商品房销售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8.37万平方米,增长39.8%;销售额35.17亿元,增长69.3%。在商品房销售带动下,相关商品销售较旺。上半年建筑材料类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8%

  (五)民生继续改善。一是民生保障有力。上半年,全市完成各类民生支出55.4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60.7%。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分别增长55.9%40.4%22.7%52.3%101.6%。二是就业稳步扩大。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运行困难。一是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受宏观环境、市场等因素影响,全市部分工业产品销售不畅,价格持续走低。上半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连续5个月保持下降趋势。其中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等行业产品价格下降尤为明显。二是工业投资增速下滑。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16.75亿元,增长23.7%,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0.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2.4个百分点。

  (二)消费回升动力不足。一方面,自61日起,为期一年的家电节能惠民补贴政策结束,意味着从2007年底开始的家电消费三大刺激政策——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补贴全部退出,原有消费热点将逐步降温,加上今年以来,尚无新刺激政策出台,短期内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较难。另一方面,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居民即期消费,网络购物的兴起对实体商业有所冲击。

  (三)农民增收压力较大。一是粮食销售“量价齐降”。受大米镉超标影响,湘潭粮食收购“量价齐降”。上半年,全市稻谷收购量同比下降40%左右,收购价格同比下降10%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早稻新粮收购意愿量仅为去年同期的30%。二是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受宏观调控、市场季节性消费习惯、价格周期性波动等因素影响,全市肉猪价格持续低迷。三是禽类价格下降明显。受国内多地陆续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影响,全市家禽销售市场萎靡,虽然自5月底开始回暖,但目前仍未摆脱禽流感影响,禽类价格同比下降25%左右。

  三、后期形势研判

  从宏观环境看,世界经济虽然错综复杂,发达经济体复苏艰难曲折,但美国和日本经济出现向好迹象,同时欧元区二季度GDP可能摆脱连续六个季度负增长态势。国内经济虽然继续保持回落态势,但总体上保持平稳,已连续五个季度运行在7.4%-7.9%之间。75日,国务院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最近,国家统计局做了一个企业问卷调查,涉及25万户企业,65%的企业预期本企业下半年经营状况大致平稳,20%的企业预期下半年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下半年国际国内形势可望好于上半年。

  从自身方面看,下半年尽管全市经济发展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但从主导经济发展的工业和投资来看,后期支撑经济企稳向好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工业方面,近期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来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泰富重工、胜利钢管、桑德环保等项目将陆续投产等,这些将有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发展。投资方面,随着下半年黄金施工季节的到来和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开工,投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综合分析,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工作思路,攻坚克难,充分挖掘发展新潜力,下半年全市经济在当前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有望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工作建议

  (一)稳工业。一是全面开展企业帮扶,进一步落实《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重点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实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分级一对一帮扶机制。重点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要素、市场开拓、发展环境等问题,严格落实责任。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惠企政策,尤其是落实湘潭近期下发的《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二是突出抓创新升级,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一批质量好、成本低、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是抓好产业对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省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对接会、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对接会、新材料产学研合作对接会、食品产业产销合作对接会、企业电机系统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接会等一系列产业对接活动。

  (二)扩投资。一是强化项目建设,抢抓黄金施工季节,对年度安排的215个重点项目,加强调解和协调服务,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实。二是推动转型升级,在抓好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全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企业转好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大力促进先进转变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突破政策保障,紧紧抓住湘江流域重点金属污染治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省集中预算内资金10亿元扶持十大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叠加机遇、大力争取国省支持。

  (三)保民生。一是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继续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搞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强供需衔接,及时提供招聘信息,增加就业机会,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障。要落实中央“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改进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强保障房管理,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合理。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蔡和清  符剑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