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湘潭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来源: 时间: 2013-08-2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胞”,也是企业数量规模中比例最大的群体,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财政税收、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社会和谐稳定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湘潭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完善,开始迈入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湘潭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一、中小微企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总量持续扩大,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六成。2012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616.37亿元,同比净增98.11亿元,增幅为16.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占全省中小微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8.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拉动全市GDP增长7.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6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0%,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2012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增加值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由2011年的0.380.219.5调整到0.381.518.2,第二产业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3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来看,中小微企业增加值主要依靠工业来实现,占比达73.4%,比去年上升1.7个百分点,工业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在整个工业中所占比重由2011年的60.7%提高到2012年的64.7%

  (二)税收实现平稳增长,占全部税收近七成。2012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完成各种税收共计61.62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省中小微企业实缴税金的4.7%,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68.7%。从三次产业税收结构来看,第一、二、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分别完成税收为0.01亿元、29.79亿元和31.82亿元,第三产业贡献最大,占全市中小微企业税收的51.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三)贷款实现较快增长,融资状况有所改善。2012年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2.85亿元,占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4.7%,较上年末增加49.56亿元,增长22.2%;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9%,较上年回落了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127.34亿元,增长35.1%,占全部中小微企业贷款的46.7%,为全市三次产业中获得贷款总量最多、增幅最快的产业。从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中小微企业贷款42.93亿元,同比增长11.8%,占三产业的比重为33.7%;其次是房地产业,贷款22.92亿元,同比增长90.4%

  (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中小微企业专利申请量达1749项,占全省中小微企业专利申请量的10.9%,同比增长127.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0.6个百分点;共获得专利授权量987项,占全省专利授权量的9.2%,同比增长114.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6.5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之比为56.4%申请发明专利173项,其中授权49项,同比均有大幅度的增长

  二、中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中小微企业虽然规模远不及大型企业,有着投资小、见效快的特征,但整体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第一,从近几年来的三次产业结构不难看出,中小微企业呈现“二、三、一”分布十分明显,且呈现二产业逐年上升、三产业逐年递减趋势。从2010年到2012年,三产业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占全市中小微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依次为21.8%19.5%18.3%;相反,二产业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占全市中小微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依次为77.9%80.2%81.5%。第二,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等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偏低。从三产业内部结构可以看出,现代信息产业仅占6.3%、金融业占11.8%、物流业占15.2%、其他服务业占13.9%;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占到了29.0%,房地产业占23.8%,产业层次并不高,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型阶段,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二)中小微企业发展成本偏高。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用工难以及用工成本大幅度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导致融资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影响,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成本越来越高,受这些要素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举步维艰。

  三、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应对举措

  (一)大力推动融资服务。2012年以来,全市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企业参加湘潭市第九届银企融资洽谈会,中小企业与银行签约新增授信128.4亿元,还组织召开了中小企业银企洽谈会专场,参会的70多家小微企业中就有30多家与银行达成贷款意向。组织中小微企业参加“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超市”融资需求调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沙龙系列活动。邀请了省、市的各大金融机构来潭和中小企业进行洽谈对接,举办了“融资服务进园区—走进湘潭高新区”活动,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可以在家门口及时获得“贴身管家式”融资服务支持。这是融资超市在湘潭首家授牌的融资服务站、也是湖南省第5家落户园区的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到目前为止,高新区有19家企业获得新增授信18.721亿元;新增、置换和转贷合计35.72亿元。搭建平台引进深创投、汇丰直投、欣中资本等近十家投资机构与园区相关企业进行了有效对接。海诺电梯、湘电新能源、湘电重装、新新线缆等4家园区企业已有机构投资者进入,融资总额达7亿余元。20127月,湘潭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农业银行湖南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市经信委和中国农业银行湘潭分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约定三年内为湘潭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不低于2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额度。并进行了银企签约,其中三家工业企业包括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伟鸿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胖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计签约金额达6亿元。

  (二)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市把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积极推进全市中小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全年有湘潭市牵引电机厂等32家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湖南新天和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进行了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组织了2家企业申报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已有128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其中2012年新增9家企业。二是积极推进全市企业申报湖南省自主创新产品,其中19个产品成为省级自主创新产品。三是积极推进全市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通过申报,全市新增“湖南省皮革清洁身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省竹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至此,全市共有1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12年全市新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其中有湖南兴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粒粒珍湘莲有限公司、湘潭市电机车厂有限公司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2012年,全市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四是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建立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其中推动高新区就完成了华园科技、方棱、金中环保三家企业申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工作,高新区出台了《湘潭高新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定理办法》,完成了15家区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和8家企业的评审组织工作。指导高新区华园科技、方棱机器、碧绿环保等8家企业申报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评审工作,对湖南金中环保、新昕电气两家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为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湖南碧绿环保等5家企业的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为区级企业技术中心。金海钢结构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共建成立湘潭首家企业“院士工作站”等。全年全市中小企业申请专利1749 项,专利授权量987项,申请发明专利173项,其中授权49项,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

  (三)大力扶持帮扶企业发展。20123月,中共湘潭市委、湘潭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根据这个政策制定了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落实政策的考核办法。制定出台了《湘潭市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方案》,明确了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的目标、内容等。举行了中小微企业服务年启动仪式。全市制定出台并认真落实《湘潭市深入开展重点企业帮扶活动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四个一”工作机制,由市领导挂帅,组成精干班子,对“3+3产业龙头骨干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通过帮扶龙头企业来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严格实行督察督办制、问题销号制和限时办结制,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在要素供给、市场开拓、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帮扶企业活动,共计为企业解决融资、土地、用电等问题390多个。

  (四)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升级培训。2012年,组织开展全市中小企业参加湖南省中小企业2012-2013“腾飞杯”管理升级竞赛活动,并逐渐将管理升级活动引向深入,组织专家教授下企业,为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巡诊和制定提升方案,提升了全市中小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管理升级活动开展后,各参赛单位在内部管理、生产组织、科技研发、产品营销、市场拓展、企业策划等诸方面,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检阅和提高,逐渐形成生产与销售两旺,公司与团队双赢的发展格局。如湖南康宁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经过专家指导和强化培训,找到了企业营销滞后的原因和发展的瓶颈,找准营销源头,调整营销策略,对症下药,制订了一整套全面、合理、成熟、完善、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实施新方案以来,营销业绩成倍翻番。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李立武 余光秋 胡文波]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