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节能降耗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时间: 2013-11-1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决策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全面落实各项节能降耗措施,全市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但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后期能源消费刚性需求增加,节能压力依然较大。

  一、全市节能降耗的总体特征

  (一)能源消费增势逐年趋缓。2012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1361.6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4%,增幅低于201120109.57.3个百分点;“十二五”前两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速分别增长9.7%2.4%,低于历年GDP增速4.79.9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6740.163,能耗增势逐年趋缓,低于经济增速差距持续拉大,弹性系数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中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二)单位GDP能耗降幅不断扩大。“十二五”前两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由2010年的1.3566吨标准煤下降到2011年的1.3006吨标准煤、2012年的1.1852吨标准煤,分别下降4.1%8.88%,降幅逐年扩大,节能降耗总体形势不断向好。十二五”省政府下达给我市节能目标是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年均下降3.66%;截止到2012年我市已经完成“十二五”省政府下达给我市节能目标进度的72.3%,累计完成下降率为12.6%,“十二五”后三年,年均下降1.49%即可完成“十二五”的目标任务。

  (三)三次产业能耗结构出现新变化。“十二五”以来,全市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结构由2005年的2.7584.166.46.69变化为2012年的2.6378.68.3310.43。其中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下降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93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比重提高了3.74个百分点。

  (四)工业领域节能成效明显。工业是国民经济最大的用能部门,能耗增减变化左右着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规模和速度。近年来,随着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抑制重复建设、促进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实施,全市工业领域节能成效明显。2012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09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50%以上。2012年我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2.2%,比2011年下降8.5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15.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6%,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0.8%;直接拉动工业能耗降低24个百分点以上。重点能耗企业(年耗能万吨以上工业企业)年耗能占规模上工业企业耗能的90%以上,是市能源消耗和节能的重点。2012年重点企业能耗为510.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5%,是工业节能也是全社会节能关键。

  二、当前节能工作的形势和挑战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去年全市节能降耗取得的成效,一方面说明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正确的,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同步推进的初衷所在,更是我们借“机”发力、乘“机”而起、加快崛起的动力所在;另一方面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011年下半年以来,部分高耗能行业(如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因产能过剩,产量大幅萎缩,直接拉动了能耗增速回落,节能降耗成效还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目前,世界经济下滑,影响节能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一)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湘潭经济增长长期以投资拉动为主,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单位能耗最高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能耗较小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过低。2005年以来,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在40%左右徘徊,2012年仅有31.68%,比2005年下降9.5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且不升反降,决定了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较高,决定了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也使得节能降耗与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凸显。

  (二)能源消费品种单一层次低。从总体来看,当前湘潭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炭比重过大,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比例和天然气使用占能源消费比重较低,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煤炭的大量直接消费,使能源利用效率低2012年,全市煤炭消费量仍然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世界煤炭消费水平平均比重为26.5%,工业化国家为21.4%),其中每年用于发电、供热的煤炭超过1000万吨,占全市煤炭消费总量的80%以上,市外输入电量仅占全市电力消费量的5.0%,而天然气、石油及非化石能源如水电等消费仅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15%左右。大量消费煤炭不仅直接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带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以及酸雨和污染物越界输送等环境问题,给环境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与烟尘总量约有90%70%来自燃煤,这种能源消费结构也是造成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比重,提高天然气等其他新型能源品种消费比重,改善能源结构是“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

  (三)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较快。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生活用能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居民生活用能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其生活用能的增加对降低单位GDP能耗产生反作用,也给节能降耗带来不小压力。从反映较为直观的用电量来看,2012年,全市城乡居民用电1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1.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较2011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城镇化提高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房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加速了这些行业对能源的需求,刺激了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长。如2012年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2%,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8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增长22.0%,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26.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0%,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9.8个百分点。

  (四)今年以来节能压力逐渐显现。2013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虽然从十二五前两年全市完成节能降耗目标进度和当前工业能耗的情况来看,全市节能形势比较乐观,但从5月份以来,由于全省旱情导致高耗能发电企业生产好转加上去年基数逐月触底的影响,规模工业能耗的降低速度在逐月收窄;下阶段,一旦经济形势发生转变,高耗能行业生产很有可能率先回升。如果后阶段不能有效控制其他行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的高速增长,今年完成全年节能目标将难度很大,为“十二五”节能进度目标的完成带来较大阻力。

  三、后期能源发展及节能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对世界经济发展下滑,欧洲债务危机等风险挑战,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节能降耗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从省内环境看,“十二五”时期,随着“四化两型”的推进,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由于全市传统工业经济仍占有较大比重,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因素也日益严峻。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全市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能耗总量控制与标准限额约束,更加注重结构节能与工程节能支撑,更加注重市场机制推动与依法监管,制定新举措、开创新业绩,努力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发展与节能工作“双赢”。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湘潭单位GDP能耗在“十一五”已经下降22%的基础上再下降17%,年均下降3.66%,未来年节能降耗任务更加艰巨,对湘潭经济结构调整和“四化两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保持长株潭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整体经济科学发展,就要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资源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继续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战略方针。

  (一)前提保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全面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每年的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各重点耗能企业,完善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工作格局。

  (二)有力手段──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要坚持节约优先,积极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各类资源保障水平。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工业节能综合改造、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节能能力建设等八大重点节能工程。要加大力度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加强节能检查执法能力建设。

  (三)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调整。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节能,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完成节能目标任务作为重要手段,加快推进全市工业向特色优势型、循环利用型、创新驱动型转变;积极发挥投资对调整结构的导向作用,以投资促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工业,提高附加值,降低能耗,鼓励和大力发展低耗能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从而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成效。

  (四)重要抓手──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增长落后产能是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管高耗能行业的准入“门槛”,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工业污染排放,逐步优化工业内部产业结构,逐步扭转以往走简单生产原材料、以低电价上高载能项目带动工业发展的运行模式,控制资源过度消耗增长,实现结构节能新突破;通过有效引导企业节能改造,优化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与效益双赢,全面推动工业节能。

  (五)有效措施──加大节能监管力度,建立节能长效机制。要尽快完善节能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节能。完善促进节能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要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和市制定的各项节能降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建立节能长效机制,从产业结构、准入门槛、企业源头等抓工业节能工作,通过市场价格等调节手段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引导企业自觉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六)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开辟资源综合利用、反复使用的新途径,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大以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能源工业基地,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二是把低碳经济理念引入工业发展,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从企业小循环入手,向行业中循环拓展,实现区域大循环,使低碳化、绿色化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以突出节能、节水、降耗、增效和环保,促进支柱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张薇]
[审核:邓海龙]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