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社会再生产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调控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效率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质量。我国东部沿海省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维持很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比率,如广东和江苏都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这个“神器”来拉动GDP的,从1978—2012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9倍,GDP总量增长307倍;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8倍,GDP总量增长217倍。近几年江苏省在固定资产投入方面要遥遥领先于广东,GDP增速也一路领先于广东,两省GDP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投资模式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提高投资效率、减少投资浪费,对加快湘潭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一、湘潭与周边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分析
1978—2012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197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03亿元,2012年为893.96亿元,增长868倍;GDP总量由1978年的10.2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82.35亿元,增长125.2倍。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湘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张,这与湘潭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相吻合。
表1 湘潭市与沿海省份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亿元)
| 湘潭市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江苏省 |
固定资产投资(1978年) | 1.03 | 20.15 | 27.23 | 21.75 |
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 | 893.86 | 14523.2 | 18751.5 | 30854.2 |
GDP(1978年) | 10.24 | 146.99 | 185.85 | 249.24 |
GDP(2012年) | 1282.35 | 22154.2 | 57067.92 | 54058.22 |

图1 湘潭市各年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亿元)
2006-2012年间,湘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433亿元,与长沙、株洲及衡阳、岳阳、常德、郴州等周边城市比较,虽投资总额居末位,但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投资额为12.3万元,虽只有长沙的50%,但高于其他地市,为株洲的113.4%,岳阳的154.2%,郴州的140.2%,是衡阳、常德2倍之多。从增长速度来看,近年来湘潭投资均保持高位增长,尤其是近三年,年均增速在35%以上,最近两年增速居全省各市州之首。
表2 湖南省7大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亿元)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长沙 | 1089.8 | 1445.1 | 1873.3 | 2441.8 | 3192.6 | 3510.2 | 4011.9 |
岳阳 | 239 | 320.4 | 431.9 | 619.5 | 782.2 | 861.8 | 1168.1 |
株洲 | 203.2 | 288.7 | 388.4 | 563 | 808.5 | 849.1 | 1150.5 |
郴州 | 214.4 | 248.8 | 299.9 | 597 | 811.3 | 811.6 | 1098.4 |
衡阳 | 177.7 | 227.9 | 305.8 | 441.9 | 641.2 | 802.8 | 1072.4 |
常德 | 196.5 | 231.9 | 304.3 | 459.8 | 613.2 | 711.7 | 956.7 |
湘潭 | 210 | 264.2 | 317.5 | 463.9 | 633.3 | 650.2 | 893.9 |
二、投资强度与GDP和财政收入的实证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与GDP、财政收入的关系从定性上看: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没有投资,就没有外延的经济扩张和经济增长。扩大投资,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项目要开工建设,拉动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劳动力等方面的需求。项目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供应单位都会因发生经济活动而缴纳税收。同时项目建成投产后,新的产业单位又因发生经济活动而缴纳税收。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
(一)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节分析将研究期间定于2000—2012年,以近13年来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湖南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以GDP总量作为因变量(Y),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量为自变量(X),构建如下回归分析模型:

根据公式(1),运用SPSS软件对2000-2012年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以下结果(见表3)。
表3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回归结果
排名 | 城市 | GDP | 常量 |
1 | 长沙 | 0.714 | 3.895 |
2 | 衡阳 | 0.678 | 2.094 |
3 | 株洲 | 0.674 | 1.842 |
4 | 湘潭 | 0.624 | 1.794 |
5 | 常德 | 0.576 | 2.658 |
6 | 郴州 | 0.499 | 2.509 |
7 | 岳阳 | 0.405 | 3.252 |
注:因变量为GDP增加值取对数,自变量为固定资产增加值取对数。
由估计方程(1)回归结果表3可知,湘潭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为62.4%,即每增加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加GDP为624万元,排在第四位。近年来,湘潭投资和项目建设一直处于全省前列,自2009年3月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45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长,说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在表3中,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最大的为长沙市,达到71.4%,其次为衡阳市(67.8%),排在第三位的是株洲,贡献率为67.4%,其后是常德(57.6%)、郴州(49.9%)、岳阳(40.5%)。
(二)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同样以财政收入作为因变量(Y),沿袭既有文献中的方法,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量为自变量(X),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根据公式(2),运用SPSS软件对2000-2012年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下面结果表4。
表4 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收入的回归结果
排名 | 城市 | 财政收入 | 常量 |
1 | 长沙 | 0.129 | 5.382 |
2 | 衡阳 | 0.113 | 3.643 |
3 | 株洲 | 0.103 | 0.859 |
4 | 常德 | 0.084 | 2.659 |
5 | 湘潭 | 0.069 | 4.697 |
6 | 郴州 | 0.045 | 6.118 |
7 | 岳阳 | 0.022 | 4.632 |
注:因变量为财政收入增加值取对数,自变量为固定资产增加值取对数。
根据估计方程(1)回归结果表4发现,湘潭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0.069,即每增加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增加财政收入69万元,在7大城市中排名第5,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收入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投资产出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根据表4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0.129,其次是衡阳(0.113)、株洲(0.103)、常德(0.084),排在最后两位的是郴州(0.045)、岳阳(0.022)。
三、湘潭与周边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分析
投资效率是对投资效果的评价,是对投资使用效率的衡量。测度投资效率的常用指标有两个,第一个指标是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即指报告期新增地区生产总值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增加的地区生产总值数量,该指标近似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果的变化趋势;第二个指标是经济增长(用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表示)的投资弹性,从相对量角度衡量投资效益的大小。弹性系数越大,表示该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反应越敏感,也越富于弹性,即投资效率越高。本文利用投资弹性对湘潭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行分析,投资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3)中,EG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弹性;(G t-G t-1)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用计算当期减去上期所得;G t为当期的地区生产总值;(I t-I t-1)表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值,用计算当期减去上期所得;I t表示计算当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一)湖南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分析
本文搜集相关数据对湖南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岳阳、常德、郴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效率进行分析。
表5 2012年湖南七大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效率情况
排名 | 城市 | 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 GDP(亿元) |
1 | 长沙 | 0.642 | 4011.96 | 6399.91 |
2 | 岳阳 | 0.445 | 1168.11 | 2199.92 |
3 | 湘潭 | 0.376 | 893.86 | 1282.35 |
4 | 常德 | 0.365 | 956.70 | 2038.50 |
5 | 衡阳 | 0.360 | 1072.38 | 1957.70 |
6 | 郴州 | 0.359 | 1098.40 | 1517.27 |
7 | 株洲 | 0.352 | 1150.50 | 1759.41 |
从表5可以看出,虽然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GDP总量均居末位,但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为0.376,仅次于长沙(0.642)和岳阳(0.445),居第3位,。本文采用相同方法测算了2009年7大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湘潭市投资效率为0.280,排名第5,其他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分别为长沙(0.697)、衡阳(0.377)、常德(0.353)、岳阳(0.347)、株洲(0.276)、郴州(0.12)。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湘潭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比2009年投资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虽然1978—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与全省、广东相比相差不是太大,但GDP的增长速度并不快,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湘潭以前是老工业基地,固定资产投资很大部分是对一些老国有企业的投资,而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历来都比较低,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从而制约了全市GDP的增速。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由第5上升到第3),特别是湘潭经开区、高新区、天易示范区和昭山示范区等园区迅速发展后,全市GDP增长和财政收入正朝着快速发展的轨道前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湘潭市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分析
表6 2009-2012年湘潭市三大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年份 | 三大产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 | 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2009 | 1.60 | 62.84 | 35.56 | 0.050 | 0.330 | 1.225 |
2010 | 1.72 | 53.69 | 44.59 | 0.116 | 0.928 | 0.150 |
2011 | 1.68 | 55.25 | 43.07 | 0.524 | 1.828 | 1.623 |
2012 | 1.42 | 52.07 | 46.51 | 0.264 | 0.449 | 0.270 |
由表6可知,由于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口径变化、基数调整的原故,导致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值出现异常。从三大产业结构看,2009—2012全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投资效率值是递增的,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率值2010年出现回落,随后又上升,到2012年,三大产业的投资弹性系数都有所降低。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值超过第一、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说明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要大于其他产业。根据表6结果,全市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日趋合理。2012年,全市第二产业投资比重>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第一产业投资比重;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第三产业投资效率>第一产业投资效率,说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三大产业的投资效率相适应,对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着较好的积极影响。
(三)湘潭市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分析
表7 2010-2012年湘潭市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行业 | 固定资产投资效率 | ||
2010 | 2011 | 2012 | |
总计 | 0.367 | 0.392 | 1.694 |
农、林、牧、渔业 | 0.016 | 0.116 | 0.524 |
工业 | 0.281 | 1.237 | 1.907 |
建筑业 | 1.652 | 0.033 | 1.07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0.010 | 0.387 | -4.151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0.656 | -0.101 | -0.097 |
批发和零售业 | -0.649 | 0.204 | 1.692 |
住宿和餐饮业 | 0.177 | 0.302 | 1.019 |
金融业 | 0.086 | -0.139 | 0.322 |
房地产业 | -0.264 | 0.012 | 0.29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0.055 | 0.263 | 0.294 |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 | -0.354 | 1.280 | 0.17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226 | 0.633 | -1.500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0.004 | 0.328 | 0.225 |
教育 | 1.874 | 0.091 | 0.267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0.012 | 3.530 | 1.172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0.253 | 0.193 | 1.000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0.229 | -0.188 | -0.606 |
由表7可以发现,2010—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系数分别为0.367、0.392 和1.694,整体投资效率是逐步提高的。从所有行业来看,工业在2010年和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要高于其他行业的投资效率,弹性系数分别达到了1.237和1.907,比较富有弹性,表明工业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比较大。2012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效率也比较高,这些行业的弹性系数也都大于1,说明这些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能够较好地提高全市GDP水平;金融业、房地产业、农林牧鱼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也有较好的提高;另一方面,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的弹性系数为负,说明这些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我市的经济发展。
四、促进湘潭经济与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关建议
近些年来,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良性发展的态势;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总体协调、相辅相成,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偏低,投资效率较低,特别是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仓储、计算机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了进一步调整我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财政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良性循环,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积极争取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强度
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在短期内仍应把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强后劲的“第一抓手”,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今后五年仍将面临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制约,应积极协调,努力争取省里对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积极推进已规划项目的开工建设,加快全市统筹的基础设施工程进展,进一步拓宽提升城市主干道建设,提升全市对外交通辐射能力,加强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城市之间运输能力。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方面,应加大九华工业园综合保税区、高新区风电产业园、湘乡工业园、湘潭双马工业园创新创业基地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构建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吸引国内外投资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二要加大工商企业投资力度。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核心,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高新区和九华经开区两个千亿级园区建设。园区是加快产业集聚的载体和平台,目前全市8个园区发展来势较好,引进企业较多,但是有的工业园区内企业间产业关联度不大,产业链不长。因此,要按照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对已有的产业园区逐步加以整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突出一区一品一特色、多区一业一优势,推进工业园区向特色产业园区转化,强有力的精品钢材及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信息电子制造、食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其聚集和辐射功能,提高特色集群产业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二)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格局,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一要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分为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依托高新区、九华示范区、天易示范区等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定位上依托较为成熟的湘潭市都市商贸金融圈,极力推动的高级商务楼宇及服务配套,着力发展为生产、生活服务的专业中介服务业(如法律、会计、管理咨询、创意、工业设计、国际贸易等),吸引企业总部的管理中心、财务中心、研发中、运营中心等落户,发展商务楼宇,在九华商务区、高新区、昭山商务区、天易商务区和万楼商务区等区域发展“总部经济”,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于物流业,应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同时推动本地区企业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物流企业。重点推进九华现代工业物流园、荷塘现代综合物流园等园区建设,将现代商贸物流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二要优化现有工业格局,形成都市型产业集群带。工业格局以湘潭市高新区、九华示范区、天易示范区为龙头,岳塘、雨湖、湘乡和韶山工业园区为两翼,形成机电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配件制造、金属加工等产业集群。积极推动高新区、九华示范区、天易示范区的联动发展,形成相互协调、各有侧重的态势,集中优势资源,使全市在资金、技术、管理及品牌等方面形成较强国际竞争优势。三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定位,应着力集中有效的资源(主要是土地与政策的优惠),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在土地资源紧缺基础上,集中有限的土地,着力抓好湘钢技改、湘电集团风电基地、九华吉利、中冶京诚、泰富重工等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大型矿山装备、风电装备和太阳能综合利用装备企业,以及适宜的区位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条件,吸引中心企业的配套协作,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例如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业集群、汽车制造集群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二、三产业发展并举,集中有效资源和平台,加大引资力度。要适当收缩政策范围,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促使企业集团做大、做强。
(三)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率
一要提高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加强投资建设管理。避免无效的重复建设,着力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东部地区省份投资效率较中西部地区更高,主要原因在于其经济起飞较早,具备相对先进的项目投资、管理经验,而这正是值得借鉴的。二要严格考核固定资产投资效率。采取更科学、更健全的指标来考核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完善政府产权制度、投融资机制,降低权利寻租空间,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加强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促进作用。三要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结合投资效率优先的原则和全市自身情况,针对投资过热的行业,应尽快消除投资中的无效增长成分,进行结构性调控,从行业准入制度、投资审批、土地供给、环保评估、银行贷款以及进口设备退税等方面进行控制,同时加快大企业的技术进步,消除产业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切实增强项目建设实效。四要消除制约瓶颈,大力引导民间投资。目前,2012年全市个人存款余额709.65亿元,增加118.77亿元,尽管拥有巨大的城乡居民储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民间资金进入投资领域的数量依然有限。要有效地刺激民间资本进入投资市场,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激活民间投资,并消除民间投资发展的体制障碍,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使民间资本有更多的资金出路,充分发挥投资主体作用。
(四)优化投资环境,引导集群发展
一要强化干部服务意识与作风建设。按照“开放带动”战略要求,破除思想桎梏,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措施,丰富方法手段,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建设一个政策优惠、办事高效、市场公平、诚实守信、亲商利商、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环境。二要完善服务机制与政策措施。针对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政务服务,早日完成我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针对收费项目过多的问题,严格收费行为,适当降低收费门槛;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加大信贷扶持,鼓励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实施帮扶举措,引进优秀人才等。三要做好产业园区投资服务。在各个产业园区,要在土地、税收、供电、供水等方面要研究制订优惠政策,特别是做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基金,促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设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积极鼓励支持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刘敏 蔡和清]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