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升级进入攻坚时期的严峻形势下,湘潭金融机构认真贯彻中央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利用“两型社会”和“两个率先”等优惠政策,积极做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为湘潭经济发展、建设“幸福湘潭”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实现了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共生共荣。
一、金融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湘潭金融业也在改革创新中稳步发展,保持了健康平稳快速的运行态势,金融生态不断优化,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湘潭有银行业机构24家,保险机构38家,小额贷款公司1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3家,证券公司4家。
(二)金融业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金融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6.25亿元,占服务业(第三产业,下同)增加值的比重为5.6%,同比增长13.5%,增速位于服务行业之首,高出服务业增速0.2个百分点,高出全市GDP增速2.5个百分点。
(三)存贷款运行稳健。2013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396.75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的5.2%,总量位居全省第七,较年初增加269.03亿元,增量仅次于长沙和衡阳,位居全省第三,比年初增长23.9%,增幅位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增幅7.8个百分点。其中,个人存款为832.58亿元,较年初增加122.92亿元,比年初增长17.3%;单位存款539.79亿元,较年初增加140.56亿元,比年初增长35.2%。2013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97.42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5.5%,总量位居全省第二,较年初增加170.08亿元,增量仅次于长沙,位居全省第二,比年初增长20.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508.39亿元,占全市51.0%,较年初增加73.98亿元,比年初增长17.0%;中长期贷款471.66亿元,占全市47.3%,较年初增加109.77亿元,比年初增长30.3%。
(四)证券市场比较活跃。2013年末,全市证券公司营业部达9家,上市公司达4家,上市公司现融资达到12亿元;全年从资本市场融资112.33亿元,同比增长48.64%;证券交易额达到645.57亿元,同比增长45.05%。
(五)保险行业运行平稳。2013年,全市保险机构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9.9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0.1亿元,与上年持平,占全市保费收入67.2%;财产保险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保费收入32.8%。全年保险业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1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人寿保险给付5.9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市保费支出53.6%;财产保险赔款5.1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保费支出46.4%。
二、信贷投放优质高效
2013年,湘潭新增贷款170.08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全市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支持了新兴产业、企业流动资金、中小企业、“三农”及民生工程建设。
(一)新增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全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等领域新增贷款52.6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0.97%。
(二)薄弱领域信贷支持明显加强。2013年小微企业新增贷款61.2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6.03%,比年初增长49.84%,高出全部贷款增速29.24个百分点。新增涉农贷款60.35亿元,同比多增12.38亿元,比年初增长23.1%。
(三)助推经济结构调整。第一、二、三产业贷款比例由2012年末的4:55:41调整到2013年末的4:46:50,信贷投放由二产业向三产业转移,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2.97亿元,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新增5.20亿元,增长2.4倍,信息产业增长65.62%。
(四)民生领域有所突破。安居保障工程贷款从2013年年初的3.87亿元,跃升至年底9.26亿元,为年初的2.39倍。2013年大旱之后,金融机构对相关领域信贷支持明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贷款3.32亿元,防洪抗旱体系建设新增贷款7.08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新增贷款720万元。支持湘潭居民改善住房条件,2013年新增个人购房贷款13.95亿元。
三、加快湘潭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金融生态环境的和谐是金融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互动发展的前提。为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继续把创建“金融生态城市”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坚持“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进一步推动全市金融业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迈进。
(一)加快推进湘潭金融商务区建设。从2010年开始,湘潭福星金融商务区建设正式纳入《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被列为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湘潭金融商务区总体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为河东大道以北、建设中路以东、湘江以南、板五路以西区域。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开发建设周期5年,分为金融商务集聚区、文化商业区、高档住宅与配套服务区三个功能区。2013年,全市在前2年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金融商务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出台优惠政策,以优惠政策招商,让入驻企业获得更多的实惠,增强投资吸引力,但要抓好规划编制,对《福星中路两厢区域控制性详规》进行提升,加强规划引领,提升金融商务区品质。
(二)金融服务要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大有效信贷投入,突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民生改善、“三农”建设、中小微企业、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投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拓宽融资渠道,转变服务方式,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加强银、政、企合作,增强互信度,建立银政企沟通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企业与银行合作、银行与政府的互动,实现互利共赢,加快共同发展。
(三)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湘潭部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制约了其融资能力的大小;部分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与管理不完善,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不敢放贷;全市政策性担保公司的缺乏,银行对担保公司的合作准入门槛普遍提高,且融资成本较高,中小微企业难以承受。为此,对湘潭有发展潜力又必可少的中小微企业,更多地予以贷款支持,传递金融正能量,给力中小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李立武]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