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湘潭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来源: 时间: 2014-02-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紧紧围绕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好重前期、重落地、重质量、重实效四大环节,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强力推进建设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首破千亿大关,全年共完成1214.92亿元,同比增长35.9%,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2013年全市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运行平稳,顺利完成年度任务。总体来看,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呈前高后低的平稳运行态势,各月累计增速起伏不大,增速最高的月份与最低的月份相差仅3.7个百分点(见图1)。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4.92亿元,同比增长35.9%,顺利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68.11亿元,同比增长23.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2.25亿元,同比增长30.3%

  1: 2013年湘潭市固定资产投资走势

  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17亿元,同比增长20%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21.13亿元,同比增长33.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8.61亿元,同比增长39.2%

  (二)工业投资增速先抑后扬,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上半年,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以及今年以来新建工业项目减少的影响,全市工业投资增速一路下滑,从2月份的40.2%回落到6月份的23.7%。进入下半年,随着珠穆朗玛九华工业园、新煌曲轴年产90万根发动机曲轴二期工程、龙牌酱油生产基地、新新线缆电线电缆制造基地、惠能科技(湖南)光电子供暖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山水泵业九华基地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开工,工业投资增速开始回升。

  2013年,全市在建工业投资项目1467个,较上年增加25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263个,较上年增加263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616.18亿元,同比增长36.1%,增速高于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排名第二。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50.7%,与上年持平,继续保持投资主导地位。

  (三)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拉动作用强劲有力。2013年,全市新开工项目2023个,较上年增加434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021.27亿元,同比增长24.5%;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801.87亿元,同比增长36.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达66%,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投资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达66.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3.9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投资占比提高,成为投资增长亮点。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普惠民生、改善就业的战略主线,由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放大,成为今年全市投资增长的新亮点。2013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88.88亿元,同比增长79.9%,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3.8%,较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

  (五)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总量占比全省第一。2013年,全市产业投资完成532.93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43.9%,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完成投资269.77亿元,占全部产业投资的50.6%;物流完成投资74.25亿元,占全部产业投资的13.9%;轻工完成投资60.89亿元,占全部产业投资的11.4%。增速最高的三大产业分别为生物医药、纺织和物流,分别增长105.4%73%62.2%,有力促进了全市投资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六)房地产开发投资高开稳走,销售保持平稳态势。2013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2.25亿元,同比增长30.3%,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累计增速前7月基本保持在40%以上,自8月份开始,受金融业钱荒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流动性收紧,对房地产项目贷款审批开始更为严格,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难度有所增加,投资增速回落到30%左右(见图2)。

  2 2013年湘潭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走势

   

   房地产销售市场总体保持平稳态势。2013年,全市房地产销售面积241.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7%;房地产销售额91.47亿元,同比增长39.6%

  二、投资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体上看,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良好,全面完成了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可能会影响全市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必须加以关注。

  (一)工业投资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工业技改投资支撑不强。2013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29.23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低于全市投资10.7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3.1%,较上年同期下降10.7个百分点;二是“3+3”产业投资增速不快。2013年全市“3+3”产业投资完成371.25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低于全市投资12.7个百分点。其中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完成投资241.82亿元,同比增长31.7%,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完成投资129.44亿元,同比增长9.9%;三是重大工业项目不足。2013年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仅24个,较上年同期减少5个,计划投资共计79.31亿元,同比下降46.3%;全市工业投资项目中,本年完成投资过3亿元的项目仅15个,较上年同期减少6个。

  (二)园区投资增势放缓。园区是全市投资的强力引擎和主阵地之一。从2013年情况来看,高新区、经开区、昭山示范区三大园区投资增势均较上年有所放缓,共完成投资498.74亿元,同比增长41.4%,较上年回落8.9个百分点。三大园区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5.5%,较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6.3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三)项目建设资金趋紧。从全市投资资金来源看,项目建设总体出现资金来源不足情况,2013年全市投资资金来源合计1348.15亿元,同比增长23.3%,低于投资增速12.6个百分点。其中,占全部资金来源七成左右的自筹资金的下降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共到位938.03亿元,同比增长25%,低于投资增速10.9个百分点;同时,各项应付款也有所增加,2013年全市共计55.9亿元,同比增长168.7%

  三、确保全市投资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4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要更加密切关注经济环境的变化。从外部条件来看,一方面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步伐缓慢,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部分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投资意愿;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将会保持严厉高压态势,新国五条和各地细则的出台,将对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和增速;从内部条件来看,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已开始出现稳中趋缓发展态势,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2014年全市投资增长压力逐渐开始显现。

  但从发展机遇来看,全市仍存在不少有利因素。一是国家推动实施的一系列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二是2014年全市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40个,年计划投资780亿元,争取完成投资850亿元,这将对全市各领域投资起到有效带动作用。

  若能准确把握好上述机遇,同时认真解决好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预计201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将延续目前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特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狠抓工业项目。历年来,工业投资都是全市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全市投资中占据半壁江山,因此,工业投资在全市投资结构优化和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下阶段,一是要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要有意识地向工业项目倾斜,争取引进一些大型项目,并全力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二是要促进现有产业改造升级。相关部门要积极调动现有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并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提升企业项目技术含量和环保技术水平,促进全市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优化。

  (二)紧抓园区投资。全市各大园区要围绕项目建设,全力争取各方政策、资金支持,特别是要用好用活国家、省对于园区在产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动项目又好又快建设;要做好园区企业项目生产能源要素的协调和供应保障工作,切实做好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给,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要科学编制规划并加大规划执行力度,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切实促进项目快速落地;要切实提高园区行政效能,强化政务环境建设,搞好项目跟踪服务,全力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三)巧抓资金来源。一是要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快信贷审批和放款节奏,努力缓解企业自筹资金压力,保障项目建设进度与到位资金同步加快;二是要通过对现有融资平台注入优质资产、城市经营性资源等方式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使其融资能力得到提升,达到融资和还款的良性循环;三是要组建新的融资平台。研究按照全新的理念和运行机制组建投融资平台,探索成立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专业投资公司;四是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全面落实社会资金的国民待遇,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行业外,其他领域都允许社会资金进入,重点鼓励参与电力、交通、通信、燃气、供水、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机构、环境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进步事业的准经营性领域;五是要加强对外资的产业投向引导。在制造业继续吸引外资投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制造环节的同时,今后要更多地吸引外资向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投资。

  (四)抢抓项目储备。相关部门要及时跟踪把握今年以来国家新的投资政策导向,围绕十二五项目集群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筛选一批符合当前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尽快启动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价、节能评估等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进入国家和省的计划盘子;要高度重视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及时调整和补充重大项目库;要建立前期工作保障机制,在机构、人才、经费上加强保障;要借鉴广州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部门配合,创新审批方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能,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吸引各地投资商来潭投资。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刘波]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