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湘潭各级各部门致力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服务业投入,加快项目推进,全市服务业总体运行平稳。
一、服务业运行现状
(一)限额以上服务业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1.63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94亿元,增长19.0%,增长速度落后长沙1.3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二;限额以上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收入合计31.86亿元,增长14.9%;限额以上服务业民间非营利及其他单位实现收入合计2162.1万元,增长12.1%。从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分行业来看,金融业稳居企业龙头老大地位,实现营业收入55.57亿元,占全部企业营业收入的68.1%,增长19.1%。其他营业收入过亿元的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9.83亿元、8.54亿元、3.40亿元和2.82亿元,分别增长7.9%、23.3%、23.0%和113.5%。
(二)总量增加、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5.01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26.3%,较一季度减少8.7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减少1.1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5.5%,较一季度减少2.3个百分点。其中,以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代表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增加值68.0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8%,同比增长14.5%,较一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以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5.11亿元,增长7.0%,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5.3%,较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代表的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平稳发展,实现增加值18.32亿元,增长2.5%,较一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
(三)投资高位运行,项目有序推进。上半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64.89亿元,同比增长47.1%,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了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39个计划投资五亿元以上项目中,涉及服务业项目28个,占比达71.8%。岳塘—中国中部国际商贸交易中心一期、湘江沿江风光带(九华段)、湘大学城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东二环(芙蓉大道二期)、核心商务区建设、福星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服务业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推动服务业较快发展。
二、主要行业发展特点
(一)运输邮电业实现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32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全市客货换算周转量为31.7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公路客货换算周转量为23.28亿吨公里,增长5.3%;水运客货换算周转量为8.43亿吨公里,增长16.9%。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3.91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9亿元,增长24.8%,较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82亿元,增长16.1%,较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37亿元,增长13.1%。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0.27亿元,增长21.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7.42亿元,增长11.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69亿元,增长20.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99亿元,增长13.6%。
(三)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80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较一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552.91亿元,较年初增加156.16亿元。其中个人存款920.94亿元,较年初增加88.36亿元。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089.79亿元,较年初增加92.3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532.45亿元,较年初增加60.78亿元。
(四)房地产业发展趋缓。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0.40亿元,同比增长0.3%,增速较一季度回落了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完成额50.82亿元,增长6.0%,较一季度回落19.2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78.84万平方米,下降10.8%,其中住宅74.8万平方米,下降7.0%;商品房实际销售金额30.29亿元,下降13.9%,其中住宅27.78亿元,下降7.8%。
(五)旅游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48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4% 和7.8%,其中,全市共接待境外游客 30196人次,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
(六)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农民合作社累计发展到903家,被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社达11家,省级示范社达52家,市级示范社达147家,拥有注册商标83家,产品质量认证65家,建立直销门店的合作社达到22家,建立党支部的合作社达到15家,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18.6%,较一季度加快了3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湘潭服务业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中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从总体运行来看,传统服务业发展乏力,现代服务业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规模小、结构不优、制约瓶颈多等问题依然制约全市服务业的发展。
(一)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一是从企业规模看,99%以上的服务业单位以小微企业的形式存在。全市服务业大型企业仅3家,中型71家,大中型企业仅占全部服务业法人企业数的0.9 %;二是从经营规模看,上半年,全市6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营业收入平均规模0.38亿元,其中年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的企业仅有1家,过亿元以上企业也只有7家,主要分布在道路运输业、电信业和商务服务业。
(二)内部结构亟待改善。一是服务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三大行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7.7%,在服务业中仍保持重要地位;二是以知识技术为支撑具有科技含量的信息业、金融业、科研技术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上半年,全市金融、信息和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比仅为10.1%;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发展后劲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必将制约全市服务业发展。
(三)企业发展制约瓶颈多。随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等因素,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减少,生存压力加大。上半年,全市6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为16.30亿元,增长27.8%;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支出7.11亿元,增长37.5%。道路运输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卫生、新闻和出版业在石油、燃料、成本等价格上涨因数推动下,反映尤为突出,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既定政策,加快服务业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湘潭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的若干意见》和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明确主攻方向,突出产业重点,全面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共湘潭市委办公室、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湘潭市第三产业领导小组和湘潭市招商安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服务业行业协会和相关商会建设,引导行业自律,建设诚信服务体系,促进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三是积极培育服务业品牌企业,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要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营业收入高、管理规范化、市场潜力大、具有湘潭品牌的服务业企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进行培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几个叫得响的品牌和具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二)加快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服务业既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也可加快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前,湘潭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差距很大,特别是现代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更为明显。因此,湘潭服务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为此,必须以抢抓中部崛起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把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加大对物流、信息、金融、商务、科研、生态环境等的支持与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湘潭高等院校和各类科研院所的优势,致力于研发与创新;以韶山为主的红色旅游、城市商务圈和产业园区为纽带,以“伟人故里”、“文化名城”、“书法名城”、“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湘江风光带”等为载体,加快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由此带动旅游、消费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从而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银企合作,扶持优势行业。各级政府相关服务业行业部门要加强银行与企业的对接,科学合理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通过免税、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方式,积极扶持全市服务业发展中极具竞争力和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领域地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投入服务业项目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业社会化投资体系。结合湘潭老工业城市特色,加大对现代物流、信息、金融、居民服务、养老服务、咨询、广告、会展、信用、担保、科研等新兴服务业的支持与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李立武]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