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湘潭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14-10-2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积极应对不利因素影响,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有力确保了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初步核算,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4亿元,同比增长10.2%。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产业稳定增长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粮食生产基本稳定,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25万亩,同比增长1.5%。其中早稻152万亩,下降0.6%;晚稻160万亩,增长1.5%。虽受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早稻总产量67.5万吨,同比下降0.8%,但中稻总产量增长8.3%,并且晚稻长势较好,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稳产。春夏收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实现增长,其中油菜籽产量增长20.2%,蔬菜产量增长8.5%。1-9月全市出栏肉猪366.0万头, 同比增长4.2%,生猪价格较上半年有所回升,目前养殖户保持盈利。1-9月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82.2亿元,同比增长4.5%。
  工业生产缓中趋稳。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6.4亿元,同比增长10.7%,比1-8月提高0.1个百分点。在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有 2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电子信息、医药等新兴行业发展来势较好,生产增速明显高于上半年。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0%以上,分别高于上半年4.3、5.2、5.1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长较快。1-9月,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 452.7亿元,同比增长12.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个百分点。园区工业集聚水平提高。1-9月,全市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7.6亿元,增长11.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2.0%,同比提高 6.1个百分点。
  服务业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全市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商贸项目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1-9月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8.7亿元,同比增长11.0%。
  (二)需求增长较为强劲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4.4亿元,同比增长24.3%。第三产业投资贡献率明显提升。1-9月,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91.1亿元,增长33.4%,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5.1%,较上年同期提高11.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个百分点。生态环保投资力度加大。通过全力推进“两供”“两治”,九华和河东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湘江排污口截留等项目进展顺利。1-9月,全市完成生态环境投资28.6亿元,增长126.1%。民间投资占比提高。1-9月,全市民间投资完成636.2亿元,同比增长29.3%,占全市投资比重的66.0%,较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7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增长19.4%。
  出口需求持续回升。1-9月,全市实现出口总额6.3亿美元,同比增长27.8%。
  (三)财政金融运行稳健,招商引资形势较好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1-9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高新区、经开区、昭山示范区共计实现财政总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12.7%,拉动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4.2个百分点。在财政总收入中,全口径税收占比为64.1%,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539.6亿元,较年初新增142.8亿元。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111.0亿元,较年初新增113.6亿元,增量居全省第4位。
  招商引资形势较好。1-9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同比增长22.9%;引进省外境内资金166.4亿元,同比增长18.6%。
  (四)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9月,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2%,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来看,一是现代农业较快发展,截止9月,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较上年年末分别增加73家、4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总产值239亿元,同比增长21.5 %。二是工业结构继续优化,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53.0%和9.1%,同比分别提高0.1个和2.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7.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三是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享受型消费业态中,通讯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汽车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2%、24.9%、22.8%、18.5%、17.8%、16.8%,合计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46.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五)民生继续改善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1-9月,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0614元、10809元,同比分别增长9.5%、11.2%。城乡就业保持稳定。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 5.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9476万套,公租房(含廉租房)新开工4765万套,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农村危房改造1706户,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3%。物价基本稳定。1-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连续5个月维持此水平。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
      当前,湘潭与全国、全省趋势基本类似,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面临较多不利因素和挑战,稳增长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工业下行压力较大。一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1-9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持续负增长态势。由于市场状况不佳、经营效益下滑,工业企业对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明显降低。1-9月,全市工业投资仅增长14.7%,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低于全部投资增速9.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9%,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运行较为困难。三季度全市工业企业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42.1%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比上半年提高3.8个百分点。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2.5 %,比上半年回落1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2.0%,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比1-6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三是部分重点产业低迷。1-9月,在投资减缓、煤炭市场低迷影响下,以工程机械、矿山装备为代表的先进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120.3亿元,同比仅增长4.2%;受国外及合资品牌大量投放低价位车型,惠民补贴政策取消等因素影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产下滑明显,实现增加值25.7亿元,同比下降27.0%;受新能源产业产品结构影响,新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1.8%。三大产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2.4%,同比下降24.8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今年以来,在全国、全省投资增幅回落的大背景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回落明显,增长后劲有所不足。1-9月,全市在建项目2408个,同比增长17.5%,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 1789个,仅增长12.4%,同比回落21.6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难度增加,供地时效得不到保障,部分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全市投资增长后劲。
  (三)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全国房地产市场大环境影响,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虽然8月份省住建厅出台了“湘五条”, 9月份我市出台了“潭八条”,但政策效应尚未显现。从投资来看,1-9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81.1亿元,同比增长3.2%,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127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同比回落9.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7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5%,同比回落 77.7个百分点。从销售来看,1-9月,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2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较上年同期回落18.1个百分点,持续负增长态势。
  三、下阶段走势研判及工作建议
  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在“三期”叠加效应下,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运行出现波动,加上短期内国家实施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可能性较小,定向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不会大幅增加,宏观经济尚不具备明显回升的基础;湘潭经济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短期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等不利因素突出,加上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故四季度全市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因此,当前我们既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又要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措施,努力争取较好地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着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一是继续做好企业帮扶解困工作。要密切监测重点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认真落实针对小微企业、企业改制重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帮助支柱产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产能企业开拓市场,提升经营业绩。二是深化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支撑点,进一步完善和出台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支撑点;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钢铁、食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提升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升竞争力;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快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钢铁冶金、建材等低端产能的淘汰。三是加快推动工业创新发展。积极提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要引导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为主,以政府专项研发经费资助为辅,双管齐下,协同推动;加快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结合专项,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性技术。
  (二)千方百计稳定投资增长。一是发挥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各级各部门要以大项目为重点,科学谋划,把抓重大项目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和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同时确保项目进度,对一些进度缓慢的项目,要逐一调研了解项目建设困难,分类解决问题,争取项目早日达产达效,充分发挥大项目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二是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吃透中央支持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金融支持政策,努力争取国、省更多资金支持;积极策划具有发展潜力、投资吸引力的项目,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和资金;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挖掘信贷资源。三是搞好项目储备。根据国、省的支持重点和投资方向,多谋划有利于湘潭产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进入国、省“笼子”。
  (三)合理引导房市健康发展。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全市房地产市场走势,加强对房地产投资、销售、价格情况监测,及时跟踪和预警风险。二是落实信贷政策。积极督促商业银行落实好房地产金融政策,对购房者的刚性需求和改善需求要加以保障和支持。三是引导合理需求。认真落实“湘五条”、“潭八条”,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适当购置普通商品房用于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加大公积金对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促进刚性潜在性需求转变为实际购买力,有序消化存量住房。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蔡和清]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