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湘潭市消费品市场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来源: 时间: 2015-03-1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4年,在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湘潭市商贸流通领域以“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贯彻落实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积极发展贸易经济,逐步优化消费结构,社会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各月增速平稳,逐步向好态势。2014年湘潭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97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各月增速平稳,保持在13%左右,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二)城乡市场均衡发展。2014年,全市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4.58亿元,同比增长18.9%;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39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城区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0.20亿元,增长17.8%。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城区市场高1.1个百分点。

  (三)限上企业占比大,增速高。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27.27亿元,增长21.9%,占总额的50.5%;限额以下单位完成211.64亿元,增长5.2%,占总额的49.5%。限上占比与上半年相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四)行业增长不平衡,零售起主导作用明显。2014年,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5.18亿元,增长21.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19.92亿元,增长11.4%。其中零售业作为全市消费品市场主导力量,拉动作用明显,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63.2%,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个百分点。

  二、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吃、穿、日用等基本生活品销售平稳。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33.86亿元,同比增长19.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18.94亿元,同比增长18.5%;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10.41亿元,同比增长21.7%。

  (二)住房条件改善,刺激家具家电市场升温。近几年来,全市的中高档住宅小区越来越多,人们对装潢的档次和质量也提出更高要求,这极大地刺激了全市家具、家电市场的销售,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家具类实现销售额534.4万元,同比增长133.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销售额17.1亿元,同比增长20.8%。

  (三)通讯器材类消费高速增长。随着3G和4G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手机升级换代的加快,2014年全市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火爆,全市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实现销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40.4%。

  (四)汽车类商品销售持续增长、带动明显。在春秋季车展的带动下,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9.4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9.7%,占占到全部限上商品零售类值的27.8%。

  (五)金银珠宝类销售大幅下降。随着国际金价持续下跌,居民投资购买金银珠宝类商品的热情较低。2014年年,全市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4.03亿元,同比增长1.8%,但增幅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较大。

  三、当前消费市场面临的环境

  (一)有利因素

  一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购买力增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是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速,为消费需求提供了强劲购买力,也为消费品市场稳定较快增长奠定基础。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1%和11.2%,居民购买能力提高,消费增长得到带动。

  二是社区便利消费不断发展。全市便利店发展迅速,现有连锁便利超市达到750多家,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消费。

  三是一批新的卖场开业提升了湘潭购物人气。今年以来,6万㎡湘潭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18万㎡湘潭义乌小商品城、5万㎡家家美家居建材超市、8万㎡红星美凯龙等相继开业,为繁荣商业市场奠定了基础。同时,湘潭布市、建材市场等一批老市场稳步增长。

  四是骨干贸易企业增长明显。从2014年数据来看,两家骨干贸易零售企业的新卖场开业,完善了商业网点布局,两公司不断推进节日促销活动,拉动了消费快速增长。

  五是会展经济促进消费进一步增长。2014年全市举办了多场各类展会,总成交额21亿元,包括啤酒文化艺术节、家装?电器夏季博览会、婚博会、农机机电产品展示交易会、农博会、汽车行业博览会等,其中秋季房博会成交额达到13.66亿元。

  (二)不利因素

  一是居民即期消费信心仍显不足。一方面虽然湘潭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出于通胀压力和对未来支出预期存有顾虑,不少家庭和居民以增加储蓄的方式来应对,从而限制了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现行的居民收入不够均衡,总体收入水平还不高,使占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民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难以实现,存在低收入无力消费的情况。

  二是国家刺激消费宏观政策到期,消费增长缺乏新的动力。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补贴等系列惠民政策的逐步退出,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取消,新的国家刺激消费政策尚未出台,支撑销售增长的驱动力不足。

  三是严格限制公务消费对消费品市场的抑制。十八大以来,中央到地方遏制公款吃喝及公款消费、奢华消费,提倡理性消费,使得餐饮、娱乐、百货等服务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下降较快。

  四是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的发展对传统商场的冲击。电子商务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它带动了企业经营方式和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网上购物正在逐渐部分替代传统购物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购物习惯,对我市传统商场的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四、措施建议

  (一)稳定市场物价,提高收入预期。一是继续控制价格上涨,稳定物价,改善主要农产品和能源等基础产品的供求关系,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把握好价格调控的力度,做好粮油、肉禽蛋等生活商品价格的调控,尽量减少物价上涨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二是稳定收入预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持久性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

  (二)加大培育力度,提升企业贡献。市商务、财政、统计等有关部门,加大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力度,提升企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一是积极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壮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队伍,提高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销售能力和水平,提高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销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断提升限额以上企业对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二是积极引导商贸企业促进消费,确保增长。积极引导督促企业,抓住各种节日时机,加强宣传,采取合理的促销措施,积极引导消费,拉动消费增长。

  (三)借助外力推动,挖掘消费潜力。一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民生工程,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打开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二是利用国省项目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乡镇集贸中心和农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力改造提升农村农家店,发展农村超市、便利店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三是借助节会活动,促进消费增长。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会活动,持续繁荣城乡市场,促进居民消费,拉动促进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唐立峰  丁丁]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