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湘潭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推动转型创新发展,全市经济基本延续去年以来的缓中趋稳态势,且供给侧改革效应显现。
一、 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主要指标换速不失位。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5%。虽然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与上年或上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回落,但换速不失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位,与上年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三位,比上年与上年同期分别前移2位与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九位,比上年与上年同期均前移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二)三大产业开局平稳。从农业来看,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目前早稻种子、化肥等农资储备充足,价格稳定。预计全市早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一季度,全市肉猪出栏137.9万头,虽同比下降5.2%,但养殖效益大幅提升。
从工业来看,一季度,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3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虽然当前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重点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其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2%、13.7%。二是集聚发展水平提升。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15.2亿元,增长8.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3.7%,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三是高加工度工业占比继续提高。全市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94.5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0.5%,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从服务业来看,一季度,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8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以信息、商务、租赁等为主体的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0%;受益于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6.9%,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6.0%。
(三)内需继续两位数增长。从投资来看,为确保投资强度,努力实现“五个确保”,全市全力强化项目建设主抓手作用,有力稳定了投资需求。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8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改善。一是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提升。全市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0.1%,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7.2%、3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9个、4.2个百分点。二是民生和生态投资力度加大。全市民生和生态投资分别增长2.6倍、1.2倍,大大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三是现代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市文化体育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1倍、1.5倍、2.3倍。从消费来看,为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湘潭市政府年初出台了《关于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的实施意见》,有力稳定了消费需求。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从房地产市场来看,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7亿元,同比下降8.8%;房屋新开工面积1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8%。但商品房销售形势良好,一季度完成销售面积4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1%,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物价温和上涨,就业稳步增加。从物价来看,今年以来,受部分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如菜、畜肉类价格同比上涨33.5%、20.3%),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涨幅比去年和去年同期均有所扩大,但低于全国平均涨幅。从就业来看,通过开展“春风行动”、三个“三送”系列活动,一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0.7%;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6447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2.2%。
(五)信贷投放保障有力。由于市场普遍预期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放松,市场利率将继续走低,银行为锁定较高的贷款利率而提前投放贷款。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41.6亿元,比年初新增72.8亿元。
二、经济运行面临主要困难
(一)工业回升难度较大。今年以来,虽然工业生产开局平稳,且结构不断优化,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回升基础不牢,回升难度较大。一是市场需求疲软。当前工业品出厂价格延续上年负增长态势,且下降幅度成扩大之势,企业库存压力虽有所缓解,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去库存还需经历较长一段时间。二是企业开工不足。由于需求不足、设备检修、资金缺乏等原因,目前企业开工不足现象普遍存在。一季度全市9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负增长企业达154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7.1%。三是重要关联指标表现疲软。一季度,与工业经济密切相关的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2.9个百分点。
(二)项目小型化趋势明显。一季度,全市在建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同比减少51.8%,占所有项目数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1%下降到25.9%;累计完成投资同比下降9.1%,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4.9%下降到51.1%。
(三)对外贸易明显下滑。受外贸形势严峻以及我市出口产品结构欠优影响,对外贸易明显下滑,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1211万美元,同比下降32.1%。其中,出口15086万美元,下降41.9%;进口16124万美元,下降21.1%。
三、后期工作建议
当前,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此影响,全市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排除继续下滑的可能。全年经济发展要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还需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大力推进工业转型。一是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积极引导支持钢铁、水泥、化工、机械等传统行业向中高端化迈进,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同时减少物流、融资等费用,切实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二是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培育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新兴业态;加快构建“1+4”特色工业体系,即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三是增强创新驱动能力。2015年,虽然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3%,居全省第二,但与全面建成小康2.3%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湘潭拥有一大批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科技优势,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产学研结合专项,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培养培育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领军企业,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二)努力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当前投资项目趋向小型化,投资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为此,要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针对目前前期工作较为扎实、开工条件较为成熟的重点项目,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对于在建重点项目,尤其是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引导其科学合理安排工程进度,确保项目如期推进,尽快竣工投产达效。二是强化战略招商引资。瞄准全球知名、行业领先的大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大项目,特别是填补产业空白的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三是积极引导民间投资扩大规模。一季度,全市完成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9个百分点,后期要积极拓展PPP模式应用范围,大力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创新产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建设领域,鼓励更多民间资金投资发展实体经济。
(三)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当前,由于我市消费品市场原有消费热点降温(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中,烟酒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25.4个、30.8个、11.6个、13.9个百分点),新的消费热点缺乏,加之网购分流等因素影响,全市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面临较大困难。后期,要主动适应消费新要求,着力提升金融、医疗、零售等领域的智能化水平;积极培育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热点;加强消费品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蔡和清]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