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龙山县经济运行体现十大特色

来源: 时间: 2004-02-0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3年,虽遇国家重大政策性调整的影响,龙山县经济总量仍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14.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亿,增长3.8%,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10.1%,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比为34:36:30,第一、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趋于优化。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色:
    (一)、第一产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今年七月以来,该县农业虽然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但由于下半年农业主导产品和畜牧产品价格回升,加之抗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劳务输出和退耕还林政策兑现等工作力度加大,从而使该县农业生产仍然保持了较好增长态势。预计,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2亿元,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0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4%,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二)、第二产业虽因龙山烟厂政策性调整因素增速大幅回落,但民营工业增速大幅提升.预计,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2亿元,同比增长0.9%,增速比上年回落9.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4.4亿元,同比增长-1.6%。尤其是规模工业,因龙山烟厂第三季度不能正常进行生产,预计规模工业增加值仅1.9亿元,同比增长-10.0%。但是民营规模工业大幅提升,一是民营规模工业企业个数预计达到9户,比上年新增4户;二是民营规模工业产值预计达4893万元,比上年增长66.1%.

    (三)、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力量。预计,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2%,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9486万元,增长10.7%;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0787万元,增长8.7%;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825万元,增长6.8%;房地产业增加值1470万元,增长7.9%;其它服务业增加值19124万元,增长11.1%。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预计该县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含碗米坡库区移民等工程),同比增长20.9%,其中国有投资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28.6是%。由此而带动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建筑业增加值8904万元,同比增长1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9%,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需求稳中趋旺。尽管二季度消费品零售市场受"非典"影响,但该县消费品市场受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投资增加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等因素的拉动,仍呈现出稳中趋旺的态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为5.9亿元,同比增长10.0%。

    (六)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较快.“非典”期间,通过全面清查,该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7.8万人,预计劳务收入可突破3亿元.由此而带动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64元,比上年增加114元,增长8.4%,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较快的一年。

    (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民间投资日趋活跃.据调查,因两次调整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待遇、龙山烟厂职工工龄买断兑现等因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5%.民间投资日趋于活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显现。

    (八)财政收支差距虽大,但财政执行情况好于以往的十多年。预计,全县财政总收入(剔出烟厂因素)累计可实现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16万元,同比增长28%。财政支出26762万元,同比增长14.7%。财政收支差距虽大,但仍然实现了工资按月发放,确保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财政执行情况好于往年。

    (九)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比例向协调方面转化。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68亿元,较年初增长21.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9.79亿元,较年初增长23.3%;贷款余额11.26亿元,较年初增长6.4%。

    (十)社会保障能力有所增强.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22042人,比上年增加3417人;为企业离退休人员2712人发放养老金1681万元,分别增加185人133万元;参加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的职工人数达到13618人,医疗基金支付457万元;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为10452人.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能力偏弱,农民增收主要依靠非农产业,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产品中现有的特色品牌产品不多,销售市场及渠道不够稳定。

    2、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工业增长过分依赖骨干企业。一是工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几乎为零;二是现有工业属传统产业的多,新兴产业少,列入国家、省重点扶持的产业少,而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又资金匮乏、力度不够。三是龙山烟厂2004年仍将严重影响该县工业乃至全县经济总量.如果烟厂2004年不能尽快正常生产,而2003年1-8月烟厂又有较大基数(2.6亿元工业产值),将导致全县GDP总量的大幅度减少,前三季度GDP增速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3、消费市场虽然稳中趋旺,但消费需求持续扩张的基础尚不稳固,整个市场显得消费热点不突出,居民消费意愿不强。

    4、该县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大,中低居民收入增长慢,对社会稳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5、该县财政的财源结构较单一,财政支出压力依然较大。

    三、2004年龙山县经济增长的趋势分析

    1、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     
    一是经济复苏的大环境将有利于促进该县国民经济的发展。世界主要国家经济2003年下半年的增长均将好于预期,2004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大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二是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等。
    三是经济自主增长的力量将逐渐加强,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增长。一是明年国家将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率,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及扶贫等的投入,将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增产增收拓展一定空间,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力;二是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变化趋势有利于相关行业的增长和拉动。

    2、不利因素:
    一是该县2004年经济总量增长不确定性较大。如龙山烟厂正常生产的时间、规模等。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额虽能维持在较高平台,但因2003年基数大(5.1亿元)投资增速相对将有所回落。
    三是2004年该县第一产业仍存在不稳定性,且第二、三产业增长的亮点并不凸出。
    四是下岗失业压力仍将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与消费信心。据有关部门对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每个求职者面临的岗位仅是0.65个。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居民就业的压力难以短期内根本缓解。

    综合2003年该县烟厂生产状况和2004年经济发展面临环境和利弊因素,初步判定2004年该县经济将呈前低后高的运行趋势。

    四、对龙山县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服务投入,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发展后劲。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展农村消费市场。如根据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减轻农业税率,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
    三、继续优化该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布局,培育和壮大烤烟等优势产业,把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尽快落实龙山烟厂的正常生产和经营,争取稳定或扩张经济总量。
    五、优化投资结构和环境,提高投资效率。一是强化规划和政策引导,及时发布相关行业市场供求和在建能力的信息,引导投资方向;二是进一步放宽社会投资领域,采取更加宽松灵活的优惠政策,激活民间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六、积极主动引导消费,力争形成消费与投资协调增长及双向拉动的局面。如制定优惠鼓励政策积极扶持和刺激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旅游服务、房地产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服务等需求增长较快的服务业等。

[龙山县统计局     梁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