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年,全县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确立的“一个战略,四个重点”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国民经济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表现更具活力,农业生产发展平稳,工业生产发展趋好趋快,固定资产投资突飞猛进,市场消费渐趋活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成为“九五”时期以来发展势头最猛,经济增长最快,运行质量最高的一年。但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等问题仍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微观经济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2003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呈现速度趋快,波幅趋小、结构趋优、效益趋好的良性运行格局,经济领域出现诸多亮点。在外需增长相对平缓的情况下,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特征更趋明显,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不仅有力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也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积聚了后劲。
一、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产业层次继续提升。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延续了年初开局的良好势头,在较高平台上保持较快发展态势,波动幅度小,表明经济增长的基础在逐步增强,内在扩张动力逐步提高。一是经济总量继续扩大。据初步测算,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3304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增幅比上年提高 5.3个百分点,是“九五”时期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569万元、8082万元和1339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6%、21.4%和8.0%。二是人均GDP跃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90元,比上年增加202元,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5.5 %,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三是产业层次结构快速提升,结构不断合理。200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的38:22.3:39.7调整为今年的35.0:24.5:40.5 。
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全县继续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全县农业生产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全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7417万元,同比增长2.7 %。全县种养殖业结构日趋合理。茶叶、林果业、山羊、蔬菜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开发如火如荼,规模得到继续巩固和状大。农业生产运行的主要特征:一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由上年的45.4:24.1:23.9:4.7调整为今年的42.7:23.9:25.9:4.7。牧业比重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二是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全县粮食播种面积9.59千公顷,同比减少1.38千公顷,减少12.5%。受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粮食总产量减少319吨,为32406吨。粮食亩产225公斤,同比增加26公斤;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3.68千公顷,同比减少7 %;其他作物播种面积为5.41千公顷。同比增长7.1%,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去年的53.5:21.9:24.6调整为51.3:19.7:29.0。三是畜牧业快速发展。进入第四季度,畜产品市场价格长期低迷的局面开始扭转,猪、羊、牛主要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平均上涨2—4元/公斤,有利于畜牧业生产发展。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4688万元,同比增长3.2 %,肉类总产量4916吨,同比增长2.9%,年末牲猪饲养量 11.77万头,同比增长2.8%,山羊饲养量6.32万只,同比增长21.3%。四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加。今年在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外出务工机会增多,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为1233元,比上年增加60.22元,增长5.1%。
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2003年工业生产始终在一个较高的增长平台上稳步运行。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183万元,同比增长21.7%,实现工业增加值4786 万元,同比增长11.8%。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规模工业生产增速快于规模以下工业。年内县委、县政府加大技改投入,完成了白溪关电站增容、茶叶产业化二期工程等技改项目,为规模工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80万元,同比增长19 %,实现增加值2200万元,同比增长17.2%,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下工业快9.7个百分点。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面增长。一年来,全县狠抓工业企业启动,达产增效,优化环境等工作,实现了工业产品产量全面增长。水泥9.36万吨,增长18.9 %,硫酸7579吨,增长1.7 %,硅锰1481吨,增长393.7%,电解金属锰2532吨,与上年持平。3、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县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可实现利润215万元,同比增长16%。
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飞猛进,创历史新高,确保了投资对经济的有力拉动。今年以来,在老城改造、红星小区开发,栖凤大道、栖凤大坝、水电路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力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21197万元,是“九五”时期总投资的1.2倍,比去年增长56.5 %。1、各种经济类型全面增长。国有投资15397万元,增长48.5 %,集体投资1000万元,增长17.6%,个体投资4800万元,增长106.8%。2、各类投资类型全面增长。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1753万元,增长83.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 3112万元,增长11.2%,房地产投资160万元。3、民间投资迅速增长。全年民间完成投资4800万元,同比增长106.8%。
五、市场销售摆脱低迷态势,逐步回升,渐趋活跃。今年市场销售经历了由“低迷—回升—活跃”的过程。表现出先抑后扬趋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51万元,同比增长8%。1、城镇销售额增速快于农村。城镇销费品零售总额10102万元,增长11.7%,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049 万元,增长1.3%,城镇比农村快10.4个百分点。2、各种行业全面增长。批零贸易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7万元,增长5.6%,餐饮业零售额1977万元,增长31.3%。
六、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运行健康有序。一年来,全县财税金融部门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线,优化财政收入和信贷投放结构,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财政形势积极向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818万元,同比增长19.1%,完成财政支出13057 万元,同比增长15%。二是金融运行健康有序,支持经济力度增强。一年来,预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达到39144万元,比年初增加5687万元,贷款余额23309万元,比年初增加3040万元。
七、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2003年县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举措,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内联引资项目15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个,完成合同资金1.718亿元,实际到位4220万元,出口创汇80万美元。
[古丈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