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来源: 时间: 2004-02-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3年,全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非典”疫情的影响,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推动、项目带动、消费促动,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呈现了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民经济总体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加快。

     据初步测算,全县实现国内总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25879万元,增长0.1%;第二产业26991万元,增长30.6%;第三产业24131万元,增长8.4%。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的带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4.6%,拉动GDP增长8.79个百分点;其次是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3.4%,拉动经济增长2.6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0.2%,只拉动经济0.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9.1:28.8:32.1调整为35.1:33.7:31.2,与上年相比,三大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第一产业下降4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9个百分点,虽仍为“一、二、三”结构,但已朝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农业经济基本持平,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03年上半年泸溪县遭受洪涝灾害,到下半年又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抗害自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农业经济基本持平。据测算,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服业总产值38210万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农业20614万元,下降4.1%;林业4758万元,增长15.9%;牧业10956万元,增长2.3%;渔业1121万元,增长1.66%;农林牧渔服务业761万元,增长2%。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即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1.92万亩,比上年减少3.32万亩,降幅为13.1%;粮食产量为6.89万吨,减了9259吨,降幅为11.8%;蔬菜、瓜果等高级经济作物面积完成3.75万亩,比上年增加0.75万亩;黄姜产业开发有新突破,全县完成黄姜种植面积达700亩。椪柑对种植业的贡献不断壮大,全年水果产量3.9万吨,增长13.4%,其中椪柑产量达3.03万吨,比上年增长20.7%,产值333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占种植业产值31.1%。

     三、工业增长加快,拉动经济明显。

     从1999年开始至2001年泸溪县经济进入恢复性增长时期,2002年持续稳定增长 ,到2003年步入快速增长阶段,这主要得益于工业生产的高速增长的拉动。虽然三季度以来因受限电影响,对工业生产造成了不利,但由于县委、县政府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工业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65676万元,增长36.5%,实现增加值14327万元,增长33.0%。主要产品产量中增长的是电解锰、硅锰、硫酸、铝杆、锌锭、发电量、铝粉,分别增长77.95%、11.9%、17.61%、11.12%、59.22%、8.55%、33.35%,下降的有磷肥、铝锭、水泥,分别下降60.3%、1.1%、7.1%。工业的高速增长,对经济的拉动突出,仅规模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4.8%,拉动经济5.2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长强劲,消费需求不断上升。

     2003年,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比上年增长73.2%。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1460万元,增长95.7倍;非国有投资6815万元,增长7.6%;增加其他投资1675万元。在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8048万元,增长1.7倍。因投资的强劲增长,使建筑业对GDP的贡献不断加大,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122万元,增长48.4%,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为26.4%,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28.3%,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自“非典”后,在各种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消费市场也日趋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增长8.0%。其中县级16992万元,增长8.2%;县以下12996万元,增长7.8%。批零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891万元,增长7.9%。在工业生产和建筑业的带动下,交通邮电仓储业走出了低谷,完成增加值6118万元,增长10.0%。其他服务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完成增加值8603万元,增长8.3%。

   五、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企业效益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70749万元,增长41.4%,产销率达到107.7%,比上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截止11 月底,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74万元,同比增长6.02%。完成利税总额4797万元,增长16.74%。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215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3166万元,分别增长37.9%、23.9%。

    金融运行良好。到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334万元,同比增长16.7%;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9392万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2161万元,比年初增加178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501万元,增长25.5%。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9元,分别增长11.7%和6.8%。

     六、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2004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看法。

     2003年泸溪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良好的运行质量,为“十五”规划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农副产品销售。椪柑做为泸溪县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其效益日益展现,但今年椪柑生产却遭受壮果期的长时间干旱及收果期的霜雪灾害,严重影响了椪柑质量,给椪柑销售造成了不利,县委县政府虽然加大了销售力度,但收效有限,这必将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及明年的椪柑生产。二是工业限电影响。从三季度以来,因受限电影响,使工业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从9月份后,工业强劲增长势头受到遏制,并逐月下滑,到12月底已下滑10多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因此而停产,造成严重亏损,到年底亏损企业亏损额达477万元,比上年增加351万元。估计工业限电将延续到2004年上半年,这必将对工业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2004年,是经济发展和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年份,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年。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经济形势将不断利好;从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来看,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因而2004年泸溪县经济将继续秉承上年的增长势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初步预测2004年经济增长可达11-12%。农业方面,通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从徘徊中走出困境,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预计第一产业将增长3-5%。第二产业仍是2004年经济增长的主导,预计增长20%左右。其中工业虽有许多不利或不确定因素,但泸溪县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通过改制和壮大民营经济,工业上仍有许多新的增长点,预计工业经济增长在15%左右。投资是2004年拉动经济的亮点,常吉高速、白---四段公路改造及杨柳溪开发三大重点项目的实施,投资额会成倍增加,将有力地拉动经济增长。受工业和投资的有利影响,第三业也会有较快的发展,预计增长10%左右。

[泸溪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