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来,泸溪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县委、县政府农村重点工作的产业结构调整计划逐步落实并初步取得成效,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克服了洪旱等自然灾害和“非典”的冲击,呈现出平稳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测算,全县农林牧渔服业总产值3.74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0.31%(不变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06亿元,下降4.11%;林业产值0.48亿元,增长15.86%;牧业产值1.01亿元,增长2.38%;渔业产值0.11亿元,增长1.66%;农林牧渔服务业761万元,增长2.01%;农林牧渔服业增加值2.40亿元,增长1%。形成农业有所下降、林牧渔稳步增长、椪柑增产为主要脉络的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经济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据统计,泸溪县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大多呈减少趋势。
(1)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1.92万亩,比上年减少3.32万亩,降幅13.1%,粮食总产为6.93万吨,减产8901吨,降幅为11.38%。其中水稻面积14.45万亩,产量6.37万吨,分别下降8.5%、8.7%;豆类、薯类分别完成2.58万亩、2.09万亩,同比分别下降20.1%、27.9%,产量2198吨、3409吨,分别下降31.2%、20.7%。
(2)当年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完成19.28万亩,比上年减少2.52万亩,下降11.54%。尽管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减少,但果用瓜、玻璃椒、藕、荸荠等高效经济作物仍完成3.75万亩,比上年增加0.75万亩。
(3)大棚蔬菜得到较好的发展。浦市镇在城乡村、黄家桥村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又开发了五果榴村大棚蔬菜,扩大了蔬菜种植规模、提高蔬菜质量,把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4)黄姜产业开发种苗栽植有新的突破。泸溪县以县皂素厂为加工龙头、以湖南省立达人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积极推进稻田改种黄姜,大力发展黄姜产业。长坪乡马王溪村种苗基地已完成育苗面积241亩,栽植面积3263亩,全县黄姜种植面积达3700亩。
(5)椪柑对种植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椪柑总产量达3.15万吨,比上年增长19.98%,产值3457万元,占种植业产值的16.77%,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二、林业生产步伐加快,生态建设力度较大
经过三年多的大面积植树造林和退耕造林,全县林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现在正逐步显现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冬今春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加快了退耕还林步伐。在扩大林木总体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济林、生态林面积,积极实施产业化经营,建立各种类型的林产品生产基地,提高了林业发展的规模效益,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4.76万亩。泸溪县以生态建设为重点,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积极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建设,全县新建沼气池250个,两省灶350个,农村能源建设不断发展。
三、畜牧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畜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全县畜牧业总体生产形势良好,全年生猪出栏11.34万头,增长5.19%;羊出栏3.74万只,下降0.53%;家禽出笼81.36万羽,增长3.82%。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肉类总产量为10343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2%。
期末猪存栏7.97万头,同比增长0.25%,牛存栏4.94万头,增长0.2%,羊存栏4.06万只,下降12.12%,家禽存养数58.76万只,同比增长0.89%。
在不断扩大畜牧业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种草养植得到了新的发展。全县发展种草养植农户100户,种草面积4200多亩,发展势头强劲,效益可观。
四、渔业生产稳定增长,休闲养鱼得到发展
全年水产品产量为1551吨,水产放养面积1.61万亩,分别增长1.4%和1.9%。在稳定水产品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努力拓展渔业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将传统渔业经济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发展渔业旅游,培植新的增长点。
五、农林牧渔服业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农林牧渔服业总的产值稳步上升,标致着泸溪县农林牧渔服业体系得到了改善,为泸溪县农业生产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六、农民现金收入普遍增加
据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249元,比上年增加了80元、增长6.84%。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加为全年纯收入增长提供了支撑;二是下半年农副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尤其是以蔬菜、油料、粮食、肉类等农畜产品为主,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全县劳务输出经受住了“非典”考验,外出务工人员继续增加。
七、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水果、水产品等大宗产品价格的影响,农村经济总量下降幅度较大。农林牧渔服业产值按现价计算为3.74亿元,比上年度的4.05亿元减少近3100万元,下降7.65%;增加值2.40亿元,下降8.39%。因此,扩大经济总量仍是泸溪县农村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是农村结构调整趋同问题依然存在,注重经济收益而放松粮食生产。由于受信息和市场的制约,泸溪县调整农业结构趋同性一直存在,造成泸溪县农产品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经济效益较低的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今年粮食总产量只有6.93万吨,是近十年来的最低点,应当引起重视。
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立足于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这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同时,还要狠抓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农民增收渠道少。应努力摆脱农民增收主要靠大农业的局面。
[泸溪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