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03:湘西州工业生产效益双丰收

来源: 时间: 2004-02-2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3年全州工业企业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发展,努力将“非典”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紧紧围绕三大产业建设,不断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抓住市场机遇,千方百计启动生产,使得工业经济逐月向好,全年全州完成工业增加值147372万元,同比增长5.6%,实现利润0.31亿元,扭转了自2002年以来工业生产和效益直线下滑的态势,工业生产呈现出恢复性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趋好,出现了整体效益盈利的好局面。

    一、全年规模工业生产运行呈六大特点

    2003年全州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以下简称规模工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147372万元,同比增长 5.6%,工业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的趋势,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工业生产逐月回升。今年以来,湘西州工业生产呈逐月回升态势,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从元月份同比下降9.4%、二月份下降1.6%、三月份下降2.3%、四月份下降1.9%、五月份下降1.2%,从六月份同比增长2.3%开始,以后各月累计均一直保持平稳的增速。尽管如此,湘西州在全省的排位一直处于倒数第一位,而且是全省唯一一个低于两位数增长的地区,其它市的工业生产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湘西州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1个百分点,比增速最高的永州市低22.3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的逐步回升,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企业通过改革改制焕发了生机,部分重点企业改革改制后逐步启动生产的结果。今年以来,全州有27户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进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制,一些企业通过改革改制,生产效益都有大幅提高,如:湖南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三立集团股份公司、花垣振兴化工股份公司等,这些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生产能力迅猛扩大,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全年全州工业技改投入达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且电解猛的生产能力达22.5万吨/年,比上年增长22.1%;电解锌的生产能力达26.64万吨/年,比上年增长15.3%。二是受工业产品价格回升的影响。年初以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部分工业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受此影响,湘西州相关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全年累计价格指数则分别为120.48、107.44、106.88和118.67,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为工业企业发展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批重点企业生产增势强劲,如:湖南三立集团股份公司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31.2%;花垣锰锌高科有限公司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30.8%;泸溪铝厂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8.8%;花垣振兴化工股份公司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1.2%;湖南金石集团股份公司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9.6%;花垣太丰公司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7.9%;此外,吉首市新世纪锰业有限公司、吉首市武陵电化厂、泸溪鑫兴冶化厂、泸溪金天铝业有限公司、凤凰兰翔化工厂、花垣县汇丰公司、保靖锌业有限公司、龙山县金刚石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的生产增幅均在30%以上,正是这些企业的加速生产,有效地拉动了全州工业生产的增长。

    2、重工业生产的增长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年来,随着产品市场价格的逐步回升,湘西州相当部分高能耗企业不断加大了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产品质量提高较快,销路较好,再加上湘西州积极争取优惠电价,使得企业成本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从而带动了全州重工业的发展。到目前止,电解金属锰的市场价格由去年同期的6200元/吨回升到今年的11000元/吨左右。大部分企业充分抓住这一机会,加大生产,使规模以上重工业生产得以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98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9.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35.9%,拉动工业增长13.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310257万元,同比增长29.4%,产品销售率达100.7%,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752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实现销售产值115915万元,同比下降21.1%;产品销售率达112.5%,比上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

    3、优良的环境使得非国有企业增速高于国有企业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5521万元,同比增长4.8%;而非国有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1851万元,同比增长6.3%,比全州平均增幅快0.7个百分点,比国有工业增幅高1.5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户数达76户,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29.6%,经济总量占规模工业总量的48.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的加速生产,主要是在政策上放宽注册条件、规范收费行为、完善投入机制以及切实保护民营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并对民营企业实施挂牌保护,随着优惠政策的落实,企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使得非国有企业成为全州工业生产增长的重要力量。在非国有工业中:集体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343万元,同比增长22.2%;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0万元,增长147.8%;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820万元,下降8.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9万元,下降86.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119万元,增长44.7%。

    4、五大行业对规模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全年湘西州主要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的情况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42915万元,增长28.3%;黑色金属及压延业32864万元,增长28.9%;电力的生产供应业11922万元,增长12.5%;饮料制造业10817万元,下降24.6%;食品加工业11009万元,下降38.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8887万元,增长7%;烟草加工业8857万元,下降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131万元,增长29.2%;其他行业13971万元,下降10.5%;前八大行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达133360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行业增加值的90.5%,而且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已经成为主导湘西州工业生产的两大支柱行业,取代了过去烟酒行业的主导地位。对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最大的五大行业依次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电力的生产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5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61.1%,拉动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

    5、受重点企业影响,各县市生产发展不平衡

    在全州8个县市中,有5个县的较上年有大幅增长,其中泸溪县增长最快,同比增长达到33%;其次为保靖县,同比增长30.6%;、花垣县、永顺县和古丈县分别增长26.8%、21.6%和17.4%。而凤凰县、龙山县和吉首市由于受一些重点企业停产半停产的影响,分别下降20.4%、12.5%和0.9%。泸溪县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千方百计的抓了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的生产启动,不断优化经济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结果。龙山、凤凰两县主要是烟厂停产后导致工业产值大幅下降,吉首市主要受湘酒鬼公司、州七一磷化公司、州基信实业有限公司、湖南闻得福集团股份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影响所致。 

    6、尽管今年我国发生了“非典”疫情,使得部分行业受到影响,但是湘西州工业企业仍然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积极组织生产、开拓市场,使得工业企业出口取得了一定的增长。全年全州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为75908万元,比上年同期多出口20286万元,同比增长36.5%。泸溪鑫兴冶化厂累计实现出口是去年同期的24倍,花垣锰锌高科公司累计实现出口是去年同期的4.3倍,州德邦化工公司累计实现出口同比增长107.4%,  花垣振兴化工有限公司累计实现出口同比增长51.6%,湖南金石矿冶股份公司累计实现出口同比增长28%,保靖锰业有限公司累计实现出口同比增长25.9%,湖南东方锰业集团累计实现出口同比增长14.3%,这些重点企业出口交货值实现的增长,对全州出口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规模工业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稳步上升。

    全年湘西州工业企业努力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与上年都有一定的增长。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受市场因素的影响有升有降。全年锰矿石成品矿累计生产234439吨,增长1.1%,锌精矿含锌量52349吨,增长42.8%,铁合金152344吨,增长16.7%;十种有色金属112474吨,增长32.5%,导致这些产品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这些矿产品加工企业随着产品市场价格的回升,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得生产和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矿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形势的好转,使得硫酸及发电量生产大幅增加,硫酸实现产量187181吨,同比增长73.5%,发电量70822万千瓦,同比增长2.5%;水泥55.27万吨,同比增长7.5%;纱2622吨,增长13.2%;饮料酒4670吨,同比下降59.9%,其中:白酒同比下降45.1%;原煤累计生产97758吨,同比下降25.9%;农用化肥累计生产14233吨,同比下降67.2%;布467万米,同比下降40.5%;塑料制品 166吨,下降 96%。

    全年全州共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18972万元,产销率为101.9%,比上年同期增长1.7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工业实现销售产值 208345万元,增长5.3%,产品销售率为98.9%,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集体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3559万元,增长28.4%,产销率为101.8%,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股份合作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100万元,增长58.4%,产销率为79.3%,同比减少42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实现销售产值 89845万元,下降9.78%, 产销率为10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企业1629万元,下降71.6%,产销率为94.3%,同比减少5.6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销售产值73494万元,增长52.5%,产销率为104.9%,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

    全州8个县、市中,产销率提升较大的有吉首、泸溪、花垣,分别提高10.5、9.2和2.3个百分点。而其他县的产销率均较上年不同程度的下降,永顺、古丈、凤凰、保靖和龙山分别较上年降低11、5.3、3.2、1.8和1.2个百分点。 

   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重点企业扭亏任务艰巨

  1、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全年,全州242户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9.96亿元,同比增长13.36%,实现利税4.16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实现利润3116万元,而上年同期则亏损1683万元,实现了工业企业的整体盈利。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利润-5818万元,同比减亏737万元,集体经济实现利润216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8倍,其它经济实现利润8709万元,而上年同期则亏损10295万元。亏损企业83户,亏损面为34.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077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13690万元。全州除龙山、永顺、凤凰三县分别亏损4860万元、496万元和265万元外,其余五县市均实现了整体盈利,吉首市、保靖县、泸溪县、花垣县和古丈县分别实现利润3926万元、2447万元、1608万元、705万元和51万元。

    2、从行业所实现的利润看,有6大行业对全州工业经济实现整体盈利起主导作用,它们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实现利润0.36亿元,而上年同期仅盈利7万元;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采选业实现利润0.13亿元,增长171.2%;饮料制造业实现利润0.15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0.99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实现利润0.11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0.17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实现利润0.1亿元; 这6大行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达0.84亿元。全年实现利润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4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 14家,实现利润为 1.24亿元,盈利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达7家,比上年增加6家。而亏损企业亏损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31家,亏损达100万元的企业有17家,扭亏增盈任务十分艰巨。

    3、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较上年有较大的提高。全年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78.14%,比去年同期提高28.31个百分点。观察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完成情况为:总资产贡献率为5.22%,上升 0.39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28.3%,增长64.2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75.01%,下降4.1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97次,加快0.1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81%,上升3.6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8669.76元/人,增长15.4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1.91%,上升1.68个百分点。说明湘西州企业的赢利能力增强,企业资本增值能力不断增强,成本核算管理取得实效,资金运转速度加快,产品销售顺畅,劳动效率提高。

    当前湘西州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偏高,全州国有企业单位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51.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4个百分点。二是行业结构问题,湘西州工业利润主要靠个别行业和少数企业支撑,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结构调整缓慢,新产品开发不够,从全州看高利润行业和有一定规模出口创汇的企业较少,高新技术产业含量低,传统支柱产业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差,转轨困难,影响工业整体盈利水平。产业优势不突出,特别是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生产能力分散,重复建设有所抬头,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工业总量不大,这些将严重制约着湘西州工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完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契机,扬长避短,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步伐,努力开拓城乡两个市场,尤其要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坚持科技带动,实施创新战略,促进工业产品结构升级,突出结构调整,改造提升传统烟酒业。 烟酒业是全州工业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要适应新时期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的新形势, 进一步调整化和改造升 级,使之继续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突出创优夺牌,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及其加工业。要充分利用武陵山区特有的气候和自然条件,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及其加工业,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突出深度加工,发展壮大矿产品加工业。 以州内优势矿产资源为基础,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参与, 积极搞好“矿电联营”,组建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 提高管理水平,突出抓好锰、锌、铝等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重点研究开发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中下游产品。在加快发展上述支柱产业的同时,还要注重抓好建筑建材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等其它一些相关行业,尤其要抓住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水泥及其制品等建材业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和健康发展。增强湘西州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继续抓好盈亏大户的增盈与减亏工作,放活中小型企业,使全州工业再上新台阶。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李湘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