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抗击“非典”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双重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取得了经济全面增长。2003年以来,在老城改造、红星小区开发,栖凤大道、栖凤大坝、水电路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有力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21210万元,是“九五”时期总投资的1.2倍,比2002年增长56.6 %。其中国有投资15391万元,比上年增长48.4%;集体单位投资和个体私人投资分别为1420万元和3233万元,与去年相比,分别增长67.1%;39.3%。其他跨区项目投资1166万元。现将2003年古丈县固定资产投资特点和增长原因分析如下:
(一)2003年投资运行的基本特点
1、国有及其他经济单位投资稳步增长。2003年1-12月,全县国有及其他经济单位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30个,完成投资15391万元,同比增长48.4%。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2389万元,同比增长93.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2525万元,同比下降9.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0万元,同比下降68%;其他投资完成317万元,同比下降53%。按经济类型分,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5391万元,占国有及其他投资的72.6%;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额5819元,占国有及其他投资27.4%。由此可见国有投资仍占主导地位。
2、民间投资紧张有序,适时跟进。随着各级政府刺激民间投资需求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到位,民间投资的软、硬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民间投资的增长。1-12月,在全县的全社会投资中,民间投资完成4653万元,同比增长46.7%。民间投资已经成为全县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以私人建房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工具为主体的民间投资热潮,在全县投资需求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首先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扶贫攻坚力度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极大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其二则是2003年下半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农村经济的活跃激发农村个体投资的热情;三是修建1828线及栖凤大坝等重点工程后促使一大批迁居户新建房舍。因此,形成全县农村个体投资的热潮。
3、施工项目规模档次提升。2003年古丈县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为30个,且每个施工项目的规模呈现扩大的趋势。2003年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15项,比上年增加3项,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就有9项,比上年增加2项。而往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一般在100~200万元左右,占全部项目的七成,2003年这类小项目比重大幅度下降,约占三成。
4、措施得力、施工进展快、效果好。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把项目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狠抓落实。具体措施:一是结合县里的实际,确定了栖凤湖大坝,栖凤大道等35项重点工程;二是每个重点工程确定1—2名县级领导挂帅;三是制定了重点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每个重点项目都确定了具体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在年初的全县经济工作会上有关项目责任人都与县委县政府签订责任状;四是制定了一套奖惩制度,按季由责任领导牵头,县委政府督查室及计划局、统计局等单位组成督查组对每季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查考核,年终进行奖惩兑现。由于措施得力,真抓实干,致使全年投资总量快速增长。在30项50万元以上正式破土施工的项目中,栖凤大道、栖凤湖大坝、县城排水管网改造等5项重点工程已超本年计划完成任务。其中重点工程栖凤湖大坝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本年计划的111.48%,栖凤大道完成投资300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0.20%,县城排水管网及道路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700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13.33%。此外,四水治理、乡镇水利设施建设、中学校舍建设、红星小区开发、村村通公路、坪坝大桥、无公害蔬菜基地,残联综合楼、财政局搬迁、影视文化商业城等项目都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计划任务。
5、资金到位较好,国家投入加大。进入西部大开发和中扶县行列之后,国家加大了了对古丈县的扶持力度,使得古丈县建设资金奇缺的矛盾大为缓解。全年累计到位资金13557万元,比2002年多到位4233万元,增长45.3%,其中以国家预算内资金到位最多,全年共到位国家预算内资金5109万元,2002年多到位428万元,增长9%;国内贷款到位2930万元,比上年增加1780万元,增长154.8%;自筹资金到位2880万元,比上年增长53.4%;其他资金到位566万元,下降56.4%。200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只所以能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其最主要原因则是项目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较好,且到位及时,在年初阶段时就能及时到位,投资后劲力量增强。因往年项目资金则大多都拖至9~10月份才陆续全部到位,难免出现建筑材料跟不上而导致“停停建建”影响工程进度。
(二)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投资情况看,投资运行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农林牧渔业投资严重不足,所占比重明显偏小。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但从整体上看,农业投资项目少,投资规模不大。1-12月,全县国有其及它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业及水利业投资3119万元,仅占国有固定资产投资20.3%。严重偏小的农林牧渔投资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很不相称。
2、非国有投资比重低。2003年1—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只占27.4%。政府的财力有限,民间资金最大限度启动还有一定难度,从近几年计划项目与古丈县的资金来源状况看,所需资金缺口很大。因此,积极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缓解建设资金不足十分重要。
3、项目发展不平衡,更新改造投资比重偏小,工业投入少。全县50万元以上项目中,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占80.5%,更新改造投资占16.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只占3%。如:茶叶产业化二期工程,均还未有完成年计划任务过半,另双力电池生产线技改已进入尾声,由于本年度计划任务较大,因而其计划完成程度也较小,以上工程的计划完成程度都仅为20%—40%。
4、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部门利益等损害投资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虽然全县招商引资力度很大,积极性很高,但某些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有的安于现状,有的依赖政府牵线搭桥。全县远未形成“人人都是古丈形象,个个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主要建议和对策
古丈县经济仍处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经济增长的快慢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的增加和投资效率的高低。为实现2004年预期完成投资2.6亿元的目标,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招商引资已成为城市政府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你发财、我发展”战略,促进对外经贸稳定发展。加强横向经济协作与联合,巩固中心城市地位,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开放力度和服务功能,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大力培育企业成为对外开放的主体,营造对外开放的微观基础。以聚集和辐射经济、技术、文化、人才要素为导向,着力营造对外开放的社会氛围。创造具有比较优势的开放体制和制度环境,扩大开放的操作层面,使对外开放工作从涉外部门推广到全县各部门,力争利用外资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2、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总体上看,古丈县基础设施投入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其结构的合理和布局的科学。要重点搞好各类园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为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同时加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3、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民间资本投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扩大投资的社会服务环境,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树立市场导向型投资的氛围,大力培育民间投资,打破国有资本垄断的局面,使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在古丈建设氛围中有着合适的投资领域。
[古丈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