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企业改革改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来源: 时间: 2004-02-2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3年,湘西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两个关系”调整为主线,因企制宜,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积极稳妥地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全年全州共有州劳保公司、州印染厂、吉首市大修厂等88户企业已破产终结或完成改制,其中按行业分:工业完成27户(含集体工业企业4户)、商业服务性行业完成61户(含集体企业24户)。

    一、2003年湘西州国企改革工作的几个特点

    1、改制重点突出、改制程序规范、财政为国企改革改制护航。为了搞好企业的改革工作,2003年湘西州重点采取了以下几个过硬措施:①强化领导,层层成立了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改革改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改制工作的组织实施;②建立了领导挂点制度。全州共有9名州级领导、56名县处级领导与43户改制企业建立了领导挂点联系关系;③全州共抽调了353名干部组成了45个工作队组深入企业帮助指导开展改制工作;④初步确立了改革改制工作的联系会议制度。对在改革改制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各级各部门都基本上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等办法,并以会议协调、下发文件或会议纪要等形式予以解决,对改制方案实行“一站式”审批,对各项收费实行一次性审定;⑤按照“企业自筹为主,政府酌情补助,部门减费让利”的办法,加大了对改革成本的筹措力度。在财政状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2003年仅州本级就共筹集资金2459.1万元用于弥补州属企业改革经费的不足。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因此,湘西州的改革改制工作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及各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理解和拥护,目前全州的改革改制工作已明显升温,改革改制的良好工作氛围亦基本形成。按年初政府工作安排,2003年全州计划的改制企业仅41家,而实际启动的改革改制单位已达129户,且目前主动要求进行改革改制的企业还在不断增加。

    2、部门服务工作比较到位,初步形成了改革改制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年来,全州各级各部门坚持服务经济建设这一大局,千方百计地为湘西州的改革改制工作献计出力。劳动、财政、法院、国土、信访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加大了对改革成本筹措、破产案件审理和改制企业资产估计、过户等工作的力度;广播、电视、报社等新闻舆论部门加强了对改革工作正面引导和宣传;公安、信访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做好群众矛盾的化解工作,努力维护湘西州政治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仅各部门为改制企业减费让利一项资金总额就达到1000多万元,共接待上访职工5000多人次,初步形成了湘西州改革改制工作的强大合力。

     3、改制面大,改制的形式也相当多。据统计,在今年全州44户完成或基本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中,有23户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13.1%,其中州属企业6户,改制面为17.6%,县市属17户,改制面为12%;预计到2003年底止,全州国有工业企业总户数可由1996年的226户减少到目前的122户左右,净减104户。另外,从改革改制的形式来看也比较多,在这88户企业之中,其中属于依法破产的有20户企业;属于整体出售、一次性安置的有63户企业,属于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有2户企业,属于政策性关停的有1户企业,属于其它形式的有3户企业。这些企业共涉及职工总人数7955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641人,企业资产总额96569.6万元,债务总额77526.4万元。因此,无论是从改制企业户数的多少上,从企业改制的形式上,均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4、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成效较好。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全年的改制工作抓得实,改的彻底,所有的已改制企业不仅是实现了“两个置换”,初步解除了企业对政府、国有企业职工对企业的两个依附关系,而且在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工作也比较到位,改制企业职工反映强烈的档案管理、人员就近移交、水电的到户改造、老同志的医疗保险等几个突出问题,均已得到初步解决。与此同时达到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通过改革,全年一年终止劳动合同实行一次性经济补偿的有4750人,通过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实行一次性安置的有1113人;共化解债务包袱4.1亿元;有7户破产企业实现了资产重组,有2户股份制改造企业、19户整体出售企业实现了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破产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共吸纳社会民间资本15000多万元,可盘活企业28家,既解决了我们资产变现难的困难,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一批改革改制企业初现生机。通过改革改制,一批重点企业焕发了生机,企业的生产效益均有大幅增长。湖南湘酒鬼公司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01亿元增长13.5%;实现利润12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4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自改组董事会以来,下半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7亿元增长118.2%;实现利润总额32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69亿元。湖南三立集团股份公司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31.2%;泸溪铝厂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8.8%;花垣振兴化工股份公司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1.2%。这些企业的加速生产,有效地拉动了全州工业生产的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变现难,改制资金缺口大。特别是古丈、永顺等几个财政状况不够理想,投资环境又比较差的县市改制工业推进难度大。如龙山县今年计划完成2户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但由于资产变现难,而实际上一户都未完成。

    2、部分职能部门服务跟不上来,企业改革改制的外部工作环境不够理想。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改制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安置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由州委管理的企业领导干部一直在等待;二是部分优惠政策落实比较难,诸如对改制企业的各项收费、城市规划管理、社区移交等一些在15号和29号文件中已明确了问题,均需要各级党政出面协调才能够得以妥善解决。

    3、改制工作发展的不平衡。县市之间、行业之间、州县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州直相关部门及部分县的国企改制工作基本上还没有多少大的动作。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精力投入,继续抓好当前的改制工作。对已经改制了的企业重点要搞好规范建制工作,通过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等措施,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对正在改制的企业要抓紧工作进度,尽快搞好扫尾工作,力争启动一户,规范一户,终结一户;对尚未改制的企业应以依法破产为重点,并坚持按照“改易的,摆难的,救活的”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改制工作力度,力争早日完成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进一步搞好改制成本的筹措工作,以促进湘西州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3、积极转变作风,努力为改革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4、千方百计做好稳定工作,确保湘西州政治、经济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