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尽管非典给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在国家继续实施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针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措施的有力促进下,花垣县消费品零售市场呈现稳中有增的发展势态。全年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75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的主要特点
1、城镇消费品市场增幅快于农村。由于国家增资因素和假日消费的影响主要在城市,城镇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快于农村,2003年,全县县以上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581万元,增长9.2%;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170万元,增长4.7%,县以下城镇市场增幅高出农村4.5个百分点。
2、主要大类商品销售继续增长。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情况看,多数大类商品零售呈增长势头。在14类生活消费品中,通讯器材类增幅较大,反映出人们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对精神文化、信息需求的增加;食品、饮料、烟酒类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商品房销售的大幅增加,继续带动了家庭装修、装饰、日用品、耐用消费等与住房有关商品销售的增长。
3、餐饮业销售一路领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多样化,个体餐饮业网点遍布大街小巷,具有地方特色风味小吃深受群众欢迎。餐馆消费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结婚、建房请酒及家庭聚会,假日聚会、朋友聚会的方式。2003年,全县餐饮业零售额达22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二、促使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因素
1、增加收入的刺激作用。2003年花垣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到位,以及年底公务员的再次调资,居民实际收入增加。2003年全县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为11046元,比去年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1262元,增长6.8%。这对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增加即期消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比例的新增购买力转化成了实际消费,必然对零售市场产生推动作用。
2、长假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2003年,“五一”长假虽受“非典”的影响,但在“十一”长假,居民的休闲购物热情不减,各大商场继续大作“假日经济”的文章,抓住商机,不断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使零售额在受“非典”的影响下,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长假期间,各大商场销售较旺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家电、服装、鞋帽、食品及旅游商品等方面。
3、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的信用消费促进了居民消费的增长。为鼓励消费,几年来我国各级金融机构都开办了多种形式的消费贷款,如住房贷款、耐用消费品和教育信贷等,信用消费在促进消费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4、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也激活了市场的销售。2003年花垣县消费品市场的焦点仍是降价促销活动此起彼伏,特别是家电、通信工具价格仍是竞争的热点,彩电、空调、家用电脑、移动电话等价格降幅较大,居民购买较踊跃,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市场的销售。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消费档次,减少购买力外流。近几年,虽然我县开发引进了几家大型超市,但消费档次与城区商场相比较低,消费者选购的余地还有欠缺。所以在商品机构的调整上,应注意高、中、低档结构比例合理搭配,给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减少购买力外流。
2、利用假日经济,提高服务意识。假日经济的到来已使饭店、旅馆、商业、交通等几大行业成为明显的受益者。商业企业如何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尤其要与旅游部门合作,念好“假日经济”这本经,一方面准备充足的、适销对路的货源,另一方面要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促进全县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做贡献。
3、挖掘消费潜力,开拓农村市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开拓农村市场将成为充分启动花垣市场,促进花垣经济全方位发展的一大途径。花垣县农业人口达20多万,占总人口的85%,消费潜力十分巨大,但购买力偏低,消费环境相对较差。大力发展和启动农村市场、边贸市场,转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进一步促进整个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湘西花垣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