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随着全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强及投资规模扩大的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发展,努力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克服交通不畅,拉闸限电,矿产资源地方封锁及锌、锰矿产品费税大幅提高等重重困难,千方百计启动生产,积极挖潜改造,努力开拓市场,工业生产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利润总额成倍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08万元,同比增长30.55%,增速列湘西州第二。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775万元,同比下降10.04%,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69万元,同比下降28.93%,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8673万元,同比增长38.09%,其他企业实现增加值1991万元,同比增长64.58%。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447万元,同比增长3.22倍,占湘西州全部利润总额的78.53%。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585万元,集体企业实现利润-5万元,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312万元,其他企业实现利润725万元。规模工业上交各种税金2532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5.54%,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一、全年生产销售的主要特点
1、生产高速增长,增幅逐季下降。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891万元,同比增长31.22%实现销售产值47577万元,同比增长24.70%,产销率99.34%,与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9496万元,同比增长52%,实现销售产值9023万元,同比增长49%,产销率94%,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二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0968万元,同比增长45%,实现销售产值13276万元,同比增长30%,产销率121%,与同期持平;三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2052万元,同比增长31%,实现销售产值7570万元,同比下降8%,产销率63%,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四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5376万元,同比增长19.77%,实现销售产值17710万元,同比增长29.60%,产销率115.18%,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1714万元,同比增长16.80%,实现出口创汇1392万美元,同比增长14.60%,出口企业3家,他们是湖南金石矿冶股份有限公司、保靖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保靖锰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完成出口交货值7427万元、1102万元和3185万元。其中湖南金石矿冶股份有限公司荣登湘西州民营企业出口创汇榜首。纵观全年的生产经营环境,一季度生产基本正常,二季度受花龙公路改造影响,三季度受邻近县矿产资源地方封锁和大幅度提高锌、锰矿出境费税征收标准影响,四季度受限电影响,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全年生产增幅逐季下降。
2、重工业生产受价格因素影响而快速增长。
2003年,随着产品市场价格的逐步回升,我县高能耗企业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产品质量提高较快,销路看好,再加上我县积极争取优惠电价,使得企业成本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从而带动了全县工业的发展,12月底,电解锰的市场价由去年同期的6720元/吨回升到今年的12000元/吨,锌精矿由于原矿大幅上涨,销价也由去年的3900元/吨上涨到4850元/吨,锰、锌企业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生产力度,使规模以上重工业生产得以快速增长,全年重工业完成总产值45540万元,同比增长40.67%。
3、民营经济高速增长,跃据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继续下降,民营经济高速增长,全年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6796万元,同比下降8.26%,民营工业完成总产值41095万元,同比增长45.20%,民营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政策上的扶持,税费上的规范,机制上的灵活,投入上的完善,以及各级政府切实保护民营业主合法权益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并对民营企业实施挂牌保护,以及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发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使得民营工业持速快速健康发展。
4、四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一是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产值19841万元,同比增长80%,二是黑色金属冶炼业,完成产值12695万元,同比增长39%,三是有色金属采造业,完成产值8590万元,同比增长62%,四是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2855万元,同比增长2%。这四大行业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2%。
5、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有升有降。
受市场、价格、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全年主要工业产品的生产有升有降,具体情况为:原煤15000吨,与同期持平,锌精矿含锌量18125吨,同比增长54%,发电量8544万度,同比下降9.44%,供电量25100万度,同比增长30.79%,硫酸44255吨,同比增长142%,水泥39300吨,同比增长3.42%,日用陶瓷901万件,同比增长38.40%,电解锰13516吨,同比增长36.18%,锌锭22207吨,同比增长60.14%,硅锰3842吨,同比下降35%,再制蛋73万枚,同比减少352万枚。
二、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国有企业扭亏增盈仍然艰巨
全年规模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311万元,同比增长21.50%,实现利税4678万元,同比增长85.70%,其中实现利润2477万元,同比增长321.90%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170万元,同比增亏364万元。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990万元,与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利税零万元,同期为291万元,其中实现利润-585万元,同期为-268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115万元,同比增亏348万元;民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321万元,同比增长32.20%,实现利税4678万元,同比增长1.1倍,其中实现利润3032万元,同比增长2.6倍,亏损企业亏损额31万元,同比减亏126万元。从骨干企业看:喜阳集团实现利润-390万元,同期为-231万元,电力公司实现利润517万元,同期为468万元,狮子桥电站实现利润-177万元,同期为2万元,双溶滩电站实现利润-149万元,同期为-179万元,长潭电站实现利润-353万元,同期为1万元,金石公司实现利润1760万元,同期为154万元,锌业开发公司实现利润197万元,同期为88万元,宏业铁合金厂实现利润-81万元,同期为-323万元,土家人公司实现利润10万元,同期为2万元。2003年我县企业效益好转,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锌精矿销价上涨,冶炼产品锰、锌价格回升所致。
2003年我县工业生产效益取得双丰收的同时,经济效益指数也大幅度提高,企业赢利能力、资本增值能力进一步增强,成本核算管理取得实效,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产品销售顺畅,劳动效率提高。全年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98.3%,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完成情况为:总资产贡献率为8.6%,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位率为139.4%,同比增长24.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9.4%,与同期基本持平;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2次,同比加快0,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0.84%,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7620元/人,同比增长11.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2.5%,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
三、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改制后没有尽快启动生产。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企业如何尽快步入生产发展的快车道,使得企业正常生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县先后对县饲料、县大米厂、湖南喜阳集团等10户企业进行了改制,这些改制企业除少数两家从事房地产开发外,其他停产企业没有一家重新启动生产。喜阳集团改制后一直不能正常生产是轻工业下降的直接原因,同时也是国企增亏的原因之一。
2、工业内部结构问题突出。我县工业生产、利税总额主要靠个别行业和少数企业支撑,大多数企业生产不景气,经营效益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结构调整缓慢,没有新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传统支柱产业科技含量低,竟争力较差,转轨困难,严重制约了工业化进程的大力推进。
3、支柱产业无法充分发挥。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是我县工业的支柱,也是我县的产业优势,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扩大生产规模,特别是锌、锰冶炼生产能力较前几年翻了几翻,但由于我县尚未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锌、锰矿床,所需锌、锰矿石主要来自花垣县,近年来,花垣县的锌、锰工业飞速发展,矿产资源日趋枯竭,矿产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矿产品价格日日上涨,我县锌、锰工业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处于极为不利的竟争环境中。
四、对策及建议
1、突出重点抓大户,全力抓好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全县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重点企业仅9户,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户数的22%,销售收入总量却占了全县规模总量的83%,提供的税收和利润均占90%以上,因此,抓好大户,支持重点企业的骨干作用至关重要。一要高度关注和支持重点企业的改革改制和规范运作,促使加快制度更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二要及时掌握骨干企业生产运行情况,了解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要进一步加大高能耗企业优惠电价争取力度。四要围绕农业产业化抓项目,争取喜阳集团果汁饮料生产线尽快开工生产。
2、加快改革改制步伐,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一要对已经改制的企业要重点搞好规范建制工作,通过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措施,努力实施制度创新。二要对正在改制的企业要抓紧工作进度,尽快搞好扫尾工作,力争改制工作启动一户,终结一户,规范一户,不留后遗症。三要按照“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要求,通过利用外资、重组存量资产、技改项目等办法,扩大资产规模;通过挂靠联合、协作配套,状大产业规模;通过扩产增效、开发新产品等手段,做大经济规模。对生长性好、市场占有率高的食品、锌业、锰业、电力、陶瓷等工业企业要加快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实现“两个置换”;对于亏损大户实行动态管理,实行一厂一策,分类指导,采用“分解矛盾、分流人员、划转企业、政策帮扶”等办法,规范运作;对夕阳产业和劣势企业实施关闭或破产,积极探索破产退出、兼并退出、出售退出、剥离退出等有效的企业脱困方式,逐步形成市场竞争-依法破产-社会保障-重组再生的优生劣汰良性循环机制。
3、围绕工业园、工业小区抓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实施上门招商,特别是到沿海发达地区,寻求资源互补,资产共存的客商来县投资办厂,兴业发财;二要培植再生资源的总量,为大集团的原料供给提供可靠的保证;三要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各种手续,保证各项政策兑现。四要抓好碗米坡一的能源工业区、喜阳集团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区和魏竹路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通过改造、重组、创新推动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努力培育主业突出,产业对路,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备市场竟争力的企业集团;五要参照发达地区的招商政策,制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硬措施,规范收费、规范服务、规范管理、让企业真心想政府,盼政府而不是怕政府,使商招得来,留得住,办得红。只有让更多外资流向保靖,留在保靖,不断增加新的企业,新的产业,保靖工业才能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才能得到实质性的调整。
[保靖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