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和持续协调全面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对全县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作了一个调查,其结果显示,全县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基础薄弱,应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一、群众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龙山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龙山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抓经济建设、抓社会环境的同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最低生活保险、人寿保险稳步推进。
1、截止2003年12月止,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企业单位63个,人数达11131人,对企业参保单位 2712人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金1681.3万元,发放率达100%。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应该参加养老保险155个,应该参保人数12608人,而机关事业单位实际参加养老保险是151个,人数达10908人,参保比例占86.5%,对机关事业单位2521人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2950万元,发放率达100%,真正把退休人员的“老有所养”落到实处。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企业单位112个,人数达11261人,为失业人员共发放失业救济金9.2万元;确保了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
2、截止2003年12月底,全县纳入医疗保险统筹单位已达119个,参保人员达到13618人,共征收医疗保险基金577万元,为参保人员患病支付医药费457万元,其中为单列人员实际支付144万元,统筹基金支付229万元,大病互助支付114万元。特检特治批准273人次,特殊用药批准166人次,批准家庭病床81人次,确保了患者救诊用药医疗费用支出。
3、截止2003年底,全县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有3455户,其中:困难户2311户,孤老残幼户104户,其它户1040户。参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794人,其中:在职人员23人,下岗人员860人,离退休人员4224人,退休人员210人,失业人员1308人,“三无”(无法定瞻养人和抚养人、无生活来源、无自理能力)人员1276人,其它人员4893人,全县发放城镇低保资金646.8万元。全县享受农村定期救济人数有2836人,户数有2836户,其中:五保户2418户,其他户418户(精简退职人员、城镇定救人员、起义投诚人员),农村定期救济资金全年发放165.7万元,农村临时救济人数达1572人次。确保了城镇、农村居民生活困难的基本生活。
4、中国人寿保险股分有限公司和平安寿险公司均已在龙山设立,目前已开办了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三大类险种。截止2003年底全县累计寿险保险费为6474万元,投保人数约为10.3万人,全县投保率为19.5%,人均保费为122.61元,其中:人寿保险为4.3万人,占投保人数41.7%,学生平安保险投保率为72.7%。2003年处理理赔案件2304件,赔付金额为240.15万元,其中:意外险给付金额174.7万元,健康险给付金额1.57万元,寿险给付金额63.88万元。
二、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基础薄弱:1、企业效益低、支付能力弱、参保人数下降、职工社保断保问题突出。统计显示全县单位从业人员有18950人,下岗职工有6056人,下岗人员占从业人员的31.95%;参加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人数有11261人,失业登记人数有1005人,失业登记人数占保险人数的8.92%;失业登记人数占单位从业人数5.30%,失业登记人数占下岗职工人数的16.59%。从国民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有17347人,下岗职工有3829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有1232人,下岗职工有1565人,其他单位从业人员有371人,下岗职工有662人。全县参保企业单位63个,有52个参保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缴养老保险金问题,其中停产、半停厂企业17个。大量职工下岗、脱岗、人员管理一盘散沙,参保人员实际上缴费人数只有8491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减少368人,企业欠缴保险金累计为3800万元,参保人员“断保”现象不断增加。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近来效益不佳,有的企业连正常的工资都无法支付,更无力为职工缴交社保费;二是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后,因未能找到就业岗位,造成经济拮据,而被迫放弃续保;三是因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尚有十年以上的失业人员中,更是不愿意投保或续保,从而造成参保人员减少,给养老保险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2、个体私营企业、农村农民参加医疗保险没有启动。到目前为止,在医疗保险方面,除行政、事业、及部分企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其他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农村农民因种种原因均未纳入医疗保险范畴,使医疗保险难以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另外干部职工对医疗费起付标准普遍认为核定过高。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医疗保险改革尚处于完善阶段,不少人对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缺乏了解,因而心存疑虑甚至误解;二是有的企业因改革未到位,人员分流走向不明确,因而观望等待;三是效益好的企业医疗待遇比参保强,从而影响参保积极性。
3、城镇内的低保对象按政策规定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但农村低保没有启动。通过调查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龙山县低保覆盖面广,涉及单位多,县、乡镇二级管理体制和县、乡镇、社区居委会三级服务网络还没有完善,再加上部分群众片面理解或曲解了低保政策,给低保对象的审核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保障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各级财政配套资金缺乏明确的出资比例。社会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低保相配套的水电费减免、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和住房救助等有关优惠政策落实较难。农村特困户低保工作没有完全启动,如全县有农村特困户2642户,7000人,其中:因病致贫有1325户、3273人;因残致贫有810户、2420人;因灾致贫有375户948人;其它户有132户、359人目前没有享受到定救保障。究其原因:一是有的部门领导对低保工作认识不够到位,未引起足够重视;二是由于近年来县财力困难,投入城镇低保资金明显不足,致使低保标准较低,三是保障面没有扩向农村。
4、全县人寿保险投保率低,保险意识不强,对保险及风险意识不高,传统的依赖国家、单位及儿女养老的思想根深蒂固,是开展人寿保险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三、对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加大社会保障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职工及全县人民深入宣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最低生活保险、人寿保险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规定,以解除企业职工的思想顾虑,树立全民的参保意识,并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企业要依法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各种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力度,逐步扩大全民参保覆盖面。
2、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形式、高效率的社会保障格局,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目标。社会保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当前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多方筹措资金,力保法定支出,扩大全县社会保障覆盖面。对于破产企业、社会特困职工要给予特别关照。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实现企业改革的平衡过渡。对遭受重大灾害、疾病和家庭特别困难户等又未参加任何保险、造成生活困难的居民群众,可由各级财政列支救助金,并建立临时救助基金,以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和可靠。
3、制定和落实医疗改革方案配套措施。采取措施积极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同时,加快城镇、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之间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得到有效遏制。增强医疗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透明度,同时,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服务设施范围及药品目录要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负担。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配套服务,加快医疗保险硬件和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并尽快发放IC管理卡,以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和保险理赔等,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4、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从中享受着喜悦也忍受着折磨,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可怕的是人们不知道事情何时发生,损失会有多大,也不知道它会持续多久,有人寿保险公司做后盾,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保障。建议相关部门给予人寿保险业务的大力支持,建议广大干部、职工、及全县人民要转变思想观念,计划一定资金投入人寿保险行列,将来减少儿、女的负担及因灾遭受不幸的痛苦,促进经济的繁荣稳定。
5、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渠道,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和队伍。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在做到“保工资、保重点、保稳定”的前提下,预算收支财力有结余的部分主要用于补充社会保障资金,并使每年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保补助支出规模有所增加,并及时拨付。
[龙山县统计局 彭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