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亿元,占全社会工业比重为51.16%,对GDP贡献率为15%,可见规模以下工业在龙山县工业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相当重要,特别是对缓解我县就业压力、活跃市场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继续加快发展规模以下工业,以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就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现状、发展中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及对策思路,作简要分析。
一、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现状
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行业门类较为齐全,单位数目众多,呈现小型、分散、多样的特点,为我县发展经济、繁荣市场、解决劳动力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增加财政税源、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规模以下工业类型结构看: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个体、私营工业为主体,集体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单位数为45090个,其中规模以下集体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3771.39万元,占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的16.96%;规模以下私营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9256.81万元,占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的41.62%;规模以下个体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9213.81万元,占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的41.42%。
从规模以下工业产业结构看:规模以下工业分布行业广泛,门类较齐全,但工业产值总量相对集中于三大行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制品业、食品制造业,这些多是小型、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的粗放传统资源型产业。而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行业还处于弱小态势,企业数量极少,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偏低。目前,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产品结构已呈现主导行业品位不强,可持续发展艰难的局面。
从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状况看: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呈现出两大普遍的趋势:一是诞生和消亡都较为频繁,但始终保持着诞生大于消亡的趋势。二是,部分集体企业名存实亡,集体经济处于日益缩小的趋势。如我县皮鞋厂、农车乡煤矿等企业,实际早已不存在,几年前就已经停产,而企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虚存,企业不能破产、转产。
从规模以下工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情况看: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不仅为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以其单位数量众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投资较少、见效较快等特点,吸纳了大量的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技术工人就业,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开辟了广阔天地。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从业人员数达到29707人,占全社会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7.13%,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一大重要渠道。
二、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拥有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龙山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拥有丰富、优质农产品,如洗洛乡一带的优质百合、里耶镇一带的美味桔、橙,乌鸦、大安一带丰富的药材,召市镇一带辣椒等等,随着我县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龙山县的百合、桔柚、药材、蔬菜、烤烟、畜牧等六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壮大,为我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将更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传统工业的发展。一方面,目前,我县拥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待业人员也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我县处于经济发展时期,人均消费水平还不高,相应劳动力价格比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大大低廉,对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工业提供有利条件,规模以下工业也可以拥有劳动力成本相对低的“比较优势”。
3、部分行业资本原始积累初具规模,已基本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条件和基础。通过近几年发展,部分个体户已具备了发展成私营企业的基础和条件,还有一些规模以下私营小企业也逐步向规模以上企业方向发展。如我县洗洛打砂厂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等各方面比一些规模以上企业要完善得多,正逐步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
4、发展个体私营工业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为规模以下工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已成为我县各级领导的共识共为。各级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发展个体私营工业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随着龙山县综合治理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外部环境将会更进一步优化。
三、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产品档次低,竞争能力差。
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环境差、手工劳动强、产品档次低、竞争能力差等特点突出。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产品初加工、粗加工多,深加工、细加工少;手工劳动、简单劳动多,机械化作业、复杂劳动少;附加值、增加值低的多,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少。市场销售稳定性差,缺乏竞争力。
2、缺乏集中,规模效益差。
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特别是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家庭式作坊突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缺乏大企业和“领头羊”强有力地带动和必要的集中;以销定产的多,常年长期生产的少,企业生产稳定性差,真正形成占市场一定份额的产品和规模依然偏少;一些个体户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销路出现梗塞,就面临着转产或破产倒闭。
3、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
资金是企业持续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资金不足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对龙山县规模以下企业来说,尤为突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县规模以下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县规模以下工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向银行贷款,随着各大银行放贷制度健全,而规模以下企业由于实力不足,可以抵押的资产有限,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将会更加狭窄,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4、管理落后,人才匮乏。
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由于大部分规模小、底子薄、起点低,企业管理方式均为家族式管理方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权责统一、自主管理、运作灵活、效率较高,但这种管理方式仅适合于创业初期的私营企业发展,企业技术人才匮乏等特点也较突出,并伴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将会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加快发展规模以下工业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迅速壮大个体私营工业规模。从目前龙山县个体私营工业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本积累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基础差、底子薄,还不具备向高科技行业发展的基本基础条件,龙山县作为山区城市,要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发展个体私营工业,首先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从而逐步向大工业和高科技工业进军,也就是说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是工业发展初级阶段不可逾越的鸿沟,也符合拥有大量劳动力资源县情,也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在发展个体私营工业行业选择上,针对龙山县实际情况,应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业等工业为重点。
2、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不断增加产品的增加值和附加值。这是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合龙山县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是龙山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龙山县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仅靠农副产品初加工、粗加工、简单加工是不够的,必须向农副产品深加工、细加工、精加工、美加工发展,以满足市场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如我县民营工业企业天食有限责任公司、洗洛百合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了石羔、洗洛等乡镇一带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市场的活跃。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龙山县规模以下企业整体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少,严重影响规模以下工业当前、长远发展。龙山县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促进发展的根本,规模以下工业的加速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技术、产品创新;其次,要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根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从而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4、大力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管理体制。管理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核心,是企业利用生产力、发展力,谋求利润最大化的核心,加强管理是发展工业经济永恒的主题。龙山县应结合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转变普遍存在的家族式管理方式,针对一些发展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要积极推广采用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体制,帮助、引导他们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现体管理体制。
5、不断优化外部环境,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氛围。个体、私营工商户及企业家们渴望政府能采取措施,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搞活经济的氛围。一方面政府自身要进一步提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尽量简化个体私营企业的审批、登记注册等手续;各有关部门职能部门对新办个体私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要允许其有个逐步完善过程,不要轻易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处罚手段。另一方面在融资、贷款方面,在资信等级同等的情况下,要给予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同等优惠政策、待遇。为规模以下工业的健康、快速、高效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龙山县统计局 向丽 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