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首季经济高速增长

来源: 时间: 2004-04-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一季度,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和部署,继续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努力克服“禽流感”、原材料紧缺、电力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运行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为实现全年经济工作目标开了一个好局。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 经济运行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为21049万元,增长2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4.2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州首位,高出全州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有所下降

    一季度,受“禽流感”和造林面积下降影响,农业生产有所下滑。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72万元,同比下降 1.1%,一产业影响经济下降0.2个百分点。今年,突如其来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全县上下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了“禽流感”的传入,但畜牧业生产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季度末,出栏肉猪 4.4万头,下降2.2%;出栏牛0.28万头,下降3.4%;家禽出笼15.4万羽,下降3.7%;水产品产量780吨,下降8.2%。

    2、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对GDP推力强劲

    随着锰锌制品市场行情的持续上扬,各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全县工业生产得到快速增长。1-3月,全县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025万元,增长43.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8 %,拉动GDP增长16.6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规模以上工业高速增长,带动了整个工业的快速增长。1-3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630万元,增长56.1%;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395万元,增长3.6%。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3%,拉动经济增长16.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给整个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国有工业成为拉动的主力。1-3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4240万元,增长128.6%;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5391万元,增长24.5%。三是产销衔接良好,一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7%,比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四是主要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电解锰13130吨,增长3.5%;硅锰2855吨,增长2.6%;硫酸201万吨,增长211.2%;电解锌13608吨,增长112.4%;水泥0.83万吨,增长1.2%。

    3、第三产业平稳增长

    1-3月,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35万元,增长6.6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运输邮电仓储业完成增加值1281万元,增长9.3  %;批零贸易业完成增加值1081万元,增长5.3%;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450万元,增长6.3%;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32万元,增长9.2%;其他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791万元,增长5.7 %。

    (二) 投资与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1、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显著增强。一季度,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6%,拉动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1-3月,全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8万元,增长77.0%。其中城镇投资5597万元,增长85.6 %;农村投资391万元,增长6.3%。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949万元,增长249.0 %;更新改造投资2141万元,增长20.3%;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507万元,增长29.7%。

    2、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

    一季度,全县实现最终消费15952万元,同比增长12.8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 %,拉动经济增长11.7个百分点。一季度,在节日、假日消费的拉动下,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052万元,增长7.0%。消费品市场的特点:一是农村消费快速发展,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 4157万元,增长 4.4%;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95万元,增长10.9%,农村消费快于城市消费6.5个百分点。二是餐饮业市场活跃,餐饮业零售额380万元,增长15.2%,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2个百分点。

    (三) 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逐步提高

    1、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县完成财税总收入2121万元,增长19.2%;地方财政收入878万元,增长8.5%。累计完成财政支出4393万元,增长37.3%。

    2、工业企业效益逐步改善

    截止3月底,全县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78万元,同比下降43.1%,亏损面为29.6%,较上年同期缩小了7.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42万元,减亏1481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514万元,是去年同期的7.8倍。

    3、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

    一季度,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4.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3元,增加18元,增长6.1%。其中农民外出打工等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39元,增加20元;农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12元,减少16元;农民出售农副产品的现金收入为142元,增加15元。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四) 金融稳健运行,物价水平继续回升

    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02047万元,比年初增加16455万元,增长19.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4387万元,比年初增加17866万元,增长31.6%。各项贷款余额147790万元,比年初增加1345万元,增长0.9%。

    物价水平继续回升,一季度,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零售物价指数为101.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10.2%,工业品价格指数为106.2%。

    因此,可以认为,一季度,花垣经济是在企业盈利、财政增收以及居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的有效益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速度。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季度,花垣县经济较快的发展态势,为下阶段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乃至实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需引起关注的问题。

     1、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仍然不可轻视。一是春耕备耕问题。

    今年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农资供应偏紧,对春耕生产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任务依然艰巨。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收入增长缓慢,全县仍有一部分低收入及贫困人口仍未解决温饱问题。

    2、经济运行质量亟待提高。一季度,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都低于GDP增速,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低于GDP增速12.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1.26个百分点,每亿元GDP提供的财政收入为1008万元,较上年减少126万元。 

    3、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还须加强。一是居民消费明显偏低,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意愿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预期支出增加。二是作为民间投资主体的集体和个体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比重不大,仅为15.0%,民间投资仍未能全面启动。

     4、经济增长的后劲仍需加强。一季度,GDP快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规模工业的高速增长,规模工业高速增长主要是三个因素所致:一是受国际市场锰锌制品市场价格快速上扬短期利好所致;二是三立集团去年3月20日才部分恢复生产,今年是在去年较低的基数上的高速增长;三是规模工业规模有所扩大,今年,友丰公司、中华公司新加入规模工业行业中。现目前,受市场因素和资源制约,锰锌加工企业原材料供应紧张,电力供应偏紧,大部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有的生产线还处在停产阶段,工业增长的后劲有待加强。如果缺乏工业的强力支撑,经济要保持较快的速度将会面临较大阻力。

三、对下阶段经济工作的建议

    1、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时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帮助农资部门积极组织货源,保证货源供应。二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把中央、省州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落实到农户,通过落实政策,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当务之急要按要求将粮食直补、农业税减免、良种补贴落实到位。三是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坚持退耕还林与支柱产业建设相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2004年退耕还林、补种补造以及世行贷款造林任务。

    2、突出抓好企业改革改制和达产增效。一是加快企业改革改制步伐,要积极提供优质服务,落实优惠政策,采取破产、租赁、股份制改造等形式,把东锰集团、铁合金厂、水泥厂、纸厂、三康公司等企业的改革改制推行到位。二是抓好企业达产增效,全县企业要实现满负荷生产,停产半停产企业要抓紧改革改制,尽快恢复生产,抓好太丰公司、汇银公司、汇丰公司、中华公司等企业新上项目的投产运行,尽快达产。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生产经营成本,实现扭亏增盈。

    3、加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内需。在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强居民即期消费信心。二是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增强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当前突出抓好319国道升级改造、边城广场、集贸市场、病险水库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程,使能够开工的项目尽早开工。同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不断提高民间资本的比重。

    4、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要立足县情,发挥资源优势,调整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民营经济主题战略。通过民营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总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花垣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