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县工业化实现程度有多高

来源: 时间: 2004-04-2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主攻工业”作为全县的头等要务,2002年又提出了“全县工作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经济建设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招商引资以工业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抓基础、抓投入、抓招商引资加快保靖县的工业化进程,为加速保靖县的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指明了方向。那么,工业化的标准是什么?目前保靖县的工业化水平实现程度究竟有多高?本文通过保靖县经济发展的有关数据与工业化标准进行对照,找出保靖县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位置,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工业化的概念与发展阶段的划分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产活动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向工业生产为主的社会发展过程,工业化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其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业增加值和就业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提高,其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是由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农业型经济过渡到具有先过生产技术和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先进工业型经济的发展过程。其主要表现是:①现代工业社会以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为主;②劳动工具主体实现为机械化和自动化;③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并逐渐超过体力劳动成为主导;④人口从农村转向城镇,劳动时间不再受自然光照的影响;⑤劳动地点不受地域的限制;⑥资本、技术、信息、管理成为比土地和劳动力更为重要的新的生产要素,而且流动速度越来越快。

    衡量工业化的主要标志包括:一是工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大超过农业;二是工业化进程中,工业不仅表现为生产量的增长,更表现为工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新兴部门和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大量涌现,工业生产力高度发达;三是随着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国民经济技术面貌改变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促使农业技术面貌的改变和农业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四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渐提高,社会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五是人均GDP水平日益提高。

    如何划分工业发展阶段,根据国际贯例,结合中国实际,我国把整个工业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在实现工业化之后,进入发达经济阶段(工业现代化),即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社会。为了尽快实现中期、后期目标,党的”十六”大已把这项工作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保靖县工业化实现程度的基本评价

    按照国际贯例对工业化标准的定位,这里选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化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等四个主要指标,来评价保靖县工业化实现程度,测算保靖县的工业化水平。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际上划分工业化阶段最基本且最为重要的指标。2003年保靖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750元,按国家统计局使用的1982—2001年20年汇率的几何平均值折算1982年美元(下同)的计算方法,约为524美元,对第一种划分标准,保靖县己经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由于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属地”原则,很多外地老板到保靖县投资兴业,所创造的价值都己计入保靖县国内生产总值。如果剔除这一因素,则保靖县人均GDP将略低于524美元。与全省水平比较,保靖县的差距是明显的。2003年,全省人均GDP(折合1982年美元)约1386美元,是保靖县的2.6倍,虽然保靖县己经进入了工业化初级阶段,严格地讲,离真正进入还有一步之遥。

    (二)工业化率。工业化率有两种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或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的比值。2003年保靖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3%,低于全省9.6个百分点;若用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计算,则为0.55:1,据此标准保靖县也己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查阅全国、全省的统计资料,全国早在1970年、全省在1993年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增加值超过农业增加值。不难看出,保靖县的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比全国、全省慢了几十年和十几年。

    (三)三次产业结构。2003年保靖县农业、工业、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8:23:15,虽然保靖县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在降低,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9个百分点,对照第二种划分标准标准,保靖县工业化水平处于第3阶段,而全国、全省都已处于第6阶段,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可见保靖县的工业化进程任重道远。

    (四)农业劳动力比重。据测算,保靖县2003年16.8万从业劳力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11.7万,比重为69.6%,高于全国水平18..2个百分点对照第二种划分标准,工业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大体为80%、50%、20%和10%以下。目前全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保靖县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且保靖县目前工业从业人员比重还在10%以下,只相当于全国70年代、全省90年代初的水平。从目前保靖县劳动力转移的情况看,本地第二、三产业缺乏足够的吸纳能力,致使每年都有几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为他乡经济建设作贡献。此外,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带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所形成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化的四个阶段,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大体上为30%、60%、70%和80%以上。2003年保靖县的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9%,分别比全国、全省的41%、33%低22和14个百分点,离城镇化率30%的下限还有很大的差距,对照这一标准保靖县尚未进入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根据以上分析,近几年保靖县工业发展速度在加快,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上升,目前保靖县已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但工业化水平远远滞后于全省、全国,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GDP水平低;二是三次产业的结构不合理,一产业比重高,二、三产业比重低,三是工业技术水平低,竟争力弱,困难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工作难度大,污染治理难,安全基础差,改革任务重;四是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慢,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十分有限;五是城镇化水平低,带动辐射能力弱。

三、推进保靖县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及建议

    (一)理清发展理念,实现三个转变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西部大开发序幕拉开、加入WTO新形势下,能否理清保靖县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保靖县加快工业化的理念起码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注重传统工业体系的“小而全”,转向现代化工业体系的“精而强”;二是由注重资金和劳动力的粗放型投入,转向注重技术与信息的集约型投入;三是由注重产品的低层次规模产出和自主开发、传统营销,转向注重适应市场变化的个性生产、弹性营销和技术智力引进。其次还应注重工业与自然和工业与人的协调发展,决不能因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比如建在县城内的这座水泥厂县里就要痛下决心搬掉,还城区人民的永远健康,再次,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在正确审视保靖县工业化所具有的自然资源、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劣势下,扬长避短,科学决策,巧妙运作,走特色经济之路,增强保靖县工业的市场竟争力。

    (二)“以化促化”,推进工业化

    所谓“以化促化”就是: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以农业产业化促工业化:保靖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产品达几十余种,但深加工的极少,市场占有率较低,影响了全县的工业化程度。因此,要推进农村工业化,就必须立足县情,加快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果、茶叶、红薯、蔬菜、畜禽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加工项目,着力扶持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发展模式上一是通过引进技术和龙头企业,走资源深加工道路,打造地方名优品牌。二是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配套,形成专有资源市场和原料、半成品、成品基地。 

    以农村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将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抓,通过合理布局、城镇扩容,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工业发展提供依托,打造平台。并把迁陵、梅花、龙溪、复兴、毛沟、清水坪、拔茅作为城镇发展重点,通过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工业化发展。 

    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全过程中,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加快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挑战。

    (三)加快“两个置换”,创新企业机制

    以“置换国有集体资本,置换企业职工身份”为主要目标,对企业进行有效改制。通过引进内资或外资,对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通过整体或部分出售国有集体产权,对资不抵债、名存实亡的企业,进行零价转让、折股折价、优价拍卖;通过租赁、兼并、承包、破产、委托经营、股份合作、分立等改制方式,放开搞活企业;通过推行“两个置换”,解除“两个依附”关系,从根本上改革现行企业制度。

    (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

    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推动“三化”进程的基础,因此,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所有制结构,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五)搭建工业发展平台,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加快筹建碗米坡高新工业小区步伐,巩固、调整和扩大毛沟、复兴、龙溪工业小区,进一步加大对湖南喜阳集团、锌业开发公司、湘酒鬼陶瓷公司、金石矿治公司等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小区的聚集效应,加快支柱产业发展。依托优势资源,引进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实施技术改造,切实搞好初级加工能力的优化调理,突出抓好地矿资源的深度加工,全力支持对水果生产具有带动作用的果汁饮料开发,重点扶持超微细铝粉、超微细锌粉、锌基合金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系列产品生产,加快汞银矿开发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包装陶瓷产业,使地矿加工业成为保靖县主要支柱产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其成为保靖县农产品销售、加工、增值的重要载体。

    (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从政策上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是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民营企业都可以经营。从政策、法律、服务上全面确立和维护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清理和废除一切有碍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在注册、税收、土地使用、投资融资等方面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加大对民营企业资金投入,鼓励、支持民营企业以独资、合作、合资、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民营化。

    (七)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建立工业保障体系

    通过完善税收,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知识科技型、资源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特别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等中小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特别是要引导和指导陶瓷企业走集团化合作之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争取用二至三个五年计划,缩短保靖县工业化水平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使之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从而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保靖县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