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第二季度末, 由于中央实施的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曾经热过了头的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在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 缓缓降温。行业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渐渐消退, 制业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从严控制货币投放, 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取得阶段性成功。中央宏观经济调控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效应, 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明显回落。
一、调查的14个行业中:
主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涨幅情况: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27%,环比回落18%,其中电解锰同比上涨30%,环比回落21%,硅锰合金同比上涨71%,环比回落27%,金属硅同比上涨39%,环比回落11%。②橡胶鞋制造业,同比上涨7%,环比回落2%。③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上涨16%,环比下降9%,其中电力生产业同比、环比持平, 电力供应业同比上涨16%,环比因丰水季节下降9%。④调味品制造业, 同比上涨9%,环比回落3%。⑤肉制品加工业同比上涨26%,环比没有回落的迹象。⑥白酒制造业, 同比上涨13%,环比没变,其中散装白酒同比上涨25%,环比基本持平, 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同比上涨26%,环比回落18%,其中水泥同比上涨24%,环比回落17%,水泥制品业,同比上涨31%,环比回落6%。⑧日用陶瓷制品业, 同比上涨12%,环比回落3%,其中日用包装容器同比上涨6%,环比回落1%。⑨煤炭采选业, 同比上涨82%,环比上涨7%。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上涨28%,环比回落11%,其中电解锌同比上涨24%,环比回落8%,电解汞同比上涨37%,环比回落2%。⑾无机酸制造业, 同比上涨29%,环比上涨7%,其中硫酸同比上涨26%,环比上涨5%。⑿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8%,其中铅锌矿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6%。⒀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3%,其中锰矿及锰矿粉同比上涨22%,环比上涨7%。⒁农副食品加工业, 同比上涨30%,环比上涨2%,其中再制蛋同比上调22%,环比上涨2%。
二、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因素分析。本季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回落的直接原因是去年以来中央密切跟踪经济发展态势, 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的结果。具体地说:一是央行紧缩货币投放量, 提高存款准备金, 缩紧银根, 使可供投资货币贷款减少, 企业购买力下降;二是国务院加大了对部分过热, 低水平扩张行业的整治力度, 实行抑制政策, 促使过热行业投资降温, 从而推动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涨幅回落;三是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走势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面和影响程度也在扩大, 电解锌、电解锰、电解铝、钢铁等主要基础工业产品国际市场相对饱和, 价格下跌。而煤、电、油价格仍然坚挺, 高位运行, 其深层原因一是长期以来能源建设慢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济要发展, 能源需先行,这是全世界各国共同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经验,按照这一规律要求, 能源建设增长率要快于GDP增长率,两者之比要大于1,但是从2000年开始,我国能源生产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而且这一差距逐年拉大,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能源紧张, 价格上涨当属必然。二是粗放型经营所致, 即高投入、高消费、低产出、低效益。以2003年为例, 2003年我国实现的GDP仅占世界总量的4%,但所消费的电力、原油、原煤却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4%、31%和30%。三是计划经济的一些弊端仍然在在, 特别是政企不分, 企业改制不到位, 市场体制不健全,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工业品价格涨幅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工业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 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 一方面可以增强部分行业投资者的信心, 增加就业人员, 另一方面, 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构成压力, 出现购销倒挂, 若长期下去, 将不利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进而影响工业化进程。因性, 要防止工业品价格既不能过快增长, 又不能过快回落, 只有继续贯彻中央提出的’’果断有力, 适时适度, 区别对待, 注重实效’’的原则, 继续严格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加强重点行业的监控管理, 严格把握调控力度和调控重点, 支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的资金贷款, 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 特别是煤、电、油企业的改革改制和项目建设, 进一步深化价格体制改革,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标本兼冶, 严防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大起大落。
[保靖县统计局 彭书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