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04-07-2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上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突出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上半年我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5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26%。其中:农业产值5095万元,同比下降1.75%;林业产值2231万元,同比增长2.60%;牧业产值5893万元,同比增长0.78%;渔业产值377万元,同比增长0.76%。

   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粮扩经,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特优产业逐步形成。

    1、由于中央一号文件扶粮、扶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恢复上升,阻止了近年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迅猛下滑的趋势。从春夏作物播种面积上看,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320公顷,同比下降2.49%。其中:水稻面积9066公顷,增长2.90%,由此可以看出,各项助农优惠政策的落实,大大促进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春夏收粮食和油菜籽减产。今年全县春夏收粮食播种面积1340公顷,比去年减少553公顷,同比下降29.21%,实现产量1685吨,比去年减少1520吨,同比下降47.42%。其中:小麦产量465吨,比去年的1917吨减少75.74%;马铃薯产量1079吨,比去年的1021吨增长5.68%。春夏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春夏收粮食播种面积大幅调减所致。油菜籽播种面积3250公顷,同比下降35.78%,实现产量4422吨,同比下降26.46%。

    3、产业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加强,特色农业资源逐渐壮大。各地注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规模种植、成片经营,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结构调整思路更加清晰,产业化布局日趋明显。初步形成了烤烟、水果、蔬菜等产业带。一是优质稻产业基地建设得到巩固,以阳朝、复兴、大妥、毛沟、普戎、梅花等乡镇基地面积达到5060公顷,二是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面积达到11000公顷,今春在14个乡镇146个村完成桔园低改1547公顷,三是蔬菜产业进一步加快,农业部门投资26万元建成复兴镇陇洞村大棚生产基地,带动了全县大棚蔬菜生产的发展,全县新建大棚510个,累计达到1322个,反季蔬菜生产在野竹坪、拔茅、白云山等7个乡镇场快速发展,面积达到1733公顷,四是打造“换金”品牌,新扩地方特色茶叶基地167公顷,五是花椒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全县已建千亩花椒示范基地两个(拔茅、野竹坪)面积160公顷,建设花椒种苗基地两个(陇洞、野竹坪),培育花椒苗木400万株。六是筹措资金20万元,在普戎镇建成14公顷的黄姜生产示范基地,七是以水银、昂洞、野竹坪等十个乡镇为重点的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八是依托“天保”工程,在白云山、扁朝周边9个乡镇38个村建设种草圈养牲畜基地,其中:扁朝30户共建标准栏舍1200平方米,种草13公顷,28户养殖山羊1350只,3户养牛35头,九是以普戎、昂洞、龙溪、大妥、拔茅、隆头、马王、阳朝等乡镇为重点,建成了千亩长线椒生产基地,目前生产形势很好。十是以白云山农垦场、野竹坪镇、清水坪镇为重点发展的秦简草生产基地800公顷,为生产秦简茶保障了原料。通过产业开发,各地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不断健全行业标准和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努力地构建“基地+农户+企业+市场”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二)、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生态县建设战略努力推进。

    我县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努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县委、县政府把退耕还林工作当作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来抓,采取多种有效机制,抓出了数量,保证了质量,注重了效益,造林面积大幅增加,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去冬今春全县各地掀起了退耕还林的热潮,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2166公顷,(其中:退耕地6123公顷),已全部通过省林业部门验收合格。

    (三)、畜牧水产业发展迅速,不断趋向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发展。

    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生猪改良、黄牛冷配和杂交山羊的繁殖和推广,不断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水平,畜牧业生产得到稳步快速发展。从出栏情况来看,上半年我县生猪出栏8.23万头,同比增长0.12%;牛出栏0.49万头,同比增长4.25%;山羊出栏5.81万只,同比增长1.57%;家禽及禽蛋生产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家禽出笼31.61万羽,同比增长3.46%;禽蛋产量756吨,同比增长0.80%;水产品生产发展来势喜人,今年,我县利用碗米坡电站库区大力发展网箱养鱼,目前,库区内共设置总网箱340口,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之一。全县上半年水产品产量615吨,同比增长0.81%。在效益引导和政策支持下,农户养殖积极性较高,从存栏情况来看,上半年生猪存栏15.47万头,同比增长1.57%;牛存栏6.45万头,同比增长0.15%;山羊存栏11.49万只,同比增长0.44%;家禽存笼58.18万羽,同比增长1.15%。

    (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近几年来,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了新的发展,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成效显著,农户对二、三产业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上半年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8万元,同比增长20.50%,其中:非农户(农村集体)投资完成1580万元,同比增长22.38%;农户投资完成1018万元,同比增长17.68%。

    (五)、农民现金收入实现高增长。

    据调查,上半年我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79.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3.1元,增长21.63%;其中:工资性现金收入人均347.3元,同比增长65.27%;占农民现金收入增长总量89.61%,粮食、生猪、家禽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为农民带来了实惠,据测算,上半年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入21元。林业收入下降,上半年农民人均出售林产品收入14.73元,同比下降19.15%,粮食直补等支农扶农政策效果初现,农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上半年我县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66.95元,比上年增加34.27元 增长105%。

    二、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技术服务力量薄弱,农民市场信息闭塞。当今农业技术更新日趋加快,而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大部分是有名无实,要么是并于乡镇机关做行政工作,要么是谋求生路,主要精力放在经营赚钱上面,为农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他们处于力不从心。农民想通过种植高效农产品来增加收入,但大都因缺乏农业信息、技术,处于想调而不敢调的被动局面,致使农民从一产业内部增加收入难度大。

    2、虽然我县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总体已见成效,各地特色农业资源逐步形成,但还存在一部分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认识不够,还是采取自给自足的种植方式或是看谁家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不知道该种什么好,因而他们依旧选择自己熟悉、风险小的传统品种,导致农产品出现相对过剩,价格低迷,从而制约了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努力壮大我县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我县农民收入情况来看,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要鼓励、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和保护;依托我县“三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以增加农民收入。

    2、县级涉农服务部门,努力帮助农民捕捉市场信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广农业新技术进入广大农户,并深入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服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3、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运用市场机制,坚持以品牌为核心,组建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与广大农户之间信息、技术、效益共享,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发展后劲,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4、努力搞好农作物后期培管工作,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提高警惕,做好防汛和抗旱的准备,为农作物生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三、全年农业农村经济情况预测分析

    上半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今年气候条件好于去年,种植业生产形势比较乐观,中稻、烤烟、等作物生长情况很好,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业挂果面积增大,水果产量有大幅提高;林业生产发展快速,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以禽蛋、生猪等存栏量和出栏量增长较快。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今年,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预期目标可以实现,粮食产量预计达到8.5万吨,农业可比价产值预计达到3%的增长速度。

[保靖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