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吉首市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 时间: 2004-07-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全市以南迁为契机,以项目引资为突破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运行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为实现全年经济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经济运行快速增长。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完成吉首生产总值115271万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4.7个百分点,为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596万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长较快,完成增加值52995万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680万元,增长9.0%。

    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农业产业化来势较好。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65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一是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使经济作物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的格局有所改变。今年全市春夏收粮油播种面积4.9千公顷,比去年同期下降3.6%,其中春夏收粮食作物面积调减1.4%,大棚蔬菜、瓜、果以及花、草盆景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均比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二是多元化养殖业结构基本形成,传统单一的“牲猪”型结构有所改善。全市1—6月累计出栏牲猪5.8万头,同比增长2.6%;出售和自宰肉用牛0.3万头,增长1.1%;羊2.9万只,增长1.2%;水产品产量395吨,增长2.7%。菜牛、麻鸭、鹅、奶牛等特色养殖业形势看好。三是农产品加工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突出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农产品的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壮大。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农产品加工法人企业7家。初步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纽带的椪柑、蔬菜、花卉苗木、畜牧产品四大农产品加工体系。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我市以推进工业化为主题,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优化经济环境为重点,使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上半年,地区规模型工业实现增加值26746万元,同比增长50.9%,其中市属规模型工业实现增加值9800万元,增长8.3%。地区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4%,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正常。如,湘酒鬼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同期生产总值仅为1.1亿元,今年完成2亿余元;州七-化工厂去年完成产值408万元,今年完成4000余万。二是电解锰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产值稳步上升。三是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累计完成产值29283万元,同比增长10 %。

    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势头较好。上半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9.1%,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在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新兴的服务性行业发展来势看好。一是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提高。1—6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835万元,增长9.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二是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元至6月,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6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总收入5933万元,同比增长17%;三是以网络媒体、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移动通讯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社区服务、休闲娱乐、技术服务、咨询等新兴行业的兴旺壮大,进一步提升了第三产业的运行质量。上半年全市邮电通讯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1.1%。社区服务和社会服务业及其它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1458万元,增长9.9%。

    分析上半年第三产业稳健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居民消费观念有所改变,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消费观念已从先赚钱后消费向先消费在消费中赚钱上转变。上半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2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二是餐饮业市场持续兴旺。1—6月,餐饮业零售额14122万元,增长8.8%;三是连锁、超市的兴起,拉动了消费。尤其以佳佳、家润多、佳惠等连锁店、超市的兴起和竞争,连锁经营领域已经涉及到百货、成衣、副食、生鲜食品、粮油、蔬菜、餐饮等10多个行业,为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固定资产投资回落。上半年,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2383万元,同比增长7.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7.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52111万元,下降1.6%。市属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40524万元,同比增长51.5%,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2633万元,增长15.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821万元,下降41.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230万元,增长2.6倍 。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主要特点:一是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43个重点投资项目共完成投资额34187万元,占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的61.6%。二是新开工项目进展顺利,500万元以上项目比重大。1—6月,全市新开工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累计投资额27800万元,同比增长6.5%。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35个,增长66.7%,占全市国有及其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71.4%。

    金融运行态势平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22亿元,比年初增长2.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43亿元,增长9.8%。金融系统贷款余额35.64亿元,比年初下降8.4%。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38元,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25元,增长21.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1232元,增长26.5%。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及时,粮食直补资金到户快,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对家庭经营生产的投入不断增强,上半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幅高达62%,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今年上半年整体经济呈现高速增长,但后势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些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如下: 

    1、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部分企业投产计划未能实现。如金石集团、阳光炭素、天堂化工、新天然化工等企业均计划在去年下半年投产,由于各种原因,今年上半年仍未投产,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二是行业发展不平衡。从我市工业上半年9大产品生产量来看,只有烟叶复烤、电解锰呈上升之势;乳制品、果汁、塑料制品、水泥、锌、交流电动机,发电量均为下降。特别是乳制品、塑料制品、交流电动机、发电量下降幅度高达93.6%、80.0%、46.5%、39.5%。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从产品结构上看,全市工业企业的赢利能力仍然集中在电解锰这类企业中,但电解锰价格受国际市场左右,一旦行情低迷,必将导致工业经济全面下滑。这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的状况,是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大发展的瓶颈,我市工业无高科技产业支撑的现状不能尽快改变的话,工业后势难已实现高效持续地发展。

    2、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对我市的经济已产生明显影响。一是各银行对电解铝、钢材、水泥、铁合金、电石行业严格控制贷款。特别是房地产、汽车行业进行从严控制,从源头上控制这类企业的发展。我市这类企业的发展明显受到制约;二是国家冻结土地审批,对我市的招商引资、新项目和再建项目的落实、经济的发展速度都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仅万溶江乡因国家冻结土地后,有13家企业不能如期落户万溶江乡,这13家企业共需土地778.7亩,总投资额达3.5亿元以上,产值达6.5亿以上,全市情况影响将会更大。

    3、民间投资不旺。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当大。可我市作为投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投资一直较为疲软,预计我市上半年投资所占份额仅占全部投资的18.2%。投资过分依赖国有投资,国有投资又过分依赖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支撑的国债项目,因而投资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在国家宏观调控金融的今天,启动民间投资,发展经济显的尤为重要。

    4、更新改造下降过快。技术更新改造快慢是工业发展的晴雨表,是体现-个地方的工业是发展还是停止,是衡量工业的后劲和将来的走势。从今年上半年我市更新改造下降35.5%的分析来看,-是去年更新改造项目多,项目大,如金石集团今年上半年只完成投资40万元,去年达2126万元;打叶复烤厂今年元至6月投资为空白,去年完成5522万元。二是今年没有大的改造项目,只是-些扫尾工程。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很多企业在等待观望。

    5、市场物价继续回升,弱势群体的困难将会加大。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相关物质价格也跟着上涨,居民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上半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涨了6.1个百分点,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了5.8个百分点。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更为困难。

    三、全年经济形势预测

    上半年我市经济增速较快,但后势整体经济走势并不乐观。从三大产业形势分析来看。第一产业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但我市农业仍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期,农副产品受市场价格制约较为明显,因此,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快慢很难左右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第二产业主要看工业的发展。投资随着乾州新区开发的步伐加快和常吉高速的开工,投资将会稳步上升,但建筑业在第二产业中所占份额较小,对经济的拉动力有限。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工业生产负增长的基础上的,下半年影响工业产值的有四大因素:一是去年工业生产前低后高态势;二是今年工业生产前高后低态势;三是目前电解锰价格已经回落,下半年电解锰企业产值将会受到影响;四是新的增长点不多。国家加强控制经济过热的措施越来越严,在下半年要上新项目较难,新上的项目马上见效更难,新的增长点不多,因此下半年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第三产业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消费日益趋旺的双重刺激下,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4年全市整体经济走势呈前高后低态势。今年要完成吉首生产总值为23.52亿元,同比增长10%,希望和困难并存。

    四、下阶段经济工作的建议

    1、加大对年内计划开工企业的督查力度。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出台,我市要上新项目困难重重,我们要立即调整思路,集中精力抓好今年可望开工的企业。只要把去年计划投产的几个企业抓到位,就可增加产值近1个亿,今年的GDP就有望完成任务。如果这类企业仍不能按时投产,要完成今年的GDP任务就困难重。相关部门要对今年能开工投产的企业逐个进行研究,找准其不能按时投产的主要原因,成立一厂一套服务班子,制定出帮助解决问题的办法,跟踪服务,不投产不离厂。

    2、市矿产品业应向深精加工上引导。支撑我市工业半壁江山的是电解锰,由于我市电解锰企业的市场和原材料两头在外,尽管价格很好,但原料价格猛涨,其实利润并不很好,如果长期停留在粗加工上,该类企业到底能坚持多久,值得深思。据最新反馈的信息得知,电解锰的价格已经回落,对我市下半年工业产值将会有影响。我们要及时将本市的矿产品业,向深精加工上和高科技方面引导,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建设,又可充分利用别人的资源,提高产品的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招商引资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认真总结过来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路子,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首先在策划项目时要摒弃过来各单位各自为阵的思想,要站在全市的高度,把一些相关的项目捆绑在一起,把项目做大、做强,科技含量做高。只有这样项目在省和国家综合审定时才更具竞争力,对外商也更具吸引力;其次是要对已引进的项目加大服务力度。每个项目都要成立专门班子,对该项目征地拆迁、环境治理、审批、生产、生活进行全程服务。让老板引得进、留得住、扎得下、发展得快;再次是要制定吸引“内”资的优惠政策、“内”商和“外”商应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启动民间投资。

    4、加大对经济环境的治理,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治理好经济环境必须从下列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推行执法部门对治理经济环境公开承诺制,对违背承诺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进行通报批评或公开曝光;二是对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影响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三是经济综合部门和服务部门要帮助规范引进的企业依法经商,诚实纳税。只有执法部门和商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5、对已征闲置的土地适当调整、缓解国家冻结土地所带来的阵痛。要对全市已征土地进行全面清理,对已征土地多年没有资金开发土地和圈地商所圈的土地,要按政策收回,再出让给有钱而无地的商家开发,使闲置的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

[湘西吉首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