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04-07-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泸溪县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克服了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工业经济下滑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据测算,上半年全县实现GDP37584万元,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79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5452万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13253亿元,增长9.3%   。

    第一产业增速加快,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今年以来,泸溪县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各项政策措施到位及时,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加速发展。

    上半年完成农林牧渔服业总产值14857万元,增长4.2%,其中,农业增长11.9%;林业下降0.79%;牧业增长1.3%;渔业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3.55%。农林牧渔服业实现增加值9076万元,同比增长3.9%,增幅超出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同期增速最高水平。

    全县春收粮油面积7.16千公顷,同比增长5.9%。其中春夏收粮食产量785吨,比上年下降10.1%;油菜籽产量9233吨,增长21.7%。上半年出栏肉猪7.34万头,同比增长1.4%;羊出栏1.86万只,下降6.5%;家禽出笼31.58万羽,增长4.4%;水产品产量486吨,增长3.4%。

    受中央1号文件鼓舞,农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扭转了近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不断萎缩的局面并且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完成春夏播种面积20.3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6.1%,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4.24千公顷,增长7.3%;油料0.94千公顷,增长5.6%;药材0.25千公顷,增长92.3%;蔬菜3.2千公顷,增长3.2%。

    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堪忧

    上半年,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205万元,按现价比较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4580万元,同比增长4.3%,较上年同期下滑47.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982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5.5%,降幅达52.1个百分点。从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来看,能源矿产品中,全社会发电量为4188.61万千瓦时,增长13.1%;磷矿石为10992吨,增长23.6%;供电量下降1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产品中,硫酸为30757吨,增长8.3%;农用化肥下降37.8%。冶金建材产品中除铝粉增长66.1%、水泥增长60.3%外,铝、铝材、锌、铁合金等产量分别下降18.7%、30.4%、21%、24.7%。

    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价格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扬,特别是铝、锰加工的原材料增长最快,氧化铝由去年底的2700元/吨增加到现在的4100元/吨,增幅达52%;锰粉由上年的450元/吨猛长到目前的800元/吨左右,增幅达80%,氧化锌也比上年有所增长。而同期成品销售价却相对下降,铝锭由原来的17600元/吨下降到15500元/吨、电解锰由原来的13000元/吨下降到11000元/吨、电解锌由原来的10500元/吨下降到9100元/吨。主要产品价格形成“进高于出”的格局,成本倒挂,迫使部分企业限产停产。二是能源的影响。泸溪县工业生产高能耗的产品居多,今年一季度仍然受限电影响,使大部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进入二季度后取消了优惠电价并且电价上涨0.1元/度,铝、锰、锌等用电大户不堪重负。此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银根紧缩,使部分企业流动资金欠缺难于运转;一些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难以如期完工形成生产能力,相比上年的高增长,今年的工业经济严重下滑。
 
    投资大幅增长,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支撑力量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78万元,同比增长1.6倍,其中:城镇投资13106万元,增长100.3%;农村投资1072万元,增长7.0%;跨地区项目6600万元,增长4.7倍。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0124万元,增长1.4倍,更新改造投资2444万元,增长27.6%。在总投资中国家支持的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573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倍,其中退耕还林完成投资2700万元,占重点工程投资17.2%;22万伏变电站及农村沼气建设完成投资3905万元,占重点工程投资24.8%;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237万元(其中常吉高速路泸溪段投资6600万元),占重点工程投资46.0%;水库除险加固配套及饮水工程完成822万元,占重点工程投资5.2%;疾病控制中心等项目占重点项目6.5%。

    在全社会投资中完成建安工程155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8%。因投资的高增长使建筑业大幅增长,上半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14万元,增长96.6%,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127.1%,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成为全县经济增长重要支撑力量。

    消费需求增长稳健,市场供销两旺

    进入一季以来,虽然各类商品物价不断上扬,但消费市场依然看好,特别是常吉速公路等项目的开工更大地刺激了消费增长。全县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90万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其中县级8643万元,增长15.8%,县以下6847万元,增长13.3%。批零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256万元,增长11.9%,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40.7%,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8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保持较好态势

    虽然工业经济受挫,但总的经济运行质量仍保持较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一是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383万元,同比增长13.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88万元,增长13.93%;财政支出6624万元,同比增长24.04%。二是金融存款不断增长,贷款投放也有适度增加。到5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2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4853万元,增长4.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205万元,增长28.2%。三是工业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上半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9824万元,同比下降5.5%;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4094万元,同比下降0.9%。1—5月份实现利税总额2170万元,下降3.9%,实现利润总额622万元,下降37.9%,亏损企业亏损额1232万元,增亏921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上半年,全县在岗职工11373人,下降2.9%,职工工资总额5707万元,同比增长1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94元,同比增长12.45%,农民人均现金支出481元,增长52.7%。      

    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全年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方面,即是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仍处于以自给性为主的经济,产业化进程不快,成型的农业支柱产业不多,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步伐不快。工业方面,即工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产品居多,对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依赖程度大,易受市场冲击。今年来主要工业产品受原材料进价、运价、电价的影响造成目前的“高进高出、进高于出”的格局,对下半年的工业生产将影响更大。同时宏观政策方面,为防止经济过热,国家适当控制投资规模、紧缩银根,部分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资金偏紧的企业难有作为。

    尽管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些短期和长期积累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但总体上仍是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一是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实行扶贫开发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西经济的发展,今年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重点支持。泸溪属于国家贫困县、西部开发县、库区移民县、又是老工业基地县,对于争取上级项目支持、扩大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二是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大,发展后劲增强。工业上经济增长点多,拉动效应明显。金天铝业公司4000吨铝粉、武溪铝厂万吨铝板材等10多个项目在下半年将形成生产能力投入生产,对工业经济会有一定的拉动。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加大,长吉高速公路、白四公路、浦市日援项目、城乡电网改造、垃圾场、城西开发等全面动工,将极大推动经济增长。农业经济发展条件、发展环境有所改善,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病险水库治理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将加大投入,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鼓励人心,对农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三是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较好。2003年,泸溪经济实现高速增长,GDP增速达11.5%,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上半年来看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仍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从目前来看农业生产来势很好,在不遇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农业经济会有较快的增长,工业生产形势稍有好转,GDP增速仍可回升。

    综合以上情况,初步预测全年GDP可达8.5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5%;第二产业增长15%;第三产业增长9.5%。

[泸溪县统计局 符付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