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的武陵山脉,地形地貌尤为奇特,人文景观厚实独特,不仅具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州委、州政府坚持立足本地实际,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湘西旅游大州的发展战略。为切实发展旅游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湘西州2001至2015年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2年州发23号文件,又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摆在全州“七个”产业发展的首位。
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几年我州的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拉开了序幕。一些重点旅游景区如吉首的德夯,凤凰古城和永顺猛洞河等,旅游热浪迅速掀起,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3年4年时间里,全州的旅游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游客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如2003年全州接待旅游人数达275.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64亿元,分别比四年前的2000年增长了1.99倍和2.13倍。其中吉首市的德夯旅游人数由四年的48万人次增至80.3万人次;凤凰古城的旅游由四年前的30万人次猛增111.16万人次;永顺猛洞河漂流和王村的游客由四年前的41万人次增至58.7万人次,三个重点景区的旅游人数分别增长67.29% 、270.53%和43.17%。
随着旅游业兴起,出有效地带动了全社会支持和配合旅游的积极性,截止2003年,全州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数就达6万余人,开设私人家庭旅馆达300多家,办星级旅游饭店25家,创办旅行社23家,组建专业旅游车队5家,航空和陆地购票代办服务机构出相继配套。
但是,从近些年的发展实践来看,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旅游产业带动战略,即建设一个既具规模,又具有特色的完美旅游大州总体思路和要求,尚有很大差距。首先是旅游产业还远没有成为我州经济支撑的主导产业,2003年全州旅游总收入仅占GDP总量的4.5%左右,份额太小,旅游收入总量排30个少数民族州的第十二位。而云南的迪庆、西双版纳两州,2003年的旅游收入分别占全州GDP总量的74.9%和35.23%,四川阿坝州也占到了40.6%。再者,从接待的旅游人次看,云南的迪庆自治州2003年仅接待游客129.7万人次,游客总量只相当我州去年的47%,则创造了10.24亿元的收入;德宏自治州仅接待游客215.3万人次,游客总量相当我州去年的78%,所创旅游收入为14.07亿元。两州的实际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发展旅游不是单方面的,必须是全方位的。也就是说要同时发展其他相关产业,比如民族特产,民族工艺等等,使游客前来既有看的,玩的,还要有买的。迪庆和德宏两州所以能创造出旅游高回报,其中的奥妙也就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配套的旅游体系。目前,我州旅游业中所存在的差距,说白了一是没有完全形成体系;二是配套服务相差甚远;三是相关产业没有真正形成气候。为此,我建议应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工作。
一、集全州旅游资源之优势,构建一体化旅游体系。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业的发展,并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根,品牌是相当重要的。如海尔集团的冰箱、空调,TCL王牌彩电,蒙牛、伊利奶粉等,所以能走向世界,赢得消费者的信敕,靠的就是品牌。我州的旅游业也是如此,要想真正打造出自已的品牌,就必须要集本区范围内各类旅游资源于一体,构建成一体化的旅游体系。
具体来说,第一:全州上下必须紧紧围绕州里制定的《湘西州2001至2015年旅游产业发展规化》办事,自觉树立全州旅游发展一盘棋的思想,切忌各自为阵,盲目开发建设;第二:必须将全州各重点风景区迅速构建成往返畅通的环线游,使东西南北的游客进入后都不需要走回头路。根据全州目前推出的景点,是否可考虑设计为如下环线游和单日游。
1、 环线游:自张家界进入后,游座龙溪、红石林、宿栖风湖为第一站:栖风湖游、高望界、湘泉酒城、宿德夯观沟火为第二站;凤凰古城、南长城、黄丝桥、宿花垣为第三站;游花垣古苗河、朱镕基总理母校,碗米坡乘船往上游至里耶战国古城遗址为第四站;游不二门公园,猛洞河漂流、游宿王村为终点站,然后离境。反之,也可以以王村为起点,沿上述线路倒游,将古丈栖风湖为终点,最后一部分游客往张家界,一部分从吉首离境。
2、单日游:一是龙山火岩、县城、来峰一日游;二是泸溪县城、沅水平湖一日游;三是永顺小溪一日游。
第三:必须集中全力抓紧旅游沿线公路等基础建设,尽快使用各风景点连接成形,确保环游陆运和水运畅通。
二、集全州名胜、名人之优势,构建旅游品牌体系。
自治州州的山水人文,不仅奇特驰名,而且众多,可谓不计其数。目前已被国家和省认定的有: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顺小溪);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猛洞河);一个国家级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湘泉酒文化城);二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华山、不二门);三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州铜柱、老司城、里耶战国古城遗址);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古城、吉首德夯、古丈栖风湖、龙山乌龙山)。
在名人方面有民国第一任总理熊希龄,文学家沈丛文,画家黄永玉,歌唱家何继光、宋祖英等。我州要发展旅游,就必须借于上述风景名胜和名人优势,一是将所有名胜、名人统一摄制成光碟,公开发行;二是在湘西电视台和各旅游点滚动播放;三是做成广告牌,分别悬挂于吉首、凤凰、里耶和王村各景点醒目之处。同时,规定各大宾馆都必须悬挂风景和名人广告牌。一方面起宣传作用,一方面可吸引游客;四是还可以制成小册子,在各旅游点供游客购买。只要坚持这样做,肯定能打出湘西游的品牌。
三、借传统民族文化之特色,构建规范的迎宾队和表演队。
自治州州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既是外地客所少见的,也是外地游客所向往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围绕服务旅游吸引游客,有目的的组建几支队伍,必将有助于旅游的发展。
一是在州府吉首、凤凰、王村三地,由旅游和文化部门联合组建有民族特色的迎宾队;在里耶组建形似兵马俑式的迎宾队。对二、三十人以上的团队,有意识的进行迎送,这样既可打造旅游声势,又可体现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还可以加深游客的印象。
二是在各景区现场组建成各类型 的表演队,如吉首德夯一样,在凤凰南长城广场,可组织苗族腰鼓、摔跤或龙、狮表演;里耶可组织进行古乐和宫庭节目或土家摆手舞表演等。表演队的费用可在适当提高门票费中一并收取,然后内部再进行分配。这样做,既丰富了旅游内容,也不会引起游客的反感,可谓一举多得。
四、结合各个景区的实际,构建夜间亮化美景。
夜间亮化景色在全国各老旅游区早已有许多先例,如上海的外滩,杭州的西湖和苏州等地的著名景点,其夜景装点十分美丽,的确让人向往。而我州各旅游景区在这方面目前还差得远。就是凤凰的沱江,也还远没有达到亮化的动人夜色。因此,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最好将这项基础工作纳入旅游配套建设之中。比如吉首峒河,可考虑在向阳坝内的水面上,装点十艘左右的各种景色船帜,再将两岸的亮化搞好,供游客和市民观赏,休闲和乘凉。凤凰沱江两岸应增加亮化度,尽量让沿河吊脚楼倒影入江,并应装饰一批夜游船,往返于江中,供游客夜间休闲游。其他有条件的景区也可考虑。
五、结合旅游需要,构建配套的服务体系。
旅游配套服务,是保障游客玩得好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目前现状来看,自治州州的旅游配套服务还很不完善,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很有必要。据统计,全州2003年底,仅有星级宾馆25家,床位14234张,游车87辆,游船297艘,旅行社23个。虽然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其他方面还很欠缺。比如民族特色产品等,目前全州还没有形成规模。
据此,应该把发展民族特色产品,作为拉动旅游,帮助群众致富的重头戏来唱。例如,在王村组建成古丈茶叶和小背娄等竹器一条街;在湘泉城搞一条大小各异的湘泉酒套装品一条街;在里耶办一条战国秦简套装模型和土家日用品精品一条街,供游客观赏购买。
假如我们能在三至五年内,实现上述五个构建,相信自治州州的旅游业必定会有一个大的变化,建设旅游大州的目标必将实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统计局 黄雨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