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毛尖,古丈人引以自豪的品牌。自汉至今,渊源流传,作为列代王朝的贡品,久负胜名。一直以来,古丈人“以茶兴县、以茶兴农”,作为改变古丈县贫穷,落后面貌的途径之一,把茶叶作为古丈县支柱产业,财源项目来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古丈山多,就是因为山多,古丈的发展途径全部放在山上,形成了“潜力在山,优势在山,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在山”。利用山地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支柱产业建设,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特别是2000年以来,古丈茶叶发展状况如何呢?百姓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多少实惠?古丈茶叶的出路在何处呢?带着疑惑和不解,由古丈县委、县政府牵头,古丈县农办,县统计局,县茶叶局抽调人手,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古丈县茶叶发展现状展开全面调查。
茶叶产业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古丈县着力实施茶叶产业化建设工程。在基地建设,品牌打造,市场的开化,产业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调查统计,截止2003年底,古丈县新建良种茶园8680亩,涉及全县10各乡镇54个村,2000多农户。完成低改良种茶园1.2万亩,建成国家认证分的绿色食品基地7000亩,有机茶基地2000亩,良种母本园基地350亩。通过实施茶叶产业化工程建设,古丈县茶叶总面积由1998年的1.2万亩发展到现如今2.1万亩,采摘面积达1.7万亩,其中新开采摘面积5000亩,茶叶总产量达300多吨(不含夏秋茶),茶叶总产值约1200万元。古丈县全县从事茶叶生产和加工的农户约7000户,占农业总户数的25%,比1998年增加1000多户,茶农户均收入约1600元。通过茶叶产业化建设,古丈县已初步建成了茶叶专业村40个,扶持和培育了一批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大户。
茶叶机械配置情况:2000年以来,在大力推行茶叶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茶叶产业化机械也相应的进入了茶叶生产大户的门,加大了古丈县茶叶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茶叶产量,也提高了茶叶的质量,目前古丈县共配置各种茶叶加工机械152台,机械分布在古丈县古阳镇,双溪乡等10多个20个茶叶专业村,对提高古丈县茶叶深加工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古丈县茶叶现状:
一、加工技术参差技术不齐,老茶区古阳镇、罗依溪镇、河西镇、双溪乡的茶农在手工加工茶叶技术比新茶农加工原叶技术过硬,火候把握的好,炒出的茶色、香、味俱全。新茶农大多依赖茶叶机械进行加工除了外型比手工的好看,香味、汤色都远不及手工制做,有学着用手工炒茶的百姓,妙出茶外型黑,无固定形状,有焦糊味,汤色黄色,口感差。
二、价格,2003年以前,古丈县茶叶均价约为40元/斤,2004年茶价开始较大幅度的提升,售价最高达到了180元/斤,均价达到70元/斤。但是,茶叶是季节性产品,茶叶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加工操作过程,而价格却要依赖于变幻莫测的市场,市场价格决定茶农的积极性。2003年以前,古丈县茶叶生产以春茶为主,2004年,因为价格的提升,茶叶需求量增加,百姓在夏秋茶的采摘上也加大人手。市场决定价格,在采摘上可以看出,价格可以影响采摘量,提高产量。
三、劳动力少:古丈县目前可采摘茶叶面积约1.7万亩,如果1.7万亩都可以完全采摘的话(春、夏、秋三季),古丈县茶叶产量就会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古丈县40个茶叶专业村都缺少劳动力而无法全面采摘,因此,古丈县每年茶叶丰产时节,都会有大量的外县民工涌入产茶区,据调查得知,每亩茶叶要完全采摘,须2—3人,古丈县可采摘面积1.7万亩,需求劳动力3.4—5万人,而古丈县现有采茶劳动力约1.5万人(含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动缺口为2—3.5万人,这主要是因为青壮年劳动力长年累月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外县市每年入境采茶约为5000人,且大多分而在河西镇和古阳镇,且外来人口多只采摘春茶。夏、秋茶采摘仍需2万人左右。
四、种植广,面积少:古丈县茶叶大多以村为主,受地理限制,种植散,这里一块,那里一砣,没有形成片壮发展,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打游击一样,没有成形,没有规模。如:双溪乡的蔡家村。在路边可以看见的大约只有100多亩的茶园,而在该村所属的山地里却有400多亩茶园,由于没有连成片,给人的感觉就是种的很多,看到的却很少,不像是一个茶叶专业村。这种情况在古丈县大多数的茶叶专业村都是这样的。
五、采摘量少:根据古丈县采摘传统,我县茶农一般只采摘社、谷雨,清明茶,因为这时的茶叶价格高,而夏、秋两季的生茶基本上是没有人采摘,放之任之,造成了古丈县大宗绿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一亩茶叶的完全采摘需要2-3人,一年按7个月采摘时间算,每3-5天采摘一次,一年可以采摘40-50次,每亩每次采摘鲜叶5公斤(春季)折合干茶2.5斤。夏秋茶每亩每次可以采摘12公斤,折合干茶2公斤。古丈县1.7万亩可采摘茶园一年可以采摘鲜叶约6970吨,可制干茶1133吨。而古丈县每年的茶叶产量在300-350吨之间打转,将近700吨的茶叶等于是留在山上老化,成为茶树。
六、无统一茶样、价格标准:由于没有统一的参照标准,古丈县茶叶的等级区分也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毛尖的标准式样,是一芽一叶,还是一芽两叶呢?毛尖的特级跟一级、二级的区别是什么呢?白毫以什么定级为标准等等问题,因为没有严格的茶叶样式和价格标准,许多收购部门在收购时,常有对人不对茶的现象发生,出现了好茶卖贱价,次茶卖好价的现象,使的许多茶农在生产加工上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
七、以次冲好,扰乱市场:目前古丈县茶叶市场,外地茶,水洗茶,晒干茶,红叶红根茶、油锅茶、陈茶参新等假冒伪劣茶立斥古丈茶叶市场,扰乱了古丈茶叶市场,加之古丈还没有专门的茶叶市场,规范的经营场所和茶叶检验所,也给了外地茶和本地劣质茶一个生存的空间,古丈茶叶的名誉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最近几年来,古丈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化建设,茶叶机械的引进,也对本土特色的手工制做起到了一定的冲击。茶叶加工机械以加工名优茶为主,从外型、口感、香味都不及手工制做。特别是外型和口感上差别很大,如外型,古丈绿茶外型,条索弯曲,色泽黄色稍黑,汤色深黄偏绿,香气持久,而现在的外型,条索挺直,色泽黄色稍带绿,汤色淡黄,香气持久不长,因此,古丈县大宗绿茶在出口时受到阻碍,如某经营户,在提供出口茶样时,按以往惯例1次就可以了,而在2004年却提供了5次茶叶才得以通过,这种情况说明,在大力发展名优机制茶的同时,还要保护传统加工工艺,保持古丈茶叶的原有风格。
八、证明商标使用不规范:古丈县茶叶证明高标“古丈毛尖”本是一个推介古丈茶叶的形象,然而在证明商标使用过程中,近乎滥用。现在走在那里,那个门市部收购点,都可以使用“古丈毛尖”证明商标,无统一使用方法。长此以往的下去,将对“古丈毛尖”形成不良影响,最后导致被取消的结局。
茶叶销售情况:古丈县现有营销大户10多户,经营方式也不同。有主销县内,也有主销省内和省外市场的。如忠秀茶行,主要以外销为主,茶叶销往长沙茶厂和部分大型企业。如吴茗茶行,主销县内,部分销往外县市,但是绝大多数茶行都是以县内销售为主。个别茶行通过省外贸公司出口欧美。销售额约为2400万元。据对销售大户的调查中了解到,古丈县茶叶年销售量约为600吨,而古丈县目前只生产约350吨左右,所销售出去的600吨茶叶中,有差不多一半是外地调入的。古丈县的茶叶在早几年由茶叶公司打开的省内外市场,由于县茶叶公司的改制,失去了现有的市场,特别是省内市场,如长沙,2003年茶叶公司改制,长沙各茶楼,茶行在“古丈毛尖”的销售量锐减。同时网岭茶场,蓝山茶叶逐步取代“古丈毛尖”占领长沙市场。在省外,西湖龙井,福建乌龙茶占据大半江山,古丈茶叶要插足国内市场,善须时日。
综上所述,古丈县茶叶发展过程中,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严重脱钩,各自为战,造成了古丈茶叶产量低,效益不明显。同时,上述的各种情况严重影响茶农生产积极性,加大了农民的心理负担和承受能力。那么,古丈茶有不有发展的前景呢?要怎样面对充满竞争的市场呢?
一、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茶叶产业带
古丈县的茶叶种植多是以村为主、点散、面广、不集中。目前,较为集中的古阳镇、河西镇、罗依溪镇虽有成片开发,但面积不大,形不成规模效益。要形成规模效应,就必须加大种植面积,村与村之间相连,乡镇之间相接,形成链条式产业带,在古丈境内溪河较多,如果在溪河两岸种植茶叶,将会形成约为8万亩的茶叶产业链,或在公路主干线种植茶叶,这样可以在保持水土的同时,还可以体现古丈县“茶叶之乡”的所在和增加一道旅游景观。打造旅游景观可以以古阳河和S229省道为主,在公路、河道50—100米内改种茶叶,形成产业链,这样可以形成以古阳镇为中心,双溪乡、城关乡、罗依溪镇茶叶产业链。以岩槽河为中心的默戎镇、坪坝乡沿河茶叶产业链,同时,河西镇、茄通乡、断龙山乡尚有大面积的闲置土地,如果利用起来,古丈县形成茶叶规模效应将对推动古丈县茶叶产业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加大技术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技术落后一直都是古丈县茶农的一大问题,种植培管跟不上,技术掌握不够,许多地发生了病虫害,烧苗现象不知该如何处理,乱打药、施肥。加大科技人员进乡入户的言传身教,有助于百姓更快更好的掌握生产培育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所遇困难,特别是茶叶制作技术。现在有的茶农根本就不会手工炒茶,茶叶鲜叶多是依靠机械完成加工,甚至是出售鲜叶给会加工的百姓,这样既减少了百姓的收入,同时也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定期的到村组进行炒茶技术培训,这样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的同时,也可以加大百姓之间相互比技术的能力,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人人是专家,户户是行家。
三、保护传统加工工艺,发展名优机制茶
古丈茶叶是用手工炒出来的名气,从古至今,一直受人们的青睐。从2000年以来,用机械制作茶叶越来越多,传统手工一杀青,二揉捻,三收水,四做条,五提毫,六提香味多道工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保护传统加工工艺,势在必行,由传统工艺加工的茶叶色美,白亮显露,味浓,口味纯正,而机械茶口感等各方面都不及手工炒作,古丈县在推行名茶时应由手工茶为主导,机械茶为辅,大宗绿茶以机械加工为主,手工为辅,这样既保护了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和传统茶叶式样,还可以提高大宗绿茶的生产能力,同时提高生茶加工能力。
四、制定茶叶等级标准和茶叶标准式样
一种产品都有自已独特的式样和标准,就茶叶产品来说吧:西湖龙井为扁条型,乌龙茶为圆球型,海南苦丁茶为圆柱型,从古至今,古丈毛尖没有固定的式样,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成为古丈毛尖的传统式样,2002年,古丈县茶叶公司启动了古丈茶叶式样项目,并进行了采样,筛选,进展较为顺利,初步把古丈毛尖式样定为条索状。但是2003年,茶叶公司改制导致这项工作半途而废。茶叶等级标准也是销售环节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等级不同价格。制定等级标准,这对茶农来说是一种鞭策,促使茶农在加工环节中提高质量要求,特别是社、谷雨、清明茶等级标准要求特别严格,让茶农意识到,炒不出好茶叶,就卖不出好价钱。
五、建立茶叶专业市场
一直以来,古丈县都是在县城河街进茶叶交易,一般都集中在早上7—9点,买茶的农民站在交通要道上讨价还价,这样即影响了交通,也造成诸多的安全隐患,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集现场加工作坊,专业门面,统一管理,集团销售的专业茶叶市场,也是势在必行。专业市场的建立,可以减少农民在集市面上上的逗留时间,增加采摘量。可以参照(考)好茶的基本标准,也给外地客商提供一个认识、识别古丈茶叶的学习基地。同时给客商一个多项选择的机会。
六、加大在茶叶食品的投入
茶以多种药用功能而被世人所接受,古丈县猛洞河天然植物制品公司生产的茶多酚,儿茶素等高档保健品行销欧美市场,而在国内市场却难以立足,除了这一家茶叶深加工企业以外,古丈县就没有第二家茶叶产品加工企业,现在市场流行的茶饮料,全国销售量最大,市场前景广阔,而古丈县具有取之际不尽的水源,优质茶源,为何就不能建一个茶叶食品的企业呢?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打造一个属于古丈的绿色品牌。
七、旅游产业推动茶叶发展
随着上年来,古丈县在旅游业做出很大的努力,在做出努力的同时,古丈县没有把自己的拳头产品——茶叶给一起推销出去,众所周知,旅游是一个朝阳产业,且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会衰败,旅游的兴起,同时也带动了第一、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良好良性循环,我县推生态旅游系列,那作为绿色食品的茶叶,也就可以在推介旅游资源的同时推介出,另一种好处就是,游客是免费的活广告,宣传者,每位游客带一盒古丈茶出去,古丈茶叶名声就多一点,这样古丈茶叶品牌将逐步占领国内外市场。
八、加强宣传力度
宣传是一种产品进入市场的起步,是留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打好宣传牌,无疑于对产品提高了一个档次,上了一个品味,古丈茶叶近年来的广告效应不是很明显,参加茶评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大型活动,所得的奖励,只是专家对古丈茶叶的肯定和认可,而在消费者心理难以形成消费观念,更多的是不知道有“古丈毛尖”这种质好、味浓的茶叶,这足以看到,“古丈毛尖”在国内的知名度远不及龙井,碧螺春、乌龙等名茶,加大加强“古丈毛尖”的宣传力度,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古丈毛尖”品牌。抢占尚未完全形成的茶叶行业大市场,时不可待。
[古丈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