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始终突出“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这一主体, 大力弘扬“保靖精神”, 努力扩大内需,积极刺激消费,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的良好态势。1-9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12万元,同比增长11.9%。
一、消费品市场的结构变化特点
1、从城乡结构看,县城零售额占全县零售额比重逐年增加。2002年,县城零售额占全县零售额比重为46%;2003年,占全县零售额的比重为47%;2004年1-9月份,占全县零售额的比重达到48%,三年时间上升了3个百分点。
2、从行业结构看,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我县娱乐、餐饮、服务业发展较快,既有便民小吃,又有高档次、高规格的宾馆、酒楼、饭馆,全县餐饮业消费红红火火。1-9月份,全县餐饮业零售额1600万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3%,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8.2%。
3、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仍占主导地位。1-9月份,个体和私营经济零售额10007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5%。
二、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1、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社会购买力有所增强。1-9月份,全县在岗职工人月均工资总额99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6%。另外,国家较大幅度提高公务员工资和事业单位职工增加补贴津贴以以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这对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增加即期消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定比例的新增购买力转化成了实际消费。同时,全县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降低农业税税率以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的及时到位,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1-9月份,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15元,同比增长22.8%。
2、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消费热点不断凸现。一是城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成了居民的主要投向。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享受型生活特征增强,居民精神消费的需求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消费硬件设施----家庭高技术电子产品的配备与日俱增;二是消费向天然、舒适、安全的方向发展,绿色消费成为时尚,农民生产的新鲜果品、蔬菜、粮食,以及反季节农产品,是大部分城镇居民所青睐的,再如近年来迅速兴起的矿泉水消费,粗略调查,全县每日消费不下800桶;三是消费的高档、情趣、个性化趋势明显,从着装的变化上最能容易看出以上趋势,如今的服装样式与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在服装的质地、面料上,还是在服装的做工、点缀、装饰上,都是考究之至,而且标新立异的服装越来越多。
3、企业促销活动对活跃零售市场的作用明显。商品促销活动对激发消费气氛、带动市场旺销起到明显效果,商家们巧抓商机,利用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如优惠打折、让利、抽奖、赠品等,营造出浓厚的消费氛围,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如福旺多超市、顺天福超市节日促销活动就办得有声有色,活动期间平均每日的销售额是平常的5倍;县城各家电批零商开展的以旧换新促消活动, 不仅扩大了厂商的销售量,而且也使众多的百姓得到了实惠;另外,各商家实行反季节促销活动,夏季推出羽绒服、羊毛衫等反季节商品,实行半价销售、打折销售活动;在春节期间,针对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不少商家对家用电脑、图书等学生用品实行打折促销,扩大了假期文化用品销售。
4、多种经营业态竞相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繁荣。近年来,贸易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店铺经营柜台售货,发展到现在的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的市场竞销格局。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发展规模较大的超市3个,各种专业店、专卖店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提高企业营销的组织化水平,同时强化企业服务意识,这对加快商品销售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县烟草公司实施的卷烟配送服务, 不仅方便了卷烟零售商, 而且有效杜绝了假烟市场。
三、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农村市场启动乏力。近年来,我县为启动农村市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大。这固然有旅游、交通、外出务工等方面原因导致农村购买力在城市或外地市场实现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增速不快,尽管我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有所增长,但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仍然相差较大,今年1-9月份,全县农民现金收入不足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另外,农村消费环境不理想,不利于农村市场进一步发展。农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许多商品的使用条件还不好,且商品售后服务差、维修网点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对技术含量高的家电商品的购买欲望。同时由于市场管理水平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2、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居民储蓄、投资意识增强,分流了一部分购买力。消费需求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即期收入,还取决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而有关收入的预期又与人们对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的预期密切相关。面对分流、下岗以及住房、子女教育费用支出的日趋增长等压力,人们不敢放手消费,同时老百姓的投资意识也日益增强,个人购买保险、不动产等不断增加,投资渠道更为宽广,这些都加剧了居民购买力的分流。
3、企业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整体偏低。部分商贸企业宣传承诺的服务质量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营理念难以跟上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商家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忽视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致使居民不敢放心地去消费,消费信心受到了一定影响。
四、建议及对策
1、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发展畜牧、水产、林果等优势产业,切实抓好农产品销售。扶持农民办企业,并从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农民通过工商致富,增强农村购买力。要加快农村市场建设,规模以上贸易企业可在离城区较远、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较大的镇驻地,发展各种消费品超市,实行连锁经营,活跃农村消费品市场。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要确保离、退的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对符合条件的城镇贫困居民,要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对农村特困户,通过村集体或其他形式给予救助。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另外要增加教育投入,有效抑制学校的乱收费,从而减少教育支出,促进居民消费。
3、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活跃消费市场。一是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有计划地发展大中型超市, 积极引进仓储式商场经营模式,引导企业由单一行业向多行业发展,由城区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拓展经销范围和规模,抓住名、优、新、特商品,扩大流通,活跃消费市场。
[保靖县统计局 陶秀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