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的扶持引导,积极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市场需求的拉动,作为我县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势头良好,企业生产稳定增长。
一、规模以下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1、企业产销率稳步上升。据抽样调查,1-9月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3993万元, 同比增长15.2%,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395万元, 同比增长11.4%,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472万元,产品销售率为94%,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2个百分点。
2.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不高,要吸收大量的一般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调查显示,74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2752人,其中来自农村的多达2471人,占就业总数的9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农民增收等问题发挥作重要作用。据调查,本季比上季新增就业人员167人, 同比增长6.7%。
3、小规模企业迅速成长。据工业月报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9月份,原属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框中的7家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超过了原先界定的规模以下限额,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下企业单位数的9%,其中部分企业的产值已过千万元。
4、个体经济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县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促进个私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断营造个私经济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被调查的1780余户规模以下企业中,个体工业份额占94%以上,1-9月份个体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7%,高于全部规模以下企业增速2个百分点。
5、区域化经济凸现。随着规模以下工业的发展,各地依托自身的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工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经济格局,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如毛沟、复兴的锌锰加工冶炼业, 迁陵、野竹坪的日用陶瓷制造业, 昂洞的精石灰生产业, 比耳的竹器编织业, 夯沙、葫芦的五氧化二钒冶炼业等,依托当地资源形成的特色工业乡镇层出不穷。这些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规模以下工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虽然陆续出台了相关优惠扶持政策,融资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小企业信用度低,且大多数企业不参加资信等级的评级,因此资金紧张得不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扩大生产、更新设备、引进人才。据3季度景气调查结果显示:41.8%的企业要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增加融资渠道,以缓解小企业资金短缺现象。
2、行业内部过度竞争影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发展。去年以来随着原材料和燃料的价格大幅上扬,小企业产品销售价格并未随之大幅上涨,而是小幅提升、持平甚至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小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只能以价格优势争得市场,由于相当部分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生产,销售途径相对固定,加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同行业的生产厂家相对较多,企业在价格定位方面一般难以左右,因此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小企业也只能是薄利多销,不利于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据3季度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行业内部过度竞争, 其认同率达68.2%。
3、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产品生产成本,企业效益下滑。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我县1-9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6%,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仍维持在较高价位,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21个月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据样本点资料显示,1-9月份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为14.4%,远远低于销售收入增幅。
4、家族化管理导致企业市场开拓不力和科技投入太少。规模以下工业大多是个体工业和小型企业,业主的素质相对较低,加之传统的“作坊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了他们疏于成本、营销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忽略企业的科技投入和市场开拓,更谈不上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接轨。据调查资料显示, 62.3%的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够,58.7%的企业设备技术比较落后。
5、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据了解,今年我县电网用电缺口高达3.7万千瓦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22%,增幅仅次于花垣县, 位居全州第二,眼下已成为全州最缺电的县市。毛沟、复兴尤为紧缺,而相当部分规模以下小企业和个体户用电与居民用电是同一条线,因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电力基本没有保证。
6、小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由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环保的重视,“五小”企业得到了有效治理,大部分小企业对当地环境基本没有影响,但不排除受目前能源和原材料紧缺影响,加之基层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和急于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吕洞山区出现了“五小”工业死灰复燃的苗头,一些污染较重的小型冶炼企业增势较大, 目前州委州政府正着手治理小规模五氧化二钒企业, 我县夯沙、葫芦的五氧化二钒冶炼企业随时有被关闭的可能。
三、促进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集群经济。各地应以传统产业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辐射作用强的龙头企业,起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要充分发展园区经济,利用建设和整合工业园区的机遇,以优惠政策和宽松的环境吸引更多的小企业和个体户进入园区,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发展环境,引导他们走向企业集群之路,朝着大产业链方向发展。
2、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融资困难是制约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灵活多样的贷款制度,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扶持作用,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手段,缓解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同时应尽快推出规范发展规模以下工业信用担保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相应的信用贷款专项资金及风险偿贷机制,切实解决规模以下工业融资难的问题。
3、更新观念,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小企业整体素质低下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者须尽快走出家族式管理框框,补充更新知识,主动接受先进管理观念,不惜代价引进人才,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服务于企业。要把传统的经验管理与现代的科学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管理效益。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县乡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将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为企业输送具有一定技能的可用之才,鼓励外出成功人员回乡创业,以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保靖县统计局 彭书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