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份湘西自治州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 时间: 2004-10-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快发展步伐,保证了全州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协调、健康发展。

    一、国民经济继续稳定发展

    今年1-9月,我州国民经济总体继续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州实现生产总值67.35亿元,同比增长8.4%,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27亿元,增长3.3%,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11.9%,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25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同期略缓。
从8个县市情况看,1-9月,生产总值除龙山县因龙烟影响为负增长外,其余7县市增速均高于全州水平,发展较快的有花垣、吉首、保靖、泸溪、凤凰县市,同比增长分别为20.9%、11.2%、10.4%、10%和10%,永顺、古丈县分别增长9.8%、8.9%。

    (一)三次产业呈现较快增长

    1、第一产业稳步提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以来,我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各项支农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加之农产品价格上涨等积极因素,有力地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州农村弃荒复耕现象明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连续几年的下降势头得到遏制,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力度加大,农业产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全年粮食产量呈恢复性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80万吨,同比增长2.4%。林业生产加速发展,全面完成2003年度计划任务100万亩的退耕还林冬造任务,完成了上年造林补植面积34.3万亩,预先安排提速的50万亩退耕还林计划已实施59.8万亩;启动了5万亩的世行工程造林、9000亩的国债资金造林工程。畜牧水产生产势头良好,前三季度牲猪饲养量193.6万头,牛饲养量53.2万头,山羊饲养量87.6万只,家禽饲养量735.5万羽,分别增长3%、2.8%、0.7%、2.4%;发展网箱养鱼3000多口,面积达8914平方米,名特新优水产品种类增多,实现水产品总量6599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8%;全州人工种草发展4万亩,由于今年猪禽产品市场价格上扬,农村规模养殖大户队伍不断扩大。

    2、第二产业继续增长。我州工业企业努力克服电力紧缺、原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积极抢抓市场机遇,开足马力生产,工业生产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推动我州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月,全州完成工业总产值54.9亿元,增长23.6%,实现工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14.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7亿元,增长9.9%,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增长20.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6.9个百分点。从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运行看:一是重工业增速继续高于轻工业,中央、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明显好于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国有工业小幅度下降,集体工业平稳增长。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1亿元,增长40.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4亿元,下降20.4%;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5亿元,增长66.9%,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亿元,增长11.4%,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4.8亿元,下降1.7%,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2032万元,增长25.5%。二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原煤增长31.7%、铁合金增长20.9%、锌增长10.7%、硫酸增长34.4%、发电量增长61.8%、供电量增长8%、水泥增长5.8%。三是支柱行业加快发展。在我州工业的24个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呈上升态势,其中工业增加值增幅较大的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74.3%,纺织业增长3.6倍,饮料制造业增长59.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0.8%,医药制造业增长1.1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5.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4.9%。四是工业企业出口来势好。尽管受交通运输的影响,但随着市场行情的转暖,矿物制品出口形势依然看好,全州工业产品实现出口交货值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出口1.1亿元,增长22.9%。

    3、第三产业发展看好。第三产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内部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批零餐饮业均呈快速的增长势头;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对我州的第三产业结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9月,全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25亿元,增长9.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住宅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14.7%、8%、6.7%、3.6%和8%。交通运输、邮电事业繁荣。1-9月,全州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35.12亿吨公里,增长16.4%。邮电业务总量5.62亿元,增长15.4%,移动电话用户已达26.4万户,增长61.4%。市场销售稳定增长,新型业态显现活力。1-9月,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快4.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明显快于农村。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18 万元,增长13.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1.9万元,增长10.5%。分行业看,餐饮业零售额增长明显快于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7.28亿元,增长11.2%;餐饮业零售额4.92亿元,增长19.4%。同时,活跃在我州的各种形式的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等新型业态,对于推动我州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1-9月,全州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25.66万人,增长91.3%,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增长115.2%。

    (二)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

    1、实现扭亏增盈,工业企业效益明显。1-8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4.7%;实现利税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60.3%;实现利润为8730万元,扭转了上年高达4774万元的亏损局面。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1.77%,同比提高26.2个百分点。具体反映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为:总资产贡献率为6.14%,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3.96%,资产负债率为61.57%,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2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9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5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6.43%。这七项指标中有四项指标比上年有所提高:总资产贡献率提高1.3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0.3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4.9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3.8%。

    2、财政收入较好,金融形势稳定。1-9月,全州完成财政总收入5.64亿元,增长15.4%,完成年度预算的70.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增长25.3%,完成年度预算的65.8%;上划中央“两税”1.92亿万元,下降1.6%,完成年度预算的73.5%;上划中央所得税6588万元,增长50%,完成年度预算的78.2%。税收收入中主要税种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如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和契税等,分别增长31.5%、20.3%、32.3%、114.7%、66%和13.9%。在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各级金融机构按照国家的货币信贷政策,继续保证了信贷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到9月底,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8.1亿元,比年初增加14.7亿元,增长14.2%。其中,企业存款22.5亿元,比年初增加1.8亿元,增长8.8%,财政存款5.6亿元,比年初新增2.3亿元,增长67.3%,城乡储蓄存款78.6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增长15.8%。各项贷款余额107.6亿元,比年初增加7.3亿元,增长7.2%,其中:用于工业的短期贷款为23.7亿元,比年初增加4976万元,增长2.1%,中长期贷款31.4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增长12.5%。

    3、物价温和回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以来,我州物价总体上呈现温和上升态势。1-9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4.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8.5%。分类价格指数走势各异,食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两大类支撑着我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上行,政策性调价起着推动作用。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3.4%,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1-9月,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8元,增长11.8%。其中人均工薪收入3048元,增长11.7%,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人均698元,增长1.8倍。1-9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067元,增长8.4%。今年以来,由于农产品价格恢复性上涨,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加之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1-9月,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09元,增长13.8%,增幅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的一产业收入大幅增长。1-9月,农民家庭经营的一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478元,增长27.4%,增幅同比提高20.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收入213元,增长29.8%,牧业收入216元,增长18.5%。1-9月,全州农村居民在外从业等工资性收入人均282元,增长8.4%。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应关注的问题

    1、工业企业增效形势不容乐观。从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因素来看,首先要继续经受工业产品“高进高出”的直接考验。1-9月,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7.9%,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两者价格落差达6.1个百分点,进出价格双高的格局并没有扩宽工业企业盈利空间,相反进价增长高于出价增长的形势使盈利空间有缩小的危险;其次要继续面对企业增长方式转换缓慢的问题,工业企业粗放式经营问题依然突出。从企业数量来看,资本、资源主导型多,技术、高附加值主导型少。9月末,全州涉及煤炭、金属矿采选、金属矿冶炼及压延、纺织、建材等主导行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31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8.2%,由于这些行业产品科技含量相对不高,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效益受市场需求的变化波动较大。第三,开始面临产销脱节的困境。今年以来,由于运能与运量的矛盾以及成品燃油价格的上涨,造成交通运输比较紧张,导致工业企业产品库存积压现象严重。1-9月,我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8%,比上年同期下滑了2.6  个百分点。产销的不协调,将进一步缩小企业赢利空间。而赢利空间所承受的挤压,必将影响工业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对我州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下滑现象突出。1-9月,全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11.1%,第二季度增幅比第一季度回落了24.4个百分点,而1-9月又比上半年下滑了4.5个百分点,与上年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形成强烈反差,这是我州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出现的连续下滑现象,投资乏力开始显现,进而抑制了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州前三季度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18亿元,仅增长3.9%,低于上年同期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增量投资不足,新开工项目特别是大型项目同比有所减少。1-9月,全州344个施工项目中,新开工项目为198个,占全部施工项目总数的57.5%,远低于上年同期65.8%的比重,500万元以上项目本年新开工199个,占全部施工项目总数的57.8%,也低于上年同期62.8%的比重。二是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因前期准备不足或资金安排问题,进展比预期迟缓,甚至有的出现停工现象。2004年我州在建项目年度计划为34.9亿元,完成投资额24.01亿元,9个月的时间已过,只完成本年计划的68.8%。三是中央、省属企业考虑投资、回报等因素而大幅压缩投资。1-9月,州电业局、州移动公司、州联通公司、州电信局、州邮政局等单位共完成投资2.0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四是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一些重点行业如钢铁、水泥、政府部门的楼堂馆所等项目不允许上马,加之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全国性的投资过热,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投资成本加大,准备投资的项目望而却步。如房地产开发投资受贷款政策收紧、建材价格上扬、资本准备金提高等各种因素影响。1-9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4亿元,增长50.5%,远低于上年同期101%的增幅。

    3、信贷紧缩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在宏观调控趋紧的形势下,新增贷款总规模进一步缩小,贷款规模紧缩和各银行受存款准备率上调影响而可用资金相对减少,信贷投放受到的影响程度加剧。1-9月新增贷款7.26亿元,比上年少增5.14亿元,下降41.5%。其中,中期流动资金贷款7.93亿元,比年初减少3597万元,而上年同期却新增1.46亿元,用于技术改造的贷款仅为2238万元,比年初没有新增。1-9月我州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同比下降31.6%,企业流动资金减少,在一定程度影响生产正常开展。我州更新改造完成投资3.85亿元,同比下降39.4%,银行贷款是更新改造建设资金的主渠道,我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三大支柱之一的国内贷款,比上年同期下降59.6%。信贷趋紧的金融环境,对我州工业企业的生产运行以及投资项目的建设制约作用开始明显起来。

    4、影响居民增收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影响了农业效益。1-9月,全州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受其影响,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长20%,其中,购买农业生产资料费用上涨20%,购买牧业生产资料费用上涨41.8%。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已在一定程序上“吞噬”了种粮直接补贴、降低农业税等国家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也在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季度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了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与上年同期比,我州食品类价格涨幅达到10.7%,影响居民消费总水平上升5.2个百分点,给部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带来了影响。1-9月,部分低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用于购买大米、食用油和蔬菜等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类的支出平均每人每月就要增加20-25元,使原本就有限的收入更为紧张。

    三、两点建议

    1、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扩宽投融资渠道。一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继续加强农业、工业等基础产业建设,加快交通运输、能源、通信、生态环保、城市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着重抓好省、州重点建设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新开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对西部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往国家和省里活动,汇报项目情况,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加大本地资金的筹措力度,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三是加快拟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工作,落实好项目外部建设条件,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快项目启动速度。四是全面落实国家确定的各项财政政策,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严格控制非重点、非生产性财政支出,节约资金保重点建设,增强财政对投资的引导作用。金融部门要继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贷款发放进度,力争保证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和工业生产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五是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拓展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民间资本的进入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提高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对技术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的民间投资项目,要予以重视和支持。

    2、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加快农民收入增长。抓紧制定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做好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的工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引导和帮助农民围绕市场需求,提高农业产品的档次,着力在特色、优势产品上多下功夫;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把扶持农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扩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模式,理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分散经营成本;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网络,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继续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控制农资价格继续上涨,同时要严历打击和查处出售假冒伪农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程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