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五十五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我州经济都是解放以后白手起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1949年解放时,全州生产总值仅6733万元,人均59元。到2003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82.6亿元,比1978年增长4.1倍,平均每年递增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7亿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1.2倍、12.6倍和5.8倍;人均生产总值达3118元,比1978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5.4%。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全州可用财力紧张状况有所缓解,2003年,全州地方财政收入4.14亿元,比1952年增长61倍。金融杠杆作用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各项存贷款年年上新台阶。2003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3.4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0.9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经济有较大发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4.31万公顷,增加到2003年的8.23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63%。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9万千瓦。2003年,全州实现农业总产值36.1亿元,比1949年、1978年分别增长4.9倍和1.5倍。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资金扶持的帮助下,通过实施西部开发和扶贫攻坚,全州实现了99%的村通电,公路通村率达85%,电话通村率达74%,广播电视通村覆盖率达99%。科技兴农步伐加快,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粮食总产量2003年全州达到78.1万吨,是1949年的3.3倍,比1978年增长19%,正常年景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2003年,全州油料产量达8.7万吨,比1949年、1978年分别增长45倍和9倍;水果产量26.9万吨,增长138倍和57倍;大牲畜年末存栏47.5万头,增长2.1倍和1.1倍;生猪出栏118.3万头,增长8.1倍和2倍;水产品产量1.8万吨,增长28倍和27倍。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全州贫困人口由1984年的156万人降至15万人。
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建国以来,尽管我州工业发展历经坎坷,几经曲折,有些年份起伏较大,但总的来看,工业生产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3年全州实现工业总产值67.4亿元,比1978年增长14.8倍,年均递增11.7%。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03年原煤产量9.7万吨,比1952年增长64倍;发电量7.1亿千瓦时,增长4436倍;水泥55.3万吨,比1970年增长134倍;饮料酒0.4万吨,比1962年增长12倍;卷烟4.6万箱,比1978年增长2.8倍。“九五”时期以来,工业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对工业企业进行了买断、租赁、股份合作制等不同形式的改革改制。目前,全州138家国有企业中有66家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制。通过改制,非国有工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力增强。2003年,全州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8.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2%。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加强。全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机遇,上争项目,外引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9亿元,相当于建国以来至1994年的全部投资总量,加快了我州交通、能源、通讯、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25.9%。现在是程控电话通城乡,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邮电通信跨越发展,昔日我州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状况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城乡市场空前繁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州商业市场星罗棋布,店里商品琳琅满目,流通领域异常活跃,城乡市场一片繁荣景象。2003年,全州集市贸易市场由1978年的164个,发展到现在的184个,集市贸易年成交额达60亿元,比1980年增长151倍。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各路商贾云集,购物活跃。2003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亿元,比1978年增长 27倍,年均递增4.1%。对外贸易、招商引资成就显著。通过对外贸易、境外贷款、接受援助、引进外资,加快了我州经济发展。2003年,全州进出口总额达8886万美元,比1988年增长90倍,年均增长32.5%;引进外资1513万美元、内资7.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五十五年来,我州依靠各种力量吸引和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业科学培管,品种改良,工业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攻关,为我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教育坚持以普教为基础,积极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了课堂、电视、函授、培训、网上教学等多种开放式教育网络。到目前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382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比1978年增长11倍,每万人在校大学生72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空前高涨。目前全州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9.6%,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62.9%。全州人口平均寿命由建国前的34岁延长到目前的71岁。改革开放后,人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生活水平变化最大。据抽样调查,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238元,远远高于建国初期水平;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1元,比1978年增加1267元,增长9.5倍,年均递增9.8%;全部职工年均工资9194元,比1978年增长16.6倍,年均递增1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7.9亿元,比1996年增长2.2倍,年均递增17.5%。随着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由饱暖型向营养健康型方式转变,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综合科 杨明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