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土地 势在必行

来源: 时间: 2004-11-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随着我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与土地的矛盾,发展建设与土地的矛盾已日益尖锐。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2003年这25年间,我市耕地面积以平均每年51.92公顷的速度减少,因此,保护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遏制土地减少的速度势在必行。

    一、我市耕地经历了两增两减的变革

    1978年至2003年25年间,我市可耕地面积经历了两个明显增长时期和两个明显减少时期。第一个增长期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全面实施,及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为解决温饱,人们拼命的开荒造田,可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9518公顷增至1982年的9666公顷,4年间平均每年增加耕地37公顷。第一个减少期是1982年以后,由于各种农产品过剩,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不少农户耕地抛荒,进城打工,加上当时正处于工业发展时期和基础设施大改造时期,建设用地迅速增长,1983年至1987年5年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由1982年的9666公顷降至1987年的9049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123.4公顷。第二个增长期是1987年以后,由于先期耕地下降速度过快,从1988年至1994年间我市耕地面积又经历了一个恢复时期,耕地面积又逐年增长,到1994年,耕地面积增至9360公顷,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耕地44.43公顷。第二个减少期是1994年以后,我市城市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时期,用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近年来大面积退耕还林,没有可开垦的地进行补充,因此,我市耕地面积只会下降而没有回升的可能。1994年至2003年我市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比改革开放初期的速度还要快,以平均每年126.67公顷的速度减少。

    二、耕地与人口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初期,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下,我市耕地面积在1982年为9666公顷,按当时全市总人口计算,人均为0.8亩,按农业总人口计算,人均为1.11亩。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不断增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到1987年,按全市总人口计算,人均为0.66亩,按全市农业总人口计算,人均1亩,而到1994年时,按全市总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还有0.57亩,按农业总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有0.95亩,但1994年以后,耕地面积减少加速,到2003年时,按全市总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3亩,按农业总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78亩。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增长较快,同时也受近年来大面积退耕还林和城市化建设用地量大等因素造成,这种发展势头若不尽快控制,人与土地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凸出,具体到个别家庭矛盾就更凸出了,据调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新组成的家庭,人与土地的矛盾特别凸出,一个四口之家仅靠结婚前一个人的几分承包地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是远远不够的。城郊农户人与耕地矛盾就更为凸出。如:吉首乡的云庄村、光明村、砂子坳村、雅溪村和万溶江乡的营丰村、接丰村、胜利村、小溪桥村、蔬菜村等,很多家庭是无地可耕,由此可见,人与土地的矛盾已尖锐地摆在了全市人民的面前。

    三、保护土地、合理使用土地刻不容缓

    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43亩,以后各方面建设还需要大面积的用地,吉首要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人口会逐年增加,到那时,人均耕地面积将会大幅下降,而目前我市现有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全市人民的需求,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已大量依赖从外地调进,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市土地价值将会大幅升值,用寸土寸金来形容也不过分。目前,全市上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土地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规范土地管理制度,对近几年来手续不全,私下买卖,乱建乱占土地的行为进行全面清理,该拆的坚决拆,该退的坚决退,该处理的坚决依法严肃处理,达到教育和提高全体市民保护土地爱护家园的意识,使全体市民从思想上真正做到依法使用土地,合理使用土地。从现在起,全体市民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每一寸土地,爱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吉首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