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规模工业生产形势严峻

来源: 时间: 2005-04-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一季度,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273千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4%,形势比较严峻。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6362千元,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631千元,股份制企业增加值3203千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77千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16.2% 、17.9%、40.6%、93.4%。几种主要工业产品除棉纱和棉布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一、停产企业多。23家规模工业企业一季度停产的达9户。大继成化工有限公司和大洋化肥有限责任公司3月份才开始生产,湖南本草制药有限公司3月份才试生产。众多的停产企业和部分企业生产不正常严重影响了全县的工业生产。
    
    二、企业规模小。一季度,规模工业企业产值上500万元的企业仅有永顺电力公司一家,产值过百万的企业也只有锦帛钰纺织、湘隆机械、猛洞河万源水泥、大洋化肥、茶油公司5户企业。
    
    三、企业改制任务相当大。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无线电厂等10工业企业因资产难变现、人员难安置,产权制度改革难以启动。另外,前港公司、湘隆机械公司、水泥厂等改制企业因遗留问题未有效处理,不时对企业的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四、企业普遍反映电煤、运力形势严峻,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供电不足、用煤紧张、公路限载是当前企业反映最多的三大问题,其中电力瓶颈制约最为严重。据调查,1-2月,全县工业共需供电负荷400万千瓦时,实际供电量仅243.7万千瓦时,仅占全县用电量的29.7%,工业用电价格比全州水平每度高出0.1元左右。频繁拉闸限电使得冶炼、铁合金、水泥等高耗电企业无法正常生产,蒙受损失。同时,煤价大幅上涨,由去年的250元/吨上涨到360元/吨以上,且供不应求,万源水泥、万坪火电厂等耗煤较大的企业经常处于半停产状态。运力方面,由于公路限超,平均运价同比上涨了15个百分点,使得一批重点企业产品积压,流动资金被占用,运转艰难。
    
    五、企业发展资金难以筹措。今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规模紧缩,企业融资困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如湘隆机械有限公司设备更新计划受阻,万源水泥15万吨水泥生产线改造项目难以实施。 
    
    永顺县政府为了振兴工业,狠抓新上项目、园区建设、改革改制、优化环境,工业经济后势喜人。
    
    一是矿业开发有望成为今年工业增长的最大亮点。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矿业开发有了突破性进展,实现开门红。桃子溪铁矿开发项目正式签约,可望年内投产,金瑞克炉业有限公司顺利投产运营,万民凌云铅锌矿、永茂镍钼矿开发按期动工,万坪(万民及毛坝)煤矿开发项目正在积极运作。预计上述矿业项目年内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应在情理之中。
    
    二是园区经济效应逐步显现。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规划建设猛洞河经济开发区生物制药工业园区、石堤民营小区、万坪工业小区、永茂矿业小区,重点打造猛洞河经济开发区生物制药工业园,现已初具雏形,本草制药完成了GMP认证;湘酒鬼玻璃头瓶盖加工生产线正式签约,完成了厂址筛选;蒿白伤湿气雾剂及紫杉醇植物单体萃取生产线、茶皂素加工等两个工业项目挤进了湘西地区开发重点产业项目笼子。预计年内园区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
    
    三是传统产业通过改制重新释放出活力。通过破产、公司化重组、民营化改造等多种形式推进企业改革工作,永纺厂、水泥厂、一机厂、中药厂、前港公司、大继成公司等骨干企业改制基本到位,其生产积极性明显高涨,产值、销售收入、技改投资、利税等规模效益指标均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
    
    四是破解经济环境有新举措。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破解企业难堪处境的办法,继续推行县级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关心、支持和帮助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组建“工业经济110”,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设立工业发展基金,重奖招商引资和纳税大户;把电力体制改革列入企业改制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努力解决电力瓶颈;积极构建工业运输绿色通道,降低工业运输成本,对万源水泥、锦帛钰纺织等10户县内重点工业企业发放了“重要工业物资运输专车”绿卡10张。 
              

[永顺县统计局  张小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