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来,保靖县委、县人民政府把“主攻工业”作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来抓,以工业园区为平台 ,以锌锰电力为主导,举全县之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在有一定基础和交通方便,能源相对充裕的毛沟镇、复兴镇、龙溪乡、拔茅乡开发建设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集中连片发展工业经济的成功之路,为推进本县工业化进程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基本情况及工业化进程的基本估价
2004年末,保靖县共有工业企业109家,其中规模工业34家,个体工业1837户。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3596万元, 比2001年增长122%,年均增长 1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89230万元, 比2001年增长180%,年均增长 22.8 %。实现工业增加值36181万元, 比2001年增长170%,年均增长21.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821万元, 比2001年增长190%,年均增长23.7 %。从工业布局来看,四大工业园区支撑了整个保靖工业。2004年四大工业园区完成总产值93288万元,比2001年增长 123 %,实现增加值29713万元,比2001年增长172 %,年均增长 22.2 %。四大工业园区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82%。从经济类型来看:民营经济高速长,跃据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2004年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68123万元,比2001增长74%,年均增长17%。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6.4%。从工业结构看:锌、锰、电力成为保靖县的主导工业。2004年电解锌冶炼业,完成产值23075万元,比2001年增长63%,年均增长 10.2 %;铅锌浮选业,完成产值10025万元,比2001年增长165%,年均增长28.3%;电解锰冶炼业,完成产值32750万元,比2001年增长23.5倍,年均增90%;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19317万元,比2001年增长6.3倍,年均增49%。锌锰电力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167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5.5%。
按照国际贯例对工业化标准的定位,这里选择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化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四个指标,来评价保靖县工业化实现程度,测算保靖县的工业化水平。
1、人均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是国际上划分工业化阶段最基本且最为重要的指标。2004年保靖县人均生产总值为3498元,按国家统计局使用的1982—2001年20年汇率的几何平均值折算1982年美元(下同)的计算方法,约为647美元,对照这一标准,保靖县己经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2、工业化率。工业化率有两种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或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的比值。2004年保靖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若用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计算,则为1.37:1,据此标准保靖县也己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
3、三次产业结构。2004年我县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7:47:26,按照二产业必需大于一产业1.5标准,保靖县也己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
4、农业劳动力比重。保靖县2004年16.8万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11.7万,比重为69.6%,工业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大体为80%、50%、20%和10%以下。据此,保靖同样进入了工业化初期阶段,但保靖县工业从业人员比重还在10%以下,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在工业化的四个阶段,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大体上为30%、60%、70%和80%以上。2004年保靖县城镇人口仅占总人的23%,对照这一标准保靖县尚未进入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根据以上分析,综合测算:近几年保靖县工业发展速度在加快,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上升,保靖县已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制定优惠政策。保靖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招商引资的决定》等一系列发展工业优惠政策,为推动工业化进程奠定了政策保障。
2、抓园区建成设,为工业发展搭平台。在有一定基础和交通能源相对较好的毛沟、复兴、龙溪、拨茅(碗米坡)建立工业园区,依托地矿资源和水能资源;做大做强包装陶瓷业、锌锰冶炼业,电力生产业,使用其成为县域工业的骨干产业。
3、抓工业改制,促企业发展。通过对国有、集体企业依法破产、出售、股份制改造等,使其摆脱包袱,轻装上阵,原保靖县家俱厂改制成土家人有限责任司、保靖县毛沟有色金属冶炼厂改制成金石集团保靖分公司,通过改革改制,现已发展成为保靖县轻、重工业的龙头企业,财源建设的重点企业。
4、抓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突出水能资源开发、矿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精加工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储备一批优势招商项目,并积极向外推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牢固树立“只有开放,才能发展;只要开放,就能发展”的发展观,坚持“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逐步确立投资主体的市场化观念,通过招商引资向市场要投资。坚持不论形式,不论所有、不论规模、只要你来,一切好商量,广泛聚集外来资金,激活民间资金办工业。
5、抓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从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千方百计创造经济发展“硬”环境;从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入手,积极打造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治安环境、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工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全程代理制,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大力推进“一站式"、“一个窗口”的服务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使企业落户在保靖县、安心在保靖县、发财在保 靖县、发展在保靖县。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产权制度难以实现根本性突破。一些企业由于自身条件差,资产变更难,不能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改制。改革缺乏成本,导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子缓慢,效果不明显。原保靖县植物油厂就是一个例子,特别是一些乡村集体企业改革图简单,工作措施不力,大多只是更换经营者和换块牌子了事,实际产权仍归集体所有。产权没有完全变革,致使一些企业改革后又重新陷入困境。
2、企业融资困难,货款拖欠加剧。由于银根紧缩,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大幅下降,企业贷款特别困难,调查显示,80%的企业负责人认为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紧张;近60%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货款拖欠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希望政府尽快建立企业与信贷部门的合作或诚信关系.
3、电价不稳定, 优惠电价难优惠,目前保靖县有移民企业和高能耗企业10家,2004年以前这些企业全年基本电价大致稳定在每度0.337元,2004年以来,这些企业全年享受优惠电价仅5个月,全年平均每度电价均在0.43元以上,仅电费一项企业就多出900多万元,没有完全享受移民企业电价的优惠。
4、工业生产整体素质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产品比较单一,科技含量低,生产要素供需矛盾突出,支柱产业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陶瓷企业无序竟争,主要表现为电力供应紧张,锌、锰矿原材料不足,陶瓷企业竞相压价,两败俱伤。有色金属冶炼、黑色金属冶炼是保靖县工业的支柱,也是我县的产业优势,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扩大生产规模,特别是锌、锰冶炼生产能力较2001年翻了几翻,但由于原材料紧缺,设备利用率较低。
5、部分民营企业业主素质较低,家族式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保靖县民营企业大多数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思想素质、经营理念普遍无法适应现在激烈竞争和万变的市场, 再加上业主陈旧的不放心观念,导至了不愿培养人才, 不愿引进人才,更不愿重用人才的思想.至使一些企业的素质越来越低.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在这些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仅有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有6人,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12人, 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仅有103人,分别占管理人员的2%、4%、8%、由于这些原因,有的企业只注重一时的效益,很少考虑环境的治理问题,带来与农民之间的纠纷,带来安全隐患,最后带来的是沉重代价.有的企业严重缺泛管理人才, 造成财务混乱、经营不当、最后使企业效益逐月下降,到年年亏损,甚而至倒闭。
四、对策及建议
1、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切实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一是切实抓好龙溪乡钟灵山、毛沟、复兴等工业园林区建设。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钟灵山工业园建设,尽快整合人、财、物力资源,搞好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启动和实施11万伏输变电站、进园公路以及供水系统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3-5家企业入园;要继续巩固提升毛沟、复兴工业区,切实搞好区内各企业的技改提质和协调服务,确保企业达产增效;要切实启动和抓好碗米坡工业区建设,重点引进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年内3-4家企业入园。二是重视和抓好乡镇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工业发展。各有关乡镇要积极依托资源优势;切实搞好锌、锰、镁、汞、陶瓷、辉绿岩等矿产资源和茶叶、蔬菜、红薯等农产品的粗加工和精加工,进一步增强乡镇经济综合实力,力争3-5年内消灭工业空白乡镇。三是抓好湘西开发产业项目的落实和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确保各个项目有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完善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快骨干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引导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对纳税过百万元的骨干企业和齐兴化工有限公司、天和锰业制品有限公司、中亚镁业公司、秦简公司、平安锰铁公司、宇宏冶炼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新的骨干企业,在扶持力度上一定要加大,在资源配置上一定要倾斜,在协调服务上一定要到位,努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以化促化”,推进工业化。所谓“以化促化”就是: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企业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工业化:保靖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产品达几十余种,但深加工的极少,市场占有率较低,影响了全县的工业化程度。因此,要推进农村工业化,就必须立足县情,加快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水果、茶叶、红薯、蔬菜、畜禽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加工项目,着力扶持一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发展模式上一是通过引进技术和龙头企业,走资源深加工道路,打造地方名优品牌。二是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配套,形成专有资源市场和原料、半成品、成品基地。 以农村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将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抓,通过合理布局、城镇扩容,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工业发展提供依托,打造平台。并把迁陵、梅花、龙溪、复兴、毛沟、清水坪、拔茅作为城镇发展重点,通过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工业化发展。 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全过程中,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是信息化的主体。
3、依托优势资源,引进高新技术,对传统工艺实施技术改造,切实搞好初级加工能力的优化调理,突出抓好地矿资源的深度加工,全力支持对水果生产具有带动作用的果汁饮料开发,重点扶持超微细铝粉、超微细锌粉、锌基合金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系列产品生产,加快汞银矿开发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包装陶瓷产业,使地矿加工业成为保靖县主要支柱产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其成为我县农产品销售、加工、增值的重要载体。
4、更新观念,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企业整体素质低下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者须尽快走出家族式管理框框,补充更新知识,主动接受先进管理观念,不惜代价引进人才,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服务于企业。要把传统的经验管理与现代的科学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管理效益。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县乡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将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为企业输送具有一定技能的可用之才,鼓励外出成功人员回乡创业,以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5、解放思想,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解放思想,打破现在这种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具一格的重用人才,引进人才,使企业产生巨大生机与活力.一些企业以人事劳动部门挂钩,直招录用大中专毕业生这样即解决用人问题又解闻了大中专生就业问题
6、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建立工业保障体系。通过完善税收,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知识科技型、资源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特别是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等中小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特别是要引导和指导陶瓷企业走集团化合作之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争取用二至五年时间,缩短我县工业化水平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使之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从而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保靖县统计局 王兆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