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喜中有忧

来源: 时间: 2005-07-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龙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努力加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积极稳妥地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扶农惠民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县今年虽在遭受4下旬以来长期低温阴雨影响而使夏收作物减产的情况下,但整个农村经济形势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生产进展顺利,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上半年农业实现增加值204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9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68元,同比增长23.5%。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34360.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15877.41万元,同比增长10.1%;林业产值5952.66万元,同比下降6.8%;牧业产值11442.14万元,同比增长5.5%;渔业产值427.06万元,同比增长3.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60.8万元,同比增长5.1%。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1、春夏收粮食和油菜籽产量减产已成定局。据统计,今年全县春夏收粮食播种面积8944公顷,比上年减少1149公顷,下降11.4%,实现产量30141吨,比上年减少1452吨,下降4.6%。其中:小麦产量2659吨,同比下降35.4%;马铃薯产量27482吨,同比增长0.2%。从减产的原因来看,主要是播种面积减少较大,导致春夏收粮食产量减产。小麦由于产量低,口味差,做饲料不合算,多数地方已绝种,因而小麦播种面积减少最快。油菜籽播种面积5309公顷,实现产量9719吨,分别比去年减少13.9%、9.9%。

    2、农民市场经济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作物生产结构调整趋势明显。上半年,玉米、大豆、花生农民种植趋向趋淡,面积有所调减;烤烟、药材、蔬菜等作物,农民种植趋向趋浓,面积同比均有所增长。据统计,玉米、花生、西瓜播种面积分别为6631公顷、2800公顷、1429公顷,同比分别下降5.2%、2.9%、2.0%;烤烟、药材、蔬菜播种面积分别为7015公顷、3134公顷、4712公顷,同比分别增长34.8%、2.1%、1.3%。其中以烤烟面积增长最快,比去年增加3万余亩,可增加产值3300万元。

    3、积极推进产业开发,结构调整明显优化。农业产业开发是今年龙山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着力实施了两薯、魔芋、辣椒、中药材、柑桔等产业建设。一是狠抓了两薯产业建设。今年,龙山县的两薯产业基地建设任务是3.2万亩,其中红薯良种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脱毒马铃薯2000亩,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共投入资金80万元专门用于红薯产业开发。到目前,全县已落实红薯种植面积12万亩,重点狠抓了13个乡镇的基地建设13000亩和一个万亩丰产示范样板。2000亩脱毒马铃薯基地于今年的2月底全部播种,到目前,各基地建设来势看好,长势喜人。二是狠抓了魔芋产业开发。今年魔芋产业开发重点是抓好3000亩生产基地。已调入魔芋良种25万公斤,采取了专业村推进和大户带动的方式,狠抓了洛塔乡7个专业村500亩,茅坪乡4个专业村400亩,茨岩塘镇3个专业村300亩,火岩乡3个专业村300亩,猛西乡3个专业村200亩,沙子坡林场200亩等建设任务,印发魔芋高产栽培技术资料6000份,落实高产示范样板26个。三是狠抓了辣椒产业开发。全县辣椒产业开发实施面积3万亩,着重抓了瓦房、贾坝、桂塘3个重点乡镇辣椒基地建设。四是狠抓了药材产业开发。全县药材开发实施面积2800亩,到目前,已调入玄参种3万斤,白术种1万斤,竹节参3万株。乌鸦、石牌、桶车等药材基地乡镇的药材生产来势喜人。五是狠抓了柑桔产业开发。今年龙山县柑桔产业主要抓好1000亩的柑桔品改,目前已基本完成桔园品改1000亩。

    4、狠抓科教兴农工作,促进结构优化。为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今年龙山县主要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劳务产业等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一是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县有100多名技术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辣椒育苗、魔芋栽培、时鲜水果开发等技术培训60期(次),受训农户4万人(次)。二是狠抓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项目。这项工作已经完成了三件事:其一是狠抓了去冬今春全县“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的扫尾工作,在今年的3月底已全面完成了1500名培训任务。其二是制定了今年的培训目标任务,共计1500人,同时集中各培训学校,召开碰头会,下达培训任务。其三是狠抓了督查督办,对各培训基地的培训情况不定期、不定时检查,切勿流于形势。三是狠抓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县将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引导传统农业向规模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思路、新手段,作为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和实施一批科技推广项目。在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中,突出典型引、现场讲、样板带,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并且边做边宣传,扩大影响,树立形象。如今年实施的两薯高产栽培示范样板、魔芋高产栽培示范样板、辣椒高产栽培示范样板、优质稻高产栽培示范样板、优质玉米规范化早播示范样板、无公害百合高产栽培示范样板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为全县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林业发展速度放慢,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随着近几年来全县大面积退耕还林工程的完成,而今年春季人工造林还没得到实施,新增育种育苗的面积相对减少,因而林业产值略有下降。全县森林蓄积量达334.9万立方米。在全省“八件实事”的举办推动下,生态环境建设逐见成效,龙山县积极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积极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上半年全年共投入资金250万元,新建农户沼气池1250口,累计发展到1.4万口,沼气入户率达到12.2%。

    (三)牧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养殖业形势看好。

    近年来,龙山县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努力提高养殖水平,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动物逐步趋向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从出栏情况来看,上半年龙山县生猪出栏10.69万头,同比增长6.6%;牛出栏0.42万头,同比增长7.8%;山羊出栏5.05万只,同比增长3.9%;家禽及禽蛋生产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家禽出笼32.58万羽,同比增长2.7%;禽蛋产量1878吨,同比增长2.9%;水产品总产量655吨,同比增长4.3%。在效益引导和政策支持下,农户养殖积极性较高,从存栏情况来看,上半年生猪存栏21.02万头,同比增长4.3%;牛存栏5.54万头,与去年持平;山羊存栏8.06万只,同比增长0.5%;家禽存笼49.87万羽,同比增长0.2%。

    (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

    随着国家在宏观调控中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龙山县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农户对二、三产业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上半年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66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非农户(农村集体)投资完成3565万元,同比增长7.1%;农户投资完成4101万元,同比增长4.9%。

    (五)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
 
    据调查,上半年龙山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6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5元,增长23.5%;其中:农民家庭经营的人均现金收入405元,同比增长3.3%;工资性现金收入人均314元,同比增长21.2%;来自财产性人均现金收入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元;来自转移性人均现金收入144元,同比增长188.0%。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从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存在以下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受损严重,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4月下旬以来,龙山县日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往年,且长时间阴雨寡照,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降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该县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5.31”特大冰雹灾害对全县部分乡镇造成一定影响,农作物严重受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当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大。由于遭受风灾、冰雹灾、水灾等自然灾害袭击,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整体质量不高。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的关联度仍然较低,效益不高。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步伐虽在加快,但内容趋同、重面积变化轻质量提高的现象。二是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和运用,农产品名牌不响,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有待提高。

    3、农资价格仍然居高难下,影响了农业效益,抵消了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一是尿素价格突破了限价规定,受其影响其它种类的化学肥料价格居高不下。二是生产用煤价格一涨再涨;三是粮食种子和农膜涨幅大。农民普遍反映:这是近四年来农资涨幅最大的一年。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普遍上涨,造成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收益相对减少,给农民生产积极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4、农户贷款难,生产资金缺口大,农业发展没有强有力的投入支撑。部分地方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资金周转困难,支农资金严重不足,农村信用社虽然在现有金融机构中发挥了农村金融主渠道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但其在贷款期限、额度、方式上还不能根据当地“三农”资金需求实际,适时满足需要。农村金融部门对农民投放资金采取小额信贷政策,加上信贷手续复杂,门槛较高。这与农民增收的需要是远远不能适应的,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农民增收又从何谈起。

    三、政策建议

    当前龙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社会关注“三农”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创新工作方法,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势,真正确立用城镇化的战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手段去抓“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议应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监管力度。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造成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收益相对减少,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对农资市场进行监管,控制生产资料价格的继续上涨,同时要严厉打击和查处出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维护好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农民的正当利益。

    2、加快农村基础建设步伐,多方位地加大对农村投资的支持。针对龙山县农村及农业基础建设滞后与当前生产需要之间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重的现实,做好以下工作成为必然: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以增强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关键是要增加财政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支持。二是要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生产建设方面的投入,克服盲目攀比住房的现象,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扩大农业再生产、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上。三是要继续推行技术创新,如采用大田农作物工程节水技术、生物节水技术,加快发展喷灌、滴灌,从而使全县的节水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3、稳定粮食生产,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加强粮食生产的指导管理,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要从全县的实际出发,按照精品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建设形成以发展稀特蔬菜、苗木花卉为主的城市农业经济区,以优质粮食、果蔬、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城郊农业经济区,以林果业、畜牧业、饲草业为主的生态农业经济区及以发展畜牧养殖、食品加工、农业观光旅游园区为主的大运路农业产业经济带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4、推进区域优势产业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好粮种补贴,重点抓好两薯、魔芋、辣椒、药材等产业的后期培管工作。抓好优质种苗工程建设,加大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认定工作力度。抓好重大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的指导工作。努力搞好农作物后期培管工作,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提高警惕,做好防汛和抗旱的准备,为农作物生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5、努力壮大县域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龙山县农民收入情况来看,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要鼓励、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和保护;依托本县“三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以增加农民收入。

    四、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上半年龙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看好,为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个主题,这是党中央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全县取消了农业税,积极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各项加强、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得到落实,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为今年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种植业生产形势比较乐观,两薯、魔芋、辣椒、药材、烤烟等产业发展趋势很好,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业挂果面积增大,水果产量有大幅提高;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以牛、羊、生猪等存栏量和出栏量增长较快。综合上述因素分析,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将快于去年,分别增长5.5%和5.1%。粮食总产量将达到17.6万吨,同比增长1.1%,水果产量3.3万吨,同比增长6.2%。

 

[龙山县统计局 郑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