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今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全年工作重点之一。多年来,保靖县委、县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州党委、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进行经济建设,注重社会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保靖“四大家”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精心谋划,大胆创新,通过每年的“十件实事”考核管理,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真正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全县人民的生存权、生命财产权、发展权、民主政治权得到维护,人的个性化和谐得到充分实现。
一、人的生存权得到保证
近几年来,保靖县委、县政府把“财政增税,农民增收”作为经济工作的目标来抓,精心培植财源,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行城镇困难人员充分应保尽保,加强就业培训,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外输出劳动力。对下岗人员再就业实行优惠政策,鼓励自谋职业。强力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实行全省统筹。启动政策保障与社会保险两条腿走路,切实解决了职工医疗、住房、基本生活的后顾之忧。
1、农村基础设施得到突飞猛进发展
2004年底,全县通车里程达1165公里,通航里程104公里。2000年以来,通过扶贫、以工代赈、财政扶贫等新修通公路70条,新增通公路村70个,新增通车里程249公里,村通车率达94.88%,比1999年上升16.71个百分点。大力进行农网改造,全县371个村全部通了电。通过实施“希望工程”、“苗圃行动”、“义教工程”等,优化学校布局,全力改造学校危房,发动全社会救助贫困学生。2004年底全县实有中小学校219所,在校学生22954人,学校校舍面积25.68万平方米。五年来改造学校危房3.65万平方米,救助贫困学生42100人。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五年来共投入资金 2500万元,解决了5.50人和3.80万头牲畜饮水难问题。新修水渠3.74万米,加固整修38座山塘水库,确保了1.78万亩稻田的灌溉。新修旱涝保收农田1.15万亩,人均旱涝保收农田新增0.05亩。大力实施退耕林项目,采取封、造、管、护并举,2001年-200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抚育57.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64%,森林蓄积量218.21万立方米,比1999年增长14.9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飞跃,人与自然的和谐进一步提高
2、农业产业化建设方兴未艾
通过多年努力,全县目前在农村已基本形成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业,以山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烟叶为主的种植业三大产业。大棚蔬菜、网箱养鱼、花椒、辣椒等订单农业、绿色农业等特色农业来势喜人。通过产业规模开发,建设集约经济,畜牧、水果、花卉等各种中介协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目前,已注册水果、山羊等协会13个。全县柑桔实有17.18万亩,其中已挂果8.10万亩,五年来产柑桔12.70万吨,户均1.79吨;2004年末出栏山羊 10.85万只,五年来共出栏52.79万只,户均出栏7只。农民从产业开发中尝到甜头,觉得有奔头。农民的市场观念明显增强,农业技术要求十分强烈。在致富路上,农民一帮十,十带百,对农业开发劲头十足。人与生活条件的和谐进一步改善
3、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8元,比2003年增加241元,增长19.05%。2000年至2004年五年间增加542元,剔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9.32%,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2004年初,中央下达“一号文件”,对农民进行种粮补贴和种粮补贴,按计税面积每亩补26元,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农业税分期下调,2004年降低3个百分点,2005年全免,因少缴农业税,间接增加农民收入。对粮食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粮价和牧产品价格当年上升较快,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扬中得到很多实惠。全县大力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与此同时,县就业管理服务部门积极组织外出人员开展就业培训,大力维护农民工的企业拖欠工资、农民工子弟上学、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等合法权益。2004年末,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达47500人,人均增收108元,是农民增收主要途径之一。广大农民在实施退耕还林项目中也得到不菲的收入。从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至2004年五年间,人均增收350元。人与收入水平的和谐大幅提高
4、农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由于收入大幅增加,农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从吃、穿、住、用四个方面看,2004年,农民人均吃的消费873元,比1999年增加71元,增长8.85%。农民吃的食物由主食向副食转变,由谷物为主向其他食品转变。同样与1999年为基础,2004年,农民人均消费主食280元,减少6元,人均消费副食376元,上升9元,其中人均肉、禽、蛋、奶及制品224元,上升66元,人均每天蛋白质摄入量58克,上升10克。农民穿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农民十分讲究花色和时尚。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习惯早已被摒弃。2004年,农民人均穿的消费支出60元,比1999年增加10元,提高20 %。农民住的变化日新月异,富裕起来的农民大部分盖上了新楼房,墙体墙面地板粉饰一新。复兴镇和平村、比耳镇糯里村等小康示范村90%的农户都盖有两层以上砖瓦楼房。2004年,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7.82平方米,比1999年增加1.56平方米,农民居住质量指数21.30%,比1999年提高2.52个百分点。农民用的方面真是今非昔比,农民旧“三大件”手表、缝纫机、录音机早已变成废铁,取而代之的是新“六大件”:彩电、DVD、冰箱、摩托车、电话、手机。2004年,85%的农户都可收视卫星电视,百户农户中有彩电30台、冰箱9台、有摩托车1辆、固定电话17部、移动电话6部,部分农村已经城市化。从其他生活质量指标看,2004年,农民文化娱乐消费占总消费比重3.40%,农民信息化程度指数16.70%,分别比1999年提高0.60和3.89个百分点。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显示人与理想要求的和谐逐步统一
5、城镇居民充分就业,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就业改革不断深化,由以前的国家统揽逐步向“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指导,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2004年末,有县以上从业人员10125人,民营经济实有职工26780人,五年内全县新安置8106人,其中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3839人。城镇居民积极创办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自谋职业,为城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全县从事第三产业人数达16818人,比1999年增加了3100人。他们所从事的餐饮、娱乐、居民服务、交通运输、批零贸易等行业,活跃了当地市场,繁荣了地方经济。城镇七个社区中有四个社区被评为“充分就业社区”。
城镇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近几年来,为解决职工住房难问题,保靖县政府启动“安居工程”,同时,大力招商引资,进行房地产开发,五年来房地产投资10536万元,新建竣工住宅106万平方米。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66平方米,比1999年增加6.56平方米;城区硬化面积20.30万平方米,人均6.77平方米,比1999年增加2.31平方米;有绿化面积3.13万平方米,人均1.04平方米,比1999年增加0.13平方米;有娱乐空地7万平方米,人均2.33平方米。城区达到了亮化、美化、绿化标准。居民住得安心,玩得舒心,娱得开心,安居乐业。人人讲奉献,讲道德, 人与人的和谐十分美好
6、职工收入稳定提高
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发放,并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每人每月60元的误餐补贴由原来的单位自行发放改由财政发放。2005年开始,由单位自行发放的每人每月平均150元生活补贴的一半进入了财政。以上两项支出,离休人员全部由财政开支,切实解决了部分单位经费紧张,难以发放的问题,解决了离退休人员经常找单位、找领导的问题。对企业实行最低工资制,劳动部门定期实行劳动权益执法检查。企业职工工资保持一定水平增长。2004年,全县县以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3198万元,比1999年增长80.75%,年平均增长 12.57%,其中机关单位职工工资4038万元,增长1.62倍,年均增长21.22%;事业单位职工工资6076万元,增长2.34倍,年均增长18.56%;企业单位职工工资2308万元,增长 1.02%,年均增长0.31%。职工年平均工资12852元,比1999年增长1.13倍,增加6793元,其中机关单位13833元,增加7336元;事业单位13442元,增加7688元;企业单位工资11001元,增加4817元。民营企业职工工资稳定增加。2004年民企职工年平均工资8160元,同比上升86.81%。劳动报酬实行计时、计件、按质等多种分配形式,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人的劳动付出与劳动力表现的差距越来越缩小,人的劳动与价值的和谐高度融切。
二、人的生命财产权得到保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村为主,以社区为主,以单位为主,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权。群防联防群治。110报警中心每天24小时接警,社区街道成立联防队。小区成立有护院队,护楼队,坚持夜间有人值班,重大节假日有人巡逻。几年来,通过开展打击车匪路霸、扫黄打非、严打整治、收枪治暴等活动,严厉打击了黑恶势力,以及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邪恶势力,确保了百姓一方平安。积极建设“畅安工程”,确保车辆通行畅通无阻,对沿国道、沿街道的违章建筑、临时摊点进行多次集中整治。对交通事故处理及时、合法,人民群众满意。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对全县境内的车辆、船舶、矿山、工厂进行了彻底的排查,登记了底子,对非法营运车辆、报废车辆及船舶进行了取缔,对不安全隐患进行了重点管理,群众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高,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有力保障。2004年,全县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5件,抓获各类刑事作案人员167名,刑事拘留134人,追回各类逃犯63名。检察院受理起诉案件85件113人,提起公诉66件88人。法院受理刑事案件82件108人,审结79件103人,判刑97人;受理民商事案件707件,挽回损失12500万元。司法部门调处民间纠纷2014件,成功率96.20%。
三、人的发展权得到重视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人的发展,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在教育问题上,十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系统大力进行学校布局、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质量,大力开展“普九”教育,2004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15%,比1999年上升2.23个百分点,小学生辍学率0.15%,比1999年下降0.10个百分点;初中学生毕业率97.99%,比1999年提高1.46个百分点。教育质量大大提高,2004年,全县学生参加省、州举办的初中数学、英语,高中生物等学科竞赛活动,有452人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8人;省级奖23人;州级奖177人;县级奖244人。高中学生参加高考被各类院校录取540人,占参考学生的81%,其中重点本科29人,北大1人。2005年夏季,学生高考本科上线204人,其中重点本科25人,考入北大2人,考入清华1人,创下有史以来最好水平。对在校学生因材施教,办有民族体育、音乐、美术等特长班2个,实有人数100人。县民族中学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有助学生标准发音,常年聘请外国两名老师上课。教师通过竞聘上岗,择优聘岗,教师队伍进行了优化组合,高中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8人;中学一级教师79人。初中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8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1人;中学一级教师283人。小学有专任教师1439人,其中小教高级586人。幼儿园有专任老师44人,其中小教高级2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2004年,财政教育事业费开支4238万元(包括人员工资,下同),五年内共投入教育事业16900万元,是“九五”期间的1.36倍。全县已经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科技队伍日益壮大,科技成果累累。2004年末,全县有科技人员4420人,其中高级职称112人,中级职称1381人,初级职称2358人,分别比1999年末增加255人、34人、186人和减少534人。2004年实施科技项目5个,年创产值3500万元。定期对科技人员进行业务提高培训,为科技人员按时发放职称、书籍补贴,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奖励。在科研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2004年科技三项费用6万元,五年共27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35%。
选拔任用干部坚持“德才兼备,任人为贤,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和“四化”标准,实行任前公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法纪监督的作用,取信于民,依法行政。1995年以来,全县通过公开招考,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32人,2000年至2004年,选拔科级领导干部16人。通过公开考试新录用公务员 86人。为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更新在职干部理论、法制和业务知识,全县经常进行在职人员的文化、业务、技能等继续教育。每年对干部进行至少一次的“普法”学习,分批进行党的实事政策、电脑、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单位通过开展“三个代表”、“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干部政治思想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工作作风有了实质性转变。
四、人的民主政治权得到维护
县委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管理、参政议政的职能。严格按照《宪法》、《选举法》、《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办事,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在县人大代表中,各阶层、各民族代表都占有一定比例。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183名,其中妇女代表42名,占23%;少数民族代表161名,占88%。在政协委员中,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代表也占有一定比例。县六届政协委员208名中,非党委员123名,占59%;少数民族委员176名,占85%;妇女委员47名,占23%。领导干部中非党干部89人,其中女干部26人。只要是群众的意愿,通过合法途径反映上来,县有关部门都给予了圆满解决。县人大、政协对代表们的议案、提案以及批评和意见实行交办、督办制。县政务中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答复,跟踪协办。县人大对司法案件执行情况进行经常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人大的监督作用。
构建和谐保靖,是我县今后长期奋斗的目标。进入新的世纪后,全县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人与人都进一步达到和谐。但也还存在不和谐的现象,如社会治安环境没有从根本上净化,有的地方因污染环境恶化,弱势群体多样化,人口老龄化、区域位置逐渐边缘化等不和谐之声还随处可闻。因此,我们要上下一心,团结起来,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一切困难,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共创保靖和谐社会美好明天。
[保靖县统计局 张开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