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丈县春茶产销情况的调查

来源: 时间: 2005-09-3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茶叶是古丈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在结构调整和作物布局中一直处于优先发展位置,得到了重点扶持和迅速发展。8月中旬,古丈县统计局与农业局的同志深入到2个乡镇5个村40家农户,就2005年春茶产销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茶叶发展来势喜人,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各部门重视。

    一、今年春茶产销凸现新的特点

    (一)单产水平低于历年同期。据对县内多点调查,今年古丈县春茶生产呈现出量低价高现象,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春茶减产27%,名优茶减产20%。但价格稳步攀高,春茶平均价格每公斤 56元,名优茶平均价格每公斤上涨54元,茶叶减产不减收。据生产调查及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开园期推尺。低海拔茶园今年开园期为3月24日,中、高海拔茶园在4月5日至10日,与去年同期相比开园期推迟了15-20天,春茶采摘期相应地缩短了半个月左右。二是市场供不应求。据省、州市场调查,今年绿茶需求量剧增,而全省绿茶产区春茶均比往年减产,减产幅度在20%以上,整个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之趋势。三是气候异常。今年早春遇到雪冻冰雪天气,气温持续走低,造成树势受冻,芽叶萌动长势缓慢。春分后连续晴日无寒潮,高催芽鲜叶长势过快,高峰采摘期明显缩短。四是大户加工带动明显。今春全县茶叶加工大户发展到38家,加工数量点总产量的25%,不少缺乏劳力的农户改变生产方式,以采卖鲜叶为主,依托大户加工较好`地减轻了劳动强度,缓解了用工矛盾。

    (二)销售形势好于往年。由于受气候、市场、生产等多种因素制约,今年古丈县春茶产量较去年偏低,但春茶销售好于往年,均价比去年同期每公斤高55元。据对茶叶主产乡镇40户茶农调查,今年春茶均价为68元,最低为32元,最高为110元,全县共计销售春茶192吨,茶农基本无库存,往日卖难呼声不再,销售形势喜人,产品供不应求。今年春茶销售形势好主要因为:一是茶叶销售政策宽松,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减免了所有的农业税和特产税,销售渠道已无门槛,更多地吸引了内地和外埠客商参与流通经营。二是茶叶加工质量、级别不断提高,机制产量增加,外观、色泽、汤色等指标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三是州县内有5家茶叶企业放开收购,收购数量点总量的50%。四是个体茶叶经营队伍庞大,全县参与茶叶流通经营的个体户有2000多人,成为茶叶经营流通的一支重要力量。五是礼品茶销售仍占一定比例,其数量约占名优茶总量的15%左右。六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今春古丈县举办了“斗茶会”,邀请了国内外茶叶专家现场指导,省、州新闻媒体作了详细报道。县里成立了茶叶产业协会,整合茶叶产销资源,充军茶叶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增效增收作用。七是优质、优级、优价明显,茶叶企业现款收购,大多数茶农开始由大宗茶生产向名优茶生产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今年古丈县春茶生产虽有价高畅销喜人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产量低。今年亩均产春茶8公斤,最高20.5公斤,名优茶5公斤左右,比去年同期分别减产27%和20%如此低产,历史上较为罕见。

    2、低产茶园比例大。由于受多种条件局限,全县低产茶园仍有1.5万亩,占采摘面积的62.5%,边低改边荒芜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村还比较突出,由于粗放经营,低产荒芜园还将有扩大之趋势。

    3、采摘劳力不足,鲜叶老化过半。开园后遇连续晴日高温,茶叶树生长发芽快,由于采摘劳力缺乏,采摘时间短,约有一半鲜叶滞留老化于树上。据对古阳镇思源桥村调查,去年春茶采摘高峰期每亩每三有4人采摘,今年有1-2人。龙天坪茶场每年春季有外来劳力50多人,附近学校放一个星期农忙假支农,今年外来劳力无一人,学校也只放了两天假,平均每个职工要负担2亩茶园的采摘任务,鲜叶采回数量只占生长量的三分之一。

    4、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由于采摘期短、劳力少、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不采取增加成本措施拘回损失,使生产成本增加,今春采摘费、柴火、肥料、培管请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5%、22%、15%、18%。

    5、物化投入不足,季节用工矛盾突出。一部分茶园因受资金、劳力局限,冬春期间投工投肥不足。采摘期间又正值犁播农忙季节,粮食生产与春茶生产用工矛盾突出,一些村组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经营茶叶大多为中,老年人,生产繁忙,体力不佳,难顾两头。

    6、机械化采摘加工程序不高。由于受山区地形条件的局限,春茶采摘大部分以手工采摘为主,劳动强度大,花费劳力多,生产效益不高。加工制作上虽涌现出一批机械加工大户,但大户只占茶农比例的1%,难以全面缓解春季采摘、加工、销售中劳力紧缺的矛盾。千家万户小作坊式的生产加工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几点建议

    春茶产量虽只占全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但其产值却占全年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提高春茶种植效益对茶农增收尤为重要。根据茶叶市场需求变化及当前我县茶叶生产实际,建议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春茶单产,增加总量和经营效益,使春茶优势得以凸显,使茶农在生产中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一是创造宽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更多的客商来县内投资办厂,建基地,办公司,设收购点。充分利用外埠客商的资金、网络、技术、设备等优势带动全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刺激茶农生产并从中获取较高的种植利润。

    二是推行“农户种植+大户(公司)加工+公司销售”的经营模式。茶农以生产培管、采卖鲜叶为主,节省劳力,缓解春季“采、加、销”用工矛盾。双溪乡洞上村近两年来百分之五十的茶农以采卖鲜叶为主,收效良好。推广大户(公司)统一机制加工,既可解决千家万户小作坊加工带来的质量、标准差异的弊端,又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实行公司公竞争经营,鼓励省、州、县茶叶企业、个体户参与流通经营,整合产销资源,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国内市场占有份额。

    三是大力发展优良品种,分期改良和淘汰部分群体品种,推广新品种,应以早发、优质、高产高效取胜。增加物化投入,逐年对现有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力争计增春茶20公斤以上。

    四是严格实施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生产中不准施用已明令禁止的农药和污染性肥料。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确保各项参数达到规定标准。

[古丈县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