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当前农业生产形势简析

来源: 时间: 2005-12-2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吉首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大惠农扶农政策落实力度,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运行,但由于受春季低温冻害和夏季持续干旱的影响,农作物和部分时令水果受灾严重,虽然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措施极力抗灾自救,但与几十年不遇的旱灾相比,显得苍白无力,对缓解旱情帮助不大,据测算,1—9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878万元,同比下降0.9%,增加值18520万元,同比下降1.2%,比去年同期水平低3.1、4.8个百分点。

    一、当前农作物受灾情况

    自6月中旬—8月中旬,由于降雨少、气温高、日照强、蒸发量大,导致稻田开拆,水库干涸,河溪断流,全市14个乡镇农作物受灾严重,从全市旱情发生来看:一是旱情发生早,持续时间长。旱情发生时间和往年相比提前了近1个月时间,旱情发生持续时间长,从6月中旬到9月初,共80多天,抗旱救灾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气温高、蒸发快、蓄水保水困难。由于降雨少、气温高、日照多、蒸发加剧,全市水库水塘蓄水偏少。目前,全市543口水库水塘蓄水量0.3亿立方米,仅为可蓄水量的    27.3%,且大部分水塘干旱见底。三是干旱正出现在农作物生长需水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水稻,柑桔,玉米等农作物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时间持续高温无雨导致农作物分蘖减少、孕穗抽穗困难、扬花授粉受阻,灌浆壮籽受影响。

    以粮食主产区社塘坡乡为例,社塘坡共有自然村13个,乡村总户数2057户,乡村人口9286人,水田面积6260亩,旱地面积1590亩,园地面积1860亩,据此次旱灾调查,13个自然村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其中重灾村有5个,受灾人口7162人,占总人口的77%,受灾户数为1528户,占总户数的74%,农作物受灾面积7255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9%,农作物半收和绝收面积为4633亩,占种植面积的53%。稻谷、玉米、豆类总产量分别为1520、294、120吨,以每亩的粮食单产来计算,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5%,44%,31%。如社塘坡乡牯牛村,全村水田287亩,全部是靠天吃饭的雷公田,今年水田绝收面积达70%以上。村支书吴七斤家,今年共种植了2亩水田,0.7亩玉米,0.4亩黄豆,而秋收的稻谷产量只有150公斤,亩产仅为75公斤,为去年的29%;玉米产量只有50公斤,亩产仅为71公斤,为去年的41%;黄豆产量只有28公斤,亩产为仅为70公斤,为去年的58%;稻谷、玉米、黄豆分别比去年减产258、121、48公斤,造成该农户直接经济损失806元,其中稻谷450元、玉米110元、黄豆156元。

    从水果主产区马颈坳镇来看,去年柑桔总产量为11140吨,今年适逢挂果大结年,挂果率应比往年增加30%,根据农技部门测算,今年柑桔总产量应为13000吨,但由于受干旱天气影响,柑桔总产量只有11000吨,减产20000吨,虽然挂果多,但是果质较差,以前年度柑桔果皮直径均为60—70毫米的优质果,今年只有50毫米,果质不佳,很难外销,去年的这个时候,早有活跃的农村经纪人串组入户联系柑桔销路了,今年却仍然按兵不动。

    据初步测算,全市14个乡镇受灾村185个,其中重灾村    45个,受灾户数1.45万户,受灾人口11.8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68%,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6.76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77.6%,其中粮食作物10.68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1.1%;粮食作物中,水稻受灾面积6.86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1.3%;玉米、大豆等旱粮作物受灾面积3.82万亩;一年生经济作物受灾面积3.3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2%;其中果用瓜、蔬菜等绝收面积1.01万亩;多年生经济作物受灾面积12.7万亩,占总面积的94.5%,其中柑桔受灾面积10.9万亩,猕猴桃、梨、花卉苗木等受灾面积1.82万亩。预计,今年全市因旱而导致稻谷减产11900吨,为预计产量的29%,玉米减产525吨,为预计产量的15%,豆类减产301吨,为预计产量的     8%,水果及果用瓜减产24600吨,为预计产量的12%,直接经济损失约4300万元。

    二、全年农业形势预计

    从有利趋势观望:一是以超级稻为主的优质稻的大力推广,提高了粮食的单产和品质。同时大力推广稻田连作模式,提高稻田复种指数,增加了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二是柑桔、药材、禽畜等农产品的开发加快,对农民增收的作用逐步加强;三是蔬菜、生姜、果用瓜等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收入增加;四是劳务输出人数继续增多,非农产业收入比重不断提高;五是农业税的取消,良种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不利因素分析:一是农作物受灾较为严重,受灾户数和人数较多,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二是农资价格涨幅较大,今年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和去年相比平均上涨了20%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平均每亩增加40元左右,各种惠农支农政策带来的收入及农产品价格合理回升的实惠已被一系列农资涨价所抵消;三是农业生产资金投入依然不足,由于农业项目资金不足,农民的收入有限,农村贷款难度大等原因影响了农业规模发展;四是政策的激励作用有所减弱,今年虽然政策性收入继续增加,但人均的增量有所减少,除取消农业税外,其它政策性补贴基本维持去年水平。

    从产业结构来看:

    农业:由于稻谷、玉米、豆类、烟叶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的下降,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9月实现农业总产值19867万元,同比下降2.8%,其中粮食作物产值5444万元,同比下降5.7%;蔬菜产值9166万元,同比下降3.1%。
林业:全市退耕还林大面积受灾,其中受旱严重的幼林面积2.8万亩,成林面积3.3万亩,树木死苗3000余亩,苗木花卉死苗20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1—9月实现林业总产值2062万元,同比下降5.2%。

    牧业:1—9月,共出栏肉猪7.69万头,出售和自宰肉用羊4.44万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64.8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2%、2.1%、1.5%,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020万元,同比增长3.7%。

    从去年农林牧渔产业结构比重来分析,农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大,为57%,其次是林业为9%,牧业30%,渔业4%,农业产值中,谷物,蔬菜,水果比重比分别为42:40:18,根据全年农产量预计数来推算,全市全年粮食作物减产13%,烟叶减产28%,蔬菜减产3%,则农业总产值比去年减少1920万元,同比下降7.8%,导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下调3.4个百分点,随着退耕还林的减少,林业产值的下降,第四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会再下调0.3个百分点。按照以前惯例,水果,花卉以3%的增长来推算,产值能增加180万元,能拉动总产值增长0.5个百分点,纵使牧业,渔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5%,则产值能增加420-700万元,能拉动总产值增长约2个百分点,全年农业产值仍然下降1.2个百分点,扣除中药材、农村加工服务业等其它增长因素,预计全市2005年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804万元,同比下降0.6%,其中农业总产值24748万元,同比下降2.8%,林业总产值3383万元,同比下降4.3%,牧业总产值13571万元,同比增长3.8%,渔业总产值1291万元,同比增长3.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11万元,增长4%。

 

[吉首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