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劳务输出简析

来源: 时间: 2006-03-0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龙山县农村出现盖起了一座座或大或小的楼房,这些楼房大多是外出打工人员寄回家的钱盖起来的楼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打工楼”的比例逐年提高,劳务输出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劳务输出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龙山县全县劳务输出情况,为政府正确引导劳务输出,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利,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笔者对龙山县的农民工外出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就加快劳务输出提出相关建议。

    一、劳务输出的特点 

    1、人员总数多,增长速度快。2000年龙山县累计在外务工总人数为4.6万人,其中当年输出0.6万人。2005年龙山县外出务工人数累计已达9.7万人,其中当年输出1.99万人。2005年累计外出务工人数及当年输出人数分别比2000年增长211%、331%,年均增长分别为16.1 %、25.4 %。

    2以自发输出为主,统一组织输出比例小。2005年龙山县输出1.99万人中,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输出的人数只有1571人,仅占总输出人数的7.8%,还不到十分之一。

    3、青年人是主力军。2005年累计在外务工总人数中,16-35岁达到8.2万人,占外出劳动力的85%以上。

    4、流向集中,以广东为主要流入地。2005年流向省外的务工人数为1.8万人,占总数的93.9%,其中流向广东的人数为1.1万人,占总数的61.1%。2005年在省外务工的总人数为9.1万人,占总人数的92.8%,其中流向广东的人数为5.1万人,占总数的52.6%。其次是流向福建、浙江等省,人数有2万多人。 

    5、外出务工者中男性比例略大于女性。2005年累计输出人数为9.7万人,其中男性5.2万人,男性4.5万人,女性占53.64%,男性占46.4%。 

    二、劳务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龙山县劳务输出情况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劳务输出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以“劳工型”输出为主,待遇比较低。三是劳务输出还是以民工自由流动为主,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四是由于缺乏社会保障,社会管理和监督薄弱,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被拖欠工钱的现象时常发生。总之,农村劳务输出的低层次格局是一个不容忽视、亟待改变的严峻形势。

    (一)以自发输出为主,盲目性和无序性比较大。 在龙山县劳务输出队伍中,大部分民工外出是靠血缘、地缘、人缘关系自发转移,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近年来,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加大组织力度,利用职业技术培训班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短期培训,但通过这种方式转移的劳动力比重依然很小,还不足龙山县转移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原因之一是农民工的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变,宁可相信亲戚朋友也不愿依靠政府;二是政府部门在这方面的管理和组织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缺乏,以“苦工型”输出为主,待遇较低。全县9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没有经过劳务技能培训,且大部分只是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缺乏规范化教育,公共卫生意识、社会公德观念、遵法守纪意识较差。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以“苦工型”输出为主,待遇自然比较低。

    (三)社会保障和服务缺乏,社会管理和监督薄弱,农民工法律意识谈簿,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农民工虽然为输入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大多数农民工因为是外地人,享受不到理应得到的失业、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和贫困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缺乏。99%的农民工没有签到固定合同,工作时间长、拖欠工资或要不到工资、常被企业克扣工资、工作中发生事故得不到医治和赔偿,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而农民工法律意识谈簿,往往遇到权益受损时,不能以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大多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少数来个鱼死网破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以上原因,出现了很多农民工返乡后不愿再外出务工的情况,其中也暴露了当前劳务输出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四)外出务工农民的小孩入学和管理成问题。农民工中有很多是“夫妻双双把工打”,其孩子就留在家乡,一般由爷爷、奶奶带,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再加上爷爷、奶奶一种“补偿性”的溺爱,普遍难以管教,学习成绩大多不好,甚至有的学坏,出现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五)农业生产受到了影响。在农村条件稍微有点差的村寨,青壮年基本都已经外出打工去了,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只留下一些老的老、小的小和少数青年妇女,由于骨干劳力的缺少,农忙季节时,到处只看见老人、妇女和小孩在尽力的忙农活,耕地出现抛荒,播种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  

    三、劳务输出的几点建议

    我们在分享着劳务输出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和喜悦,为政府对劳务输出的成功引导和组织感到欣慰的同时,还应看到劳务输出的低层次格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低层次格局,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劳务输出“规模增而效益不增”的恶性循环,还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劳务输出存在的突出问题,让农民工得到更大实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特提出几点建议。

    (一)强化措施,提高技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有关部门应从强化措施和优化培训制度着手,采取多种有效办法,有针对性地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掌握就业技能的水平和比例,帮助农民工加快实现由体能型向技能型、智能型的转变,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的基础上,提高劳务输出的效益,确保劳务输出人数和收入实现双赢,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目标。

    (二)加大组织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村劳务输出的低层次格局带来了很多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的关键,与政府部门还没有做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战略安排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组织力度,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盲目输出,力求劳务输出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实施培训、就业、管理一条龙服务,把培训出来的农民工统一组织送到企业就业,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输出合同,保证劳务输出的有效进行,从而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务输出人数和收入不断增加,使劳务输出真正成为龙山县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龙山县统计局  彭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