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情况调查

来源: 时间: 2006-03-0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两免一补”是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课书,免杂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一项教育惠民政策,是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贫困山区龙山县2006年春季“两免一补”政策具体实施情况如何?执行落实该项政策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对此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查,现将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一、龙山县春季“两免一补”政策具体实施情况

    根据对龙山县教育局、兴隆街乡及两所农村中、小学的调查了解,2006年春季龙山县“两免一补”应到位资金总数为1250.88万元,目前实际已到位1210.88万元,资金到位率为96.8%;其中①中央财政负担的免收教课书资金为177.88万元,②中央财政负担的免杂费826.5万元,③省、州、县财政“两免一补”负担的免杂费资金共为206.5万元,以上资金已全部到位;而县级“两免一补”负担的对农村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费用资金40万元没有到位,但正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中。由于今年春季国家对贫困地区,尤其是对西部贫困地区加大了教育扶持力度,党中央作出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杂费,对家庭贫困学生免收教课书费等重大决策;使得龙山县全县94117名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到了国家免除杂费的优抚,而去年秋季仅只有30700名享受到免收杂费,今春人数是去秋人数的4. 38倍,仅此一项减免金额达1033万元。同时今年春季上级教育部门继续下达给龙山县免收教课书费的贫困学生指标数量为30700人,因此全县共有30700名在校贫困中、小学生还享受了国家免收教课书费优扶政策,占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的33.37%。如被调查的兴隆街乡全乡目前共有中小学生1575人,这1575名中小学生今年春季全部享受了国家免收杂费的优扶政策;同时还有685名中小学生继续享受了免收教课书费的优扶政策,占43.49%。且上级拨付给该乡的“两免一补”资金数量为178802.98元。“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惠及了贫困山区农村贫困学生家庭,使广大农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因此广大农民认为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深受群众欢迎。据龙山县兴隆街乡中心小学和中学的教师反映:由于今年春季国家“两免一补” 政策扶持力度大,落实政策好,因此学生在开学规定的时间里入学报名率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高,其中小学达99.9%、中学达90% ;而在往年里小学每学期都至少有20多名学生、中学有50多名学生,因家庭贫困缴不起学费没有在规定的入学时间里报名读书,需要做劝学工作,今年春季此现象几乎不存在了。这充分体现出了国家“两免一补” 政策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

    龙山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大县。该县目前共有小学377所,初中24所;在校小学生60912人,初中生33205人。然而据调查统计全县在校中小学贫困学生达35546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37.77%;为了落实好今年春季“两免一补”政策,该县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将其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具体抓实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做到以下“五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龙山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财政、教育、纪委监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教育局落实“两免一补”新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县教育局与财政局共同研究拟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基层学校做好该项工作。

    二是政策宣传到位。2006年春季中央核定龙山县免杂费的标准为:农村小学生190元/年(杂费140元+信息技术费50元),县镇小学生220元/年;农村初中生260元/年(杂费180元+信息技术费80元),县镇初中生290元/年。核定该县预算内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小学生10元/年,初中生15元/年。为做到这些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该县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一是会议宣传。二是通过龙山有线电视台进行了专题宣传和政策要领的屏幕滚动宣传。三是条幅、标语、专栏宣传。全县所有学校都设置了政策宣传栏。将贫困学生名单张榜公示七天以上;公路沿线的学校还制作了大型的宣传横幅悬挂于集市或公路上。四是及时发放宣传卡宣传。全县发放宣传卡94000多份,粘贴画100张。五是利用山歌、三棒鼓、宣传车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全县近期共出动宣传车40余架(次)。兴隆、民安等地利用群众赶集,采取山歌、三棒鼓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由于措施得力,做到了此项宣传不漏一校,不漏一村,不漏一人。

    三是业务培训到位。首先对乡镇党政领导进行了培训,各乡镇都组织召开了村主干会,及时传达了有关政策。县教育局、财政局也积极派人参加了省教育厅在吉首举办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培训。其次是县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校校长进行了培训。各学校在开学工作会上,校长对所在学校的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强调了在学生上学报名时必须严格按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办理,将国家优抚政策一次性在开学时落实到位。

    四是资金拨付到位。截止2月21日,龙山县免教课书资金177.88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免杂费资金1033万(其中中央财政826.5万,省补164.5万、州补21万、县财政补21万)已全部拨付到位,公用经费补助55万(其中中央财政42万,省补11万、州补1万、县补1万)也全部拨付到位。虽然龙山县财政困难,但22万元的配套资金都及时设法调剂到位。县教育局已将资金全部拨付到校。

    五是督促检查到位。县财政、物价、减负、纠风等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各乡镇的督查。教育局加大了对各学校的督查。对学校出现的乱收费问题,追究当事人和校长的责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从总体上来看,龙山县在落实春季“两免一补”政策过程中工作扎实,措施得力,落实政策良好。

    二、政策落实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龙山县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过程中,尚还存在如下问题和困难。

    1、据调查了解今年春季龙山县“两免一补”贫困学生人数是根据省下达指标,然后县教育部门按比例将其分配到各乡镇学校的;由于上级教育部门按分配指标的方法,只给龙山县今年春季享受免收教课书费的贫困学生指标数为30700人,十分有限,而使得部分贫困学生仍然没有享受到国家免收教课书费的支助。据龙山县教育部门调查核实,目前龙山县在校中、小学中贫困学生数至少有35546人,占在校学生的比重达37.77%;然而上级只给龙山县分配指标数30700人,指标数与实际贫困学生数相差4846人,受指标不够的限制,全县尚有4846名贫困中、小学生没能获得免收教课书费的政策支助。

    2、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少,能获得生活补助的面窄。根据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规定,对贫困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的资金是由县级地方财政负担的。据调查目前龙山县农村中小学校共有贫困寄宿生达12000多人,然而该县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县级财政十分微薄,无力全部承担起对这些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补助,因此实际上只有8000名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生获得政府给予的生活补助,对贫困寄宿生的补助面窄,仍有6000多人没有获得生活补助。如被调查的兴隆街乡中学,目前全校120名寄宿生中仅只有48人获得生活费补助;并且还有100多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负担不起每学年190元在校寄宿费和搭餐费,而没有寄宿在学校里读书,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是一些边远偏僻贫困村的农家子女。

    从生活补助标准上来看也十分低,每人每期仅为50元,县财政负担资金40万元。然而据调查目前龙山县农村中小学校寄宿生在校生活费每月至少要100元,每学期生活费不少于500元,因此山区农民认为对贫困寄宿生每人每期补助50元的标准实际上也非常低,不能真正解决这些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困难,只能是杯水车薪。

 

 

[龙山县统计局郑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