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1-3季度农业经济形势分析及全年形势预计

来源: 时间: 2006-10-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1-3季度,各级各部门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州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组织群众奋力抗击自夏季以来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据统计,1-3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达到34.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产值分别为23.4亿元、2.4亿元、7.5亿元、0.5亿元、0.4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5%、-4.3%、4.1%、8.3%、6.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

    一、1-3季度农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夏收粮油产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由于去冬农业生产政府扶持有力,部门服务到位,夏收粮油播种面积增加,良种良法得到大面积地推广,加上气候比较适宜。全州夏收粮食、油菜籽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5.2%。

    2、秋粮生产形势比较好。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突破80万吨,其中秋收粮食产量达到72万吨,同比增长13%。在今年秋收粮食中预计:中稻及一季晚稻产量52.9万吨、玉米10.2万吨、红薯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16.7%、6.8%。今年湘西自治州粮食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去年湘西自治州农业遭受到了历史罕见的最严重的旱灾,全州粮食产量减产11.5%,较上年相比,2006年湘西自治州秋收粮食作物生产除水稻因干旱造成局部地区减产外,总体而言是较为风调雨顺之年;二是良种覆盖率高。如杂交玉米永科5号、湘玉10号、东单60、临奥一号,大豆新品种翠扇大豆,红薯新品种豫薯868等优质高产良种大幅度增加;三是病虫害发生较轻。据农业部门调查,全州除部分地区因台风“碧利斯”影响,后期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发生面积较大,个别丘块出现透火现象外,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均未出现连片危害现象,稻瘟病、纹枯病等均发生较轻。

    3、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蒸蒸日上。表现为:一是良种良法推广有新的突破。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州推广水稻轻简栽培10.8万亩,推广春季测土配方施肥103万亩,占春夏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二是“订单农业”生产比重大。在今年春夏农作物种植中,实现订单生产的农业产业面积达到48万亩,占春夏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4%。湘西自治州永顺县松柏乡、两岔乡3480亩超级稻与农户签定了收购订单,由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太坤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万吨富硒大豆深加工及富硒产品农业产业转化项目落户花垣县团结镇、道二乡、龙潭镇、麻栗场镇等四个乡镇,该县今年共落实富硒大豆种植面积1.5万亩,全部实行订单生产。三是药材种植面积增幅较大。全年药材种植面积达6.6千公顷,同比增长47.3%,在吉首华吉制药公司、花垣湘源公司、凤凰江山科技公司、龙山青蒿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今年青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四是特色优势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优势产业中,永顺和凤凰的猕猴桃,公路沿线的时鲜水果、无公害蔬菜和果用瓜,古丈、保靖和永顺的茶叶、龙山的百合和烤烟,吉首、凤凰、花垣的青蒿等产业带呈现出一派新景象。水果、烟叶、果用瓜、蔬菜、茶叶、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构筑了湘西自治州“一县(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4、随着湘西自治州封山育林工程的推进,林业生产有所下降。1-3季度全州完成2005年省下达的44.7万亩退耕还林(包括1万亩的退耕还草)任务,其中退耕地造林20.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4万亩,专项封山育林10万亩。通过退耕还林工程,新建速生丰产林桤木基地5万亩,“三木”药材基地3000亩。完成长防工程造林0.4万亩(去年1万亩)、世行造林2.03万亩(去年1.2万亩)、中德合作造林5000亩(去年500亩),以城镇周围、公路两旁、河道两崖、水库四周为主的“四边”造林绿化任务完成2.34万亩(去年2.9万亩),完成义务植树480万株。随着湘西自治州封山育林工程的推进,全州林产品产量、竹木采运有所减少,加上国家工程造林政策的调整(1-3季度国家对湘西州没有下达退耕还林计划),退耕还林拉动湘西自治州林业增长的优势逐步减弱。

    5、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表现在:一是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6.7%、2%、3.8%,生猪市格回升,出栏增加。据调查,全州仔猪、土杂猪、良种猪、猪肉市场价格从7月后开始全面回升。造成生猪价格大幅度回升的主要原因是:第三季度是湘西自治州农村稻谷收割时期,又临近“十一、中秋”两节,猪肉消费进入需求高峰期;其次今年重庆地区遭遇近50年未遇的旱灾,直接拉动湘西自治州生猪价格;再次受全省其他地方“猪瘟热”等病的影响,拉动了生猪需求。二是水产养殖,特别是大水面开发呈蓬勃发展之势。2006年,湘西自治州继续在花垣、龙山、永顺、保靖等县进行银鱼移植。全州水产品总产量0.78万吨,同比增长12.3%。大水面开发利用5.7万亩,网箱养鱼374.4亩,同比增长25.6%;银鱼放养面积4.8万亩,网箱养鱼8637口,其中名优网箱1757口。保靖县碗米坡、比耳、野猪坪、阳朝等乡镇今年大力发展网箱养鱼, 2006年全县网箱养鱼共3500口,比2005年净增1300余口。三是养殖专业户发展迅速,养殖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州新发展养猪专业户1433户,户平养猪达150头。发展牛羊养殖专业户4787户,其中,养牛专业户1014户,养羊专业户3761户,户平养牛达16头,养羊达76只。全州扶持龙头企业10多家,形成了以湘西裕丰为代表的生猪产业,以湖南神宝、古丈中科生态等为代表的山羊产业,以武陵牧邦、南方牧业为代表的肉牛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逐步形成。四是动物防疫工作能力有新的提升。2006年,全州逐步建立健全了州、县、乡、村四级疫情信息网络,确定了县级疫情信息员、乡村级动物疫情观察报告员,吉首、保靖等县市实施财政补贴村级动物防疫员。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着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今年7月中旬以来,湘西州局部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全州54万亩水稻因旱受灾,绝收2.4万亩,古丈、花垣、凤凰、永顺、吉首、泸溪等县市灾情尤其严重。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湘西自治州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虽然湘西自治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由13家发展到28家,但全州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企业产品处于原始初级加工档次,均存在规模偏小、欠发展资金、加工原料严重不足、品牌不响、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水产品只能简单冷冻,其加工在湘西自治州还是空白。当前要积极筹划成立湘西州农业产业化协会,继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科企对接工作,组织企业积极与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姻,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突出抓好以柑橘为主的农产品销售服务活动,确保农民到手的“果实”不受损失。“秋天到,桔园黄,果农颜开喜洋洋”。当前要加大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力度,积极创新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协会的销售主体作用。组织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和优质农产品评比活动。实施好全州第二届优质椪柑评比活动。收集、整理、分析、发布各地市场信息,构建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引导、培养商品意识和诚信意识,大力推广按等级包装出售,实现优质优价,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三、全年农业经济形势预计

    前三季度,湘西自治州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第四季度湘西自治州的柑桔、猕猴桃等农产品相继进入上市高峰期。预计第四季度湘西自治州农业经济增速仍在高位运行,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突破45亿元,增速达到5.5%。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 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