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县创新投入池遍寨

来源: 时间: 2006-12-0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近几年,保靖县紧紧围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把发展沼气作为节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来抓,农村沼气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2004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沼气建设列入为民办8件实事后,该县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县沼气建设速度、规格和质量又有了新的提高。截止今年6月,该县在16个乡镇78个村实施了生态能源建设,累计投入国债资金565万元,财政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1386万元,带动农户自筹资金投入1540万元,建设沼气池1.45万口,占该县农户总数的23%,6.5万农民告别了烟熏火燎。据该县能源局测算:按目前所建的1.45万口沼气池和3.8 万口“两省”灶计算,每年相当于封山育林13.4万亩,年节约薪柴13.5万吨,折合标煤8.1万吨,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为该县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该县高度重视生态能源建设,把沼气建设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总体计划,制定了《保靖县农村能源建设八年发展规划》和《保靖县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措施。明文规定党政一把手为农村能源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从领导和制度上抬建了沼气建设发展平台。

    2、健全机构。该县在机构改革和机关分流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于2004年4月,成立了保靖县生态能源局,加挂“保靖县农村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综合管理全县生态能源建设工作,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经费由县财政列支。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确定一名党政副职为农村能源专干,专抓本乡镇农村能源建设。

    3、宣传到位。一是层层召开会议动员,大力宣传沼气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统一思想和认识;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在县电视台制作多期专题节目,反复播出,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报道沼气建设的成效,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三是示范带动,县直各部门纷纷下到各自扶贫联系村办点示范,以此带动全县沼气发展。
   
    4、责任落实。层层签订责任状,一是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状,将全县的农村能源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二是乡镇与各村签订目标责任状,编制具体实施计划;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落实到村到户。
   
    5、投入到位。该县在沼气建设的投入上,坚持农民投入为主、政策配套扶持为辅,通过建立“项目引导投入、政府捆绑投入、群众自愿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有机整合国债项目资金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配套投入;二是整合部门资金,将沼气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下乡、移民开发、建整扶贫、农村改水改厕等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统筹安排、相对集中、渠道不变、用途不乱的原则,捆绑投入;三是宣传发动群众自愿投入,政府为每个建池农户提供1000元资金补贴,农户再投入相应的资金,超过60%的家庭实施了改厨、改厕、改圈即“一池三改”。
   
    6、管理到位。在农村沼气建设上,该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则,在提高技术员队伍素质、建立服务体系上狠下功夫,严把沼气建设质量关。一是加强技术员队伍管理。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专业部门培训和以师带徒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提高技术员队伍素质。全县共有技术员152人,其中高级工2人,中级工18人,初级工132人,持证上岗率100%。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追究制,凡参与建池的技术员,从规划选址、施工到调试运行,实行全程负责,每个环节都按农业部颁发的标准严把建池质量关,对质量不合格者,严格追究,返工的一切费用由技术员自行负责,对于返工二次仍不合格的技术员,由能源局吊销其上岗证。保证建设一个,成功一个,使用一个,见效一个;二是严把设计关,引导农户提高建设档次,实现“猪圈—沼气池—厨房”三位一体,提高沼气池的综合效益;三是严把管理关,实行建设“四包”,包建池、包产气、包维修、包赔偿;四是统一使用国家农业部招标产品和优质材料。

    7、服务到位。一是以县建立农村能源服务中心、以乡镇建立农村能源服务站、以村建立农村能源服务点,明确专人专抓沼气的后续管理;二是以村培训安全服务员,凡建池50口以上的村,每村选派1—2名村民跟班学习,掌握技术,负责本村的沼气维修工作;三是设立便民电话,公示县能源局办公室、单位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联系电话,保证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联系解决出现的问题;四是设立维修器材销售点,根据乡镇沼气发展的数量和地理布局,全县设立5个片区后续服务点,销售沼气维修配件,凡建沼气池lOO口以上的村,设立器材代销点,便于用户及时维修和更换配件。

    通过几年的努力,该县建成了一批模式多样的沼气生态农业示范典型,如碗米坡镇拔茅村的“猪-沼-渔”,复兴镇陇洞村的“猪-沼-果”,迁陵镇要坝村的“猪-沼-菜”野竹坪镇塘棚村的“猪-沼-烟” 葫芦镇黄金村的“猪-沼-茶”等模式,这些典型为该县加快沼气建设和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该县沼气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确保新建4000口,力争突破5000口,总量达到1.8万口,30%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目前该县形成了各级党政领导想沼气、人大代表议沼气、政协委员提沼气、农民争建沼气的可喜局面。

 

[保靖县统计局 彭书凤 供搞]